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2 01:1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0:05
帝王墓一直是历史界的热点问题,一旦去挖掘帝王墓,许多的文物将会遭受破坏,各种历史将无法考证,甚至会让得帝王的尸骨遭受摧残。当年郭沫若就申请去挖掘了明定陵,结果就是破坏了大量文物,还因为技术不成熟的原因死了好几个人。
很多帝王死后都会给自己建立一个墓,里面就会包含了许多金银财宝,各种珍贵的文献书籍,还有一些丝织物及金器玉器什么的。这也是帝王想给后代留下一些东西的,希望能够保存完好。而在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去挖掘帝王墓,那么这些所有文物都很可能因为氧化的原因瞬间毁灭,毕竟长时间埋在地下,氧气是非常稀缺。
而在1955年左右,郭沫若当时就向国家申请去挖掘明定陵,目的是更多了解明朝的那些历史。这当时官方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就允许了郭沫若的请求。由1958年开始挖掘,挖掘了两年之久。
而其中大量的文物都因为技术的问题无法保存,本想着更多了解明朝历史,却把明朝历史彻底送进了坟墓,甚至连帝王的尸骨都无法完存。
所以在这件事的教训下,*就下了死规矩,帝王墓绝对不可以挖掘,这才阻止了众多历史文物的消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0:05
因为这个挖掘的计划实际上大大破坏了墓中的文物。在中国的考古学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痛叫做“明定陵考古发掘”。1955年,郭沫若为了更好地了解明朝的历史,提出了发掘明朝帝陵的计划。
1956年,郭沫若和时任北京市*吴汉强烈建议在明十三陵挖掘永乐皇帝的长陵陵墓。虽然这一计划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很多学者认为,目前的文物保护技术还不够成熟,不能很好地保护古墓。但是没有计划阻止郭沫若挖掘明十三陵,因为当时反对的声音并不大。
但因为永乐帝挖掘长岭的难度太大,所以郭若将矛头指向万历皇帝定陵,决定用定陵试手,等挖完定陵后,再去挖长岭。1958年,当考古学家打开封存了300多年的定陵时,他们开始了为期两年的考古发掘。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有限的文物保护技术,定陵大量文物被氧化破坏。
无数的稀世珍宝顷刻之间化为灰烬,丝线变得又硬又烂。由三排金楠木制成的大红漆棺材被直接销毁丢弃。就连万历皇帝和两个帝国的遗体也被烧成灰烬,给历史文物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在挖掘明墓之后,周总理从明墓中吸取了惨痛的教训,坚决拒绝了郭沫若继续挖掘明墓的计划同时,郑振铎和其他考古学家意外发现坟墓坡道,立即签署了一封信停止郭沫若挖掘计划,最后国家决定十年不开皇帝的墓,不再主动挖掘皇帝的陵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0:06
因为根据现在的科技水平,对挖掘出来的文物,不能有效地进行保护,郭沬若挖掘的明定陵,因对挖掘的文物没有保护好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所以国家出于这样的考虑,禁止挖掘帝王墓,是个明智之举。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0:06
郭沫若挖掘明定陵因为各方面准备不足、保护意识不够,造成了大量的珍贵文物损毁,所以后来*严厉强调禁止挖掘帝王墓。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0:07
古时候有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所以帝王死后陵墓的规格是相当高的,帝王陵里面有着大量的珍贵宝物和文物,这对现代人研究古代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大量的重要价值,当然在经济上的价值也是十分巨大的,但是我们目前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出土的文物如何有效的保护,还不是十分完善,所以很多出土文物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而且这种破坏是不可逆的,当年郭沫若先生领导挖掘明定陵就是把很多珍贵历史文物给破坏殆尽,可以说在经济和历史文化方面都是损失惨重,所以从那时起国家就制定了对帝王陵不主动挖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