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1 18: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00:33
春节过后,兰石各地的年例活动如百花竞放,遍及广大城镇乡村。年例与春节等传统节日不同,是粤西地区一带的农村文化风俗。有的以祭祀为主的群体性节庆,主旨是敬神、拜宗、祭祀社稷,以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形式丰富多彩,富有神秘色彩。
所谓的年例,就是一年例或是年年有例。它是以土地神的“社境”为单位,一年之中在固定的一个日子里做年例。在兰石,从正月初七到十二月都有村庄做年例,但主要集中在正月二月。不少村子有两个甚至三四个年例,如兰石镇的兰石村、顿谷村,大小年例有四个。
过去做年例多数是白天游神舞狮,晚上演大戏或做木偶戏或放电影、烧炮仗、放烟花,邀请亲友聚餐饮酒,尽情欢乐。吴川的年例节庆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越来越热闹。他们不但在村口搭门牌,张灯结彩,村中的老板们还捐资十万、百万邀请国内顶级球员来比赛篮球,请著名歌唱家和省粤剧团或粤剧名伶前来演出,请飘色仪仗队环村巡游或请高桩狮队舞狮,小小村庄引来八方亲朋、热闹非凡,真可谓“年例大过年”。年例甚至促使物价飞升,市场出现应激性的活跃,形成独特的年例经济。 兰石年例遍地开花,时间各不相同,右边是部分村庄的年例时间和一些特别的年例样本。 年例的典型代表,包括游神、“爆烧火器”、“摆盅”、“吃年例”、“唱大戏”等内容,旨在祈祷消灾避祸、人畜平安、百业兴旺的大型民俗活动。年例期间,家家户户大摆宴席,用茶饭酒菜热情招待亲戚朋友,充满独特的地方风情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年例宴客:除“睇(看)年例”所看到的喜庆活动外,“食年例”(请亲友吃年例宴)更是远近闻名。 做年例,一村做年例,周围村庄的群众都不得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宴席招待亲朋戚友,故“做年例”又称“吃年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例曾被当作:“四旧”,一度中断,但年例“吃”的内容还是保留下来。
游神做醮:菩萨从庙里出来,到“社境”的各个村子巡游,每个村子都不得有一个或几个“摆盅”的场所,这是“起年例”的重头戏。每个“摆盅地”摆上几直张方桌,村民从家里挑上上好的水果及糕糖,装在盆子里,摆在方桌上,供菩萨“享用”。旧时还有道士在掷“杯较”(把一个木质的圆木对切开两片,问神时往地上一抛,两片切面向上谓之阳较,两片切面向下谓之阴较,一上一下为圣较)。仪式上大放烟花炮竹,还有舞狮子表演。年例的当天中午,还举行游神和“摆醮”。“摆醮”形式与“摆盅”相同,不同的是供品由水果、糕、糖改为“三牲”(鸡、猪肉、鱼)。
押舟:押舟的时间表在年例当晚8点至10点,人们接线员着神像和纸船在村中巡游,或是停放在“醮地”,各家从家里拿出些鸡毛、乱头发、麻种、豆种(象征麻疹、疮痘),放在纸船里,接线员到村外的三叉路口或江边焚烧掉(意即祛邪逐鬼)。 舞狮:舞狮子的习俗有个神奇的传说。话说中国古代没有狮子,说不清是秦朝或是汉朝,西域的番国与我国交恶。有一年,番王派使者给我国送来一头狮子,并要求把狮子驯服,表示交好,并约定第二年我国皇帝寿辰前来观看驯服的狮子表演。谁知狮子难以驯服,半年后竟逃出铁牢,咬死了几个宫娥美女。幸好两个驯兽员武艺高强,三两刀就把狮子砍死了。这下右闯了大祸,皇帝寿辰拿什么给番国使者观看呢?弄不好两国会再次发生战争。好在两个驯兽员机灵聪明,在皇帝寿辰那天,两人披上狮子皮在舞台上表演,一跳一缩,左右摇摆,一醒一睡,栩栩如生,跟真狮子一样,番国使臣一点破绽也看不出来。从此便产生了舞狮子的习俗,民间逢年过节,都爱舞狮子表演。
抢炮头:不少村庄的年例,在晚饭后有“抢炮头”的习俗。“炮头”就是烟花升空后掉下来的纸团。炮头有“发财炮”、“猪仔炮”、“添丁炮”、“菜炮”等。民谷相传,谁拾到炮头,当年就会顺顺利利,添丁发财。谁拾到什么炮,第二年便要还什么炮,如果把拾到“猪仔炮”的,每二年还要还一头猪崽,拾到“菜炮”的,第二年也要还一桌酒菜。指令性计划炮头的场面很热闹。烧炮时,一支支火箭射向天空,随着“噼噼啪啪”的响声,火箭在天空中炸开,空中飞舞着五颜六色的彩球,美丽极了。最后通牒“嗖”的一声,从炮筒里射出一个炮头,在空中划出一首美丽的弧线后掉下来了,人们争先恐后前去抢夺。
做大戏:年例有些村庄还演木偶戏。叫木偶戏为“鬼仔戏”、“鬼儿戏”。吴川的木偶戏有三种:一种是单人木偶,流行于长岐、浅水、兰石一带,另一咱是小班木偶,流行于吴川流不息西南各镇,唱吴川山歌腔,再一种是大班木偶,又称粤剧木偶,唱粤剧腔。有些大班,日场木偶演出,夜场演员演出,故又称阴阳班。小班木偶、大班木偶已基本消亡,还有少量单人木偶班,演员多是六七十岁的老艺人。演大戏。吴川流不息人称粤剧为“大戏”。大戏在吴川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村村有戏班。改革开放后,每逢年例,几乎村村演大戏。每逢年末,*都组织粤剧春班订戏会,来自两广粤剧团的演出经纪人瀑满会场。有的富裕村庄的年例,一场子近十万元的省粤剧团,能一口气连演十晚;有的村庄同时邀请两个粤剧团“双拍台”,一连演几个晚上。吴川的古老年例活动,虽然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但其积极意义不容忽略,它既联系了亲情、友情,增添了喜庆气氛,弘扬了传统的地方特色文化,又刺激了夸张消费的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传为一种传统习俗,年例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既融汇了健康向上的内容,也渗入了许多低级没落的东西,既活跃了文化交流,也滋长了封建迷信、奢侈*和攀比浪费的歪风——有人通过年例大肆铺张浪费,大搞面子工程;个别地方大张旗鼓建设庙宇,修葺豪华迷信殿堂。这些突出的问题,是任其自然衍生?还是加以引导使其健康发展的? 民俗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社教,是一种效应的民心警钟。有民俗专家认为:“年例是以习俗的力量让民众自动在集中的时间段经历相同的活动,在相同的仪式中体验相同的价值,一个共同的社会就这么让人们和谐地延续下来。这就是传统节日最经济、最有效的生活文化再生产功能。” 民俗节庆仪式活动在封建历史时期的*制度下是允许的,而且**都热心参与各种节庆,目的是利用节庆的民俗唤起民心向背,达成一种团结友爱的社会风尚,昌启民族精神文明。那么,在新社会主任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年例? 首先,年例作为一种大文化,包含着巨大丰富的文化财富,*要做好挖掘和保护工作,从中提练出物质和精神财富。 其次,年例作为一种传统民俗,只能引导,不能阻止。*要用科学的眼光明辨年例中存在的神灵祭祀、宗教信仰内容,不能动辄就为其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要充分考量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再次,年例作为一种载体,可以成为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的通道。*要加强正确引导,抵制不良风气,从内容和形式上不断丰富,提高年例的文化品位;要组织创作出群众喜欢的精神食粮和排演形式多样的节目娱乐大众,让新文化、新思想在农村蓬勃发展,使年例成为新时期的农民文化节。
当大城市居民日益觉得传统的节日过得越来越无味的时候,吴川地区家乡的汉族传统风俗依然可以保存得很好,吴川家乡的传统文化没有在今天的一切都全球化的大潮中消失殆尽。反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文化环境的不断改变,吴川年例的节日内容和节日功能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吴川年例文体活动的繁荣,是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心理需求这一层次的迫切需要。
吴川年例是广东省乃至中国少有的风俗习惯,它以独特的地方特色和传统习俗,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一些民俗专家和学者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吴川地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依山傍海,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再加上融入这具有文化内涵的年例,将其加以开发、发展以此为主题特色的旅游经济,将为湛江旅游业添砖加瓦,市场潜力也是巨大的。
在吴川年例期间,主人与在其他地方生活的有着共同血液的亲戚和在外工作、生活的朋友共聚一堂。或许,一年当中就只有年例这一天才能见到许多好久不见的朋友,在这一天,和好友们说着当年,说着以后,联络着朋友间真挚的感情。
吴川年例作为吴川地区一项自古沿袭的重大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表现的更多的应是优良的传统,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如对整个地区的人们的精神文化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吴川年例不断的得到了发展和创新,对它的存在也赋予了新的意义:
1、沟通的桥梁。当今社会网络、通讯发达,但是人们工作的压力也增大了,减少了他们回家的时间,很多人很难在一个时间聚在一起,缺少了和亲朋好友面对面的机会。在这里,外出的人过年的时候可以不回家,但吴川年例时她们会不顾千里必须要回家团聚。而且是吴川年例 线,年例之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邻近各镇各村庄的群众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看热闹,亲朋好友,朋友的朋友也都一起涌来,主人家会盛情款待,招茶呼饭,宴饮尽欢,小朋友还可以收到利是,吴川年例起到了很好的沟通作用,这真是来得开心,走得欢心!给春天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
2、促进经济发展。吴川年例期间,吴川地区乡镇和城区的消费剧增。菜市场、各商店、道路两旁到处都是年例商品,琳琅满目。据调查结果显示:水果糖果、饼干等供应会大大增加,增幅在40%以上;新菜式的兴起也逐渐成为经济的一个亮点,它刺激了消费的增长,同时也拉动了相关物品的需求,直接增加了菜农的收入,增幅也在15%左右;家庭电器用品,烟花、彩灯等喜庆物品的消费比例也有很大的提高,同比其他月份相对会增长20个百分点;年例的娱乐演出(如醒狮、舞龙、飘色、粤剧……)等市场潜力也巨大。据有关人士统计分析,吴川年例经济约占农村市场经济的四份之一份额。吴川是一个旅游城市,而年例正是吴川地区的一大文化特色,过去的精神财富已经产生了可观的物质价值,并正在加快脚步,影响这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文化在经历了以文养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阶段之后,已经开始给自己搭台,自己唱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文化与经济越融合,文化生产力所释放出的潜能就越巨大,将文化产业融入到服务行业特别是旅游业中,更是一种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3、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留和发扬光大。年例正好给了这些节目一个发展的空间,并且这些精彩的民间艺术表演也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
4、成为社区的一种新文化。随着经济和文化发展,吴川各村年例也随着时代变迁,不仅演大放烟花,还举办游园活动、健身舞等,开展歌咏、体育、棋类、牌类等有奖比赛,这些活动在表演上生活化、趣味化、深受大家的欢迎,成为社区的一种健康的风俗文化,也成为农村文化的新亮点。文化是一个地区文明的标志,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一个城市、一个社区只有精神文化和经济文化同时发展,才能使这个地区历久不衰、现代文化蓬勃发展。
5、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民俗文化内容反映和表现了民族的共同心理,思维习惯,生活等内容,规范人民的价值取向,产生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具有社会和谐价值。吴川年例作为一种地方特色风俗文化,它所昭示出来的决不仅是一种艺术面貌,更多的是一种和谐的人文精神风貌。文化的地区交往有助于文化的融和发展,推动了地区间的交往与合作,促进了地区间的稳定和和谐,梅菉飘色等汉族传统民间艺术,多次参加了各地区举办的各项活动和比赛,并夺得了大大小小的荣誉,所有这一切,不单向外展示了民俗文化之乡的巨大魅力,而且也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为地区间的和谐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正月初七:顿谷村(吴川兰石镇)(顿谷村委会有:上村、下村,埇仔村、岑旺村、塘尾村、高坡村、塘口村都做正月初七、三月初三、七月初七和十月十八)
正月十三:兰石镇兰石村、大村、墩头村、鲤鱼头、新屋村、上元村、下山村、山脚、三星岭、茂良塘村、油衍屋、下博崖、梧桐岭
正月十五:兰石庄艮、百官水村、百官山村
正月十六:兰石新屋地、上博崖
正月十七:博崖山
二月初二:兰石名利村(注:该村有两个年例,另一个是六月十九)
三月十六:兰石新屋地
六月十六:兰石兰石村(注:该村两个年例,另一个是九月初九)
七月十六:兰石新屋地
九月初九:兰石兰石村(注:该村两个年例,另一个是六月十六)
十月廿五:兰石百官山(注:该村两个年例,另一个是正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