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1 16: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2:33
对于历史上的人物,人们在评价时往往会根据其现实中的贡献,将其简单的评价为正面的或者反面的历史人物,在大多数历史人物的身上,其要么为反面要么为正面,基本上都只会有一个标签。
但在我国长达5000多年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个人物,他在我国只是一任地方小*,但是在另一个国家却饱受争议,有人称其为是这个国家的开国君主,有人又将其比作是恶贯满盈的侵略者,那么此人的争议为何如此之大呢?
此人正是赵佗,是秦帝国时期派驻在南端郡县南越郡的太尉,公元前214年赵佗按照始皇帝的旨意,带领中原移民到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南越一带屯垦卫戍,负责南越郡的开发治理,即今天的广东地区。
7年之后,即公元前207年,秦帝国覆灭后,赵佗率兵进攻桂林郡和象郡两地,自立为王,建立了与中原分割的楚汉政权向割裂的南越政权。
而因为原象郡辖地就包括今越南中部及北部地区,因此在安南古代的史学家中有人将赵佗的这割据称王的行为称为是安南国建国立命的开国君主。
但在经历了近代反殖民、反帝国主义的现代越南史学家的眼中,则认为赵佗建立的南越政权攻取象郡之地,是一次野蛮的侵略行为。
那么对于赵佗自立为王的行为到底应该如何评述呢?我国史学家又是如何看待赵佗这个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的呢?
实际上将赵佗自立为王的行为放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不难发现,他的行为与秦帝国末年那些举兵起义、造反的人并无什么不同之处,如刘邦、项羽在楚汉争霸时建立的各自政权。
唯一不同之处在于,赵佗的割据政权实力较弱,难以到中原与群雄一道逐鹿皇帝宝座,因此便只能偏安一隅,自立为王。实际上无论是当时南越政权下的南越郡还是桂林和象郡在当时都在中国的版图之内,只不过此时恰逢*政权崩塌,权力出现真空,赵佗才有此机会自立为王。因此赵佗的行为远远算不上侵略者。
同时,公元前183年的时候,赵佗派遣军队趁汉帝国初建,根基尚不稳固,进攻长沙,汉帝国派兵进行反击,并且在当年年底攻入南越,将南越政权重新收归汉帝国版图。因此由此来看赵佗实际上也算不上是安南的开国君主,而仅仅是一个趁乱割据的地方政权而已。
那么赵佗这个原本是秦帝国治下的一任小小地方官,到后来自立为王,他对南越地区的管理又究竟如何,是否值得后人评价呢?
按照《史记-淮南王列传》的记载,赵佗实际上一位非常有才能的军事奖励,当初秦军50万大军分五路南下百越之时,秦军因山高路远,气候不适应而被当地部落击溃,始皇帝因此派遣赵佗带领中原移民和部分军队到南越屯垦戍边。
当时的整个岭南地区尚处于原始社会时代,山川险阻、运输困难,与越族部落的隔阂极深,加上生产生活方式落后,因此要维持在南越地区的统一实际上十分困难。
但赵佗在任南越郡太守后,整个岭南地区都没有发生过史*载的大规模的对抗行为,而且在秦亡之后,赵佗能够迅速集结南越的军事力量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吞并了桂林郡和象郡两地,说明赵佗在南越的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可以用“国富兵强”来形容。
这也正是赵佗在后期敢于挑战汉帝国权威的重要原因,当然这种自不量力的行为也正好促动了汉帝国重新统一南越的决心,使南越地区重新回归了中国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