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鱼在厦门产量最大,为何叫“文昌”鱼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1 22:5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7 22:12
文昌鱼是一种半底栖生物,基本生存条件是“沙”。文昌鱼体形狭长,略呈透明的淡红色,两端尖细,没有分化的头部,见不到眼、耳、鼻,只有一个没有分化的消化器官和一条跳动的腹血管,依稀可以辩出口和咽喉,一条直肠通*,身体很短少,每500克重就会有4000多条文昌鱼。文昌鱼说它是“鱼”,实际上并不是鱼。它是介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动物,而更趋向于脊椎动物。
关于文昌鱼名称的来历,众说纷纭,有以其生活习性,一半露在水里,一半“栽”在沙中,叫它为“沙中鱼”;有以其形状,而叫它“无头鱼”、“扁担鱼”和“薪担物”;有以其产于鄂鱼屿附近,而称它“鄂鱼虫”。宋代绍兴年间任同安主簿朱熹和明末郑成功,都发现过文昌鱼。朱熹后来被皇帝赐为“文昌帝君”,“鄂鱼虫”的旺发季节恰好与朱熹诞生的时间差不多,人们为纪念朱熹功德,改“鄂鱼虫”为“文昌鱼”。大概在1925年前后,欧洲举办了一次世界博览会,轰动了整个博览会,引起了国际生物界极大兴趣。20年代,国际海洋生物学界将文昌鱼的学名定名为“陈嘉庚鱼”,尊称为“嘉庚鱼”,以纪念他最先把文昌鱼介绍到世界。
根据记载:文昌鱼捕捞法起于1840年,文昌鱼铲是由同安县埔南渔民蔡九乞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