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1:52
我来回答
共8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10:20
张骞在汉武帝初年做郎中时,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他们说敦煌(在今甘肃敦煌西)和天山当中有个月氏国,恨匈奴,想报仇。
汉武帝想跟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他下诏征求精明强干的人去联络月氏,张骞应征了。有个投降过来的匈奴人叫甘父,还有一百多个勇士都愿意跟着张骞一块儿去找月氏国。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为使者,张骞一行带着一百多人从长安起程,经陇西(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南)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
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 有一天,张骞和甘父张骞乘机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
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足够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他们要到月氏去,又不知道月氏在哪儿,就一直往西走。他们跑了几十天,逃出了匈奴地界,闯进了一个叫大宛(在今中亚细亚)的国家。
大宛在月氏北边,是出产快马、苜蓿(mùsù)和葡萄的地方。大宛是匈奴的邻国,懂得匈奴话,张骞和甘父都能说匈奴话。
大宛人向国王报告,大宛王早就听到过在很远的东方有个中国,地方很富庶,吃的、穿的、住的讲究得没法说,金银财宝、绸缎布帛多得用也用不完,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
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原来月氏的老王被匈奴杀了以后,月氏人立他的儿子为王。
新王率领着全部人马和牲畜往西逃,一直到了大夏(今阿富汗北部)。月氏人打败了大夏,就建立了一个大月氏国,月氏王不想去跟匈奴作战,只是很有礼貌地招待汉朝使者。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和甘父在月氏住了一年多,没法叫月氏王去打匈奴,只好离开了月氏回国,经过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和大宛,到了匈奴地界,又给匈奴逮住了。
他们只好又在那边过了一年多。匈奴的太子和单于争夺王位,国内大乱。张骞同甘父就乘机逃回来了。
汉武帝见了十三年未见的张骞,拜他为太中大夫,封甘父为奉使君。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张骞还想再到西域去。他向汉武帝说:“我在大夏看见邛山(在今四川)出产的竹杖和蜀地(今四川成都)出产的细布。大夏人说是买卖人从身毒——天竺(今印度)买来的。
大夏在长安西边一万二千里。大夏人从身毒买到蜀地的东西,可见身毒离蜀地不远。我们要是从蜀地出发,走西南那条道儿,经过身毒到大夏,就不必经过匈奴了。”
汉武帝听了,打算用礼物和道义去跟这些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匈奴。他再一次派张骞为使者,从蜀地出发,带着礼物去结交身毒。
这次,张骞把人马分成四队,从四个地点出发,走了两千里地,有的给当地的部族打回来,有的给杀害了。往南走的一队人马绕过昆明,到了滇国(今云南南部)。
滇国的国王原来是楚国人,很客气地招待使者,愿意帮助使者找道儿去身毒,但昆明人不让过,张骞只好回到长安。汉武帝认为这次在南方结交了一个从没听到过的国家,也很满意。
后来西域一带有许多国家看到匈奴被汉朝打败,就不愿意再向匈奴进贡、纳税。汉武帝趁这个机会,再派张骞去通西域。
张骞说:“匈奴西边有个乌孙国(在今新疆)。皇上不妨先结交乌孙王,跟他和亲。乌孙以西的国家,像大宛、康居、大夏、月氏,就容易结交了。”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汉武帝派张骞为使者,拿着汉朝的使节,带着三百个勇士,每人两匹马,还有牛、羊一万多头,黄金、钱币、绸缎、布帛等价值几千万的礼物动身了。
到了乌孙,乌孙王出来迎接。张骞把一份很厚的礼物送给他,对他说:“要是大王能够搬到东边来,皇上愿意把那边的土地封给大王,还把公主嫁给大王做夫人,两国结为亲戚,共同对付匈奴。这对咱们两国都有好处。”
乌孙王请张骞暂时休息几天,自己召集大臣们商议商议。乌孙王和大臣们都害怕匈奴,商议了好几天,决定不下来。张骞就打发他的副手们拿着使节,带着礼物,分别去联络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古代波斯)、身毒、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等国家。
乌孙王还派了几个翻译帮助他们。许多使者去了好些日子还没回来,乌孙王就打发张骞先回去,他借着送张骞回去,派了几十个人到长安去探看一下。
张骞带着乌孙的使者来见汉武帝。汉武帝见了他们已经很高兴了,又瞧见乌孙王送给他的几十匹高头大马,喜欢得了不得,格外优待乌孙的使者。
翌年,张骞害病死了。又过了几年,张骞派出去的那些副手们都带着各国的使者陆续回来了。汉武帝非常高兴,他知道了西域有三十六国,他们害怕匈奴,只好把自己的奴隶和财富交给匈奴。这会儿汉朝跟这些国家交好,他们不必纳税,都很乐意地跟汉朝结交。
乌孙王不愿意搬到东边来,汉武帝就在那边设立了两个郡,一个叫酒泉郡(今甘肃酒泉),一个叫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民勤东北)一年到头有*和兵士守卫着,不让匈奴南侵。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西域三十六国都知道张骞心眼好,够朋友。因此,在很长一个时期,汉朝和西域的友好关系就建立起来了。
汉朝从西域那边得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西域各国从中国得到了丝和丝织品,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发展了生产。张骞走通西域的这条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后来人们就叫它“丝绸之路”。
扩展资料:
张骞出使西域大事年表。
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张𬸣由匈奴人甘父作向导,率领一百多人,浩浩荡荡从陇西(今甘肃)往妫水(今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一带)流域出发,中途在祁连山遭匈奴俘虏。
前129年,张骞和随从堂邑父两人逃出了匈奴的控制,取道车师国(今新疆吐鲁番盆地),接着沿塔里木河西行,经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东)、疏勒国(今新疆喀什)等地,翻越葱岭,到达大宛(Ferghana,今费尔干纳盆地)。
前128年(汉元朔元年),张骞启程回国,此时他已经搜集了丝绸之路腹地的大量资料,包括大宛、大夏(巴克特里亚)、康居(索格狄亚纳)等。
为避免再次被匈奴俘虏,张骞绕远路从葱岭、沿昆仑山北麓而行,经莎车、于阗(今新疆和田)、楼兰(今新疆若羌),但不幸又被匈奴擒获。
前126年,匈奴车臣单于死去,张骞乘机带着堂邑父以及匈奴妻子逃脱,终于回到了中原。100多人的使团,13年后仅张骞与堂邑父两人生还,汉武帝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张骞开拓的这一条路线,也就是今日的丝绸之路中线,主要在天山南麓。
前124年,汉武帝派张骞自蜀至夜郎(贵州遵义府桐梓县东),谋通身毒,但为昆明夷所阻,不能通,因昆明夷欲垄断中印商务。
前123年(汉元朔六年),张骞随西汉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得胜,封为博望侯。
前121年(汉元狩二年),张骞与李广一同到右北平攻打匈奴,但因延误军期(李广被围、张骞的军队隔天才到,因赶路劳累而没有追击匈奴),原本要被处决,他用博望侯的爵位赎罪,最后被贬为庶人;李广也因此役而功过相抵。
前119年,汉武帝命张骞为中郎将,再度出使西域,执行联合乌孙以“断匈奴右臂”的外交*,随行人员约300,牛羊以万计,丝绸、漆器、玉器和铜器等贵重物品成千上万。
张骞平安抵达伊犁盆地的乌孙国,乌孙王昆莫欢迎张骞的来访,并收下了丰厚的礼物,但当时乌孙国已经*,而且乌孙人对汉朝还不了解,所以张骞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
此后,张骞派遣副使,对乌孙周边地区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于阗、扜弥(今新疆于田克里雅河东)等进行外交活动。
前115年(汉元鼎2年),张骞启程回国,并带着数十位来汉朝探路的乌孙国使者,以及数十匹乌孙良马。张骞被封为“大行”,位列九卿。隔年(前114年),张骞去世。汉武帝为了纪念他,将日后奉派往西域的使节都改称为博望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骞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11:38
张骞在汉武帝初年做郎中时,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他们说敦煌(在今甘肃敦煌西)和天山当中有个月氏国,恨匈奴,想报仇。
汉武帝想跟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他下诏征求精明强干的人去联络月氏,张骞应征了。有个投降过来的匈奴人叫甘父,还有一百多个勇士都愿意跟着张骞一块儿去找月氏国。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为使者,张骞一行带着一百多人从长安起程,经陇西(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南)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
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 有一天,张骞和甘父张骞乘机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
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足够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他们要到月氏去,又不知道月氏在哪儿,就一直往西走。他们跑了几十天,逃出了匈奴地界,闯进了一个叫大宛(在今中亚细亚)的国家。
大宛在月氏北边,是出产快马、苜蓿(mùsù)和葡萄的地方。大宛是匈奴的邻国,懂得匈奴话,张骞和甘父都能说匈奴话。
大宛人向国王报告,大宛王早就听到过在很远的东方有个中国,地方很富庶,吃的、穿的、住的讲究得没法说,金银财宝、绸缎布帛多得用也用不完,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
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原来月氏的老王被匈奴杀了以后,月氏人立他的儿子为王。
新王率领着全部人马和牲畜往西逃,一直到了大夏(今阿富汗北部)。月氏人打败了大夏,就建立了一个大月氏国,月氏王不想去跟匈奴作战,只是很有礼貌地招待汉朝使者。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和甘父在月氏住了一年多,没法叫月氏王去打匈奴,只好离开了月氏回国,经过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和大宛,到了匈奴地界,又给匈奴逮住了。
他们只好又在那边过了一年多。匈奴的太子和单于争夺王位,国内大乱。张骞同甘父就乘机逃回来了。
汉武帝见了十三年未见的张骞,拜他为太中大夫,封甘父为奉使君。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张骞还想再到西域去。他向汉武帝说:“我在大夏看见邛山(在今四川)出产的竹杖和蜀地(今四川成都)出产的细布。大夏人说是买卖人从身毒——天竺(今印度)买来的。
大夏在长安西边一万二千里。大夏人从身毒买到蜀地的东西,可见身毒离蜀地不远。我们要是从蜀地出发,走西南那条道儿,经过身毒到大夏,就不必经过匈奴了。”
汉武帝听了,打算用礼物和道义去跟这些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匈奴。他再一次派张骞为使者,从蜀地出发,带着礼物去结交身毒。
这次,张骞把人马分成四队,从四个地点出发,走了两千里地,有的给当地的部族打回来,有的给杀害了。往南走的一队人马绕过昆明,到了滇国(今云南南部)。
滇国的国王原来是楚国人,很客气地招待使者,愿意帮助使者找道儿去身毒,但昆明人不让过,张骞只好回到长安。汉武帝认为这次在南方结交了一个从没听到过的国家,也很满意。
后来西域一带有许多国家看到匈奴被汉朝打败,就不愿意再向匈奴进贡、纳税。汉武帝趁这个机会,再派张骞去通西域。
张骞说:“匈奴西边有个乌孙国(在今新疆)。皇上不妨先结交乌孙王,跟他和亲。乌孙以西的国家,像大宛、康居、大夏、月氏,就容易结交了。”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汉武帝派张骞为使者,拿着汉朝的使节,带着三百个勇士,每人两匹马,还有牛、羊一万多头,黄金、钱币、绸缎、布帛等价值几千万的礼物动身了。
到了乌孙,乌孙王出来迎接。张骞把一份很厚的礼物送给他,对他说:“要是大王能够搬到东边来,皇上愿意把那边的土地封给大王,还把公主嫁给大王做夫人,两国结为亲戚,共同对付匈奴。这对咱们两国都有好处。”
乌孙王请张骞暂时休息几天,自己召集大臣们商议商议。乌孙王和大臣们都害怕匈奴,商议了好几天,决定不下来。张骞就打发他的副手们拿着使节,带着礼物,分别去联络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古代波斯)、身毒、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等国家。
乌孙王还派了几个翻译帮助他们。许多使者去了好些日子还没回来,乌孙王就打发张骞先回去,他借着送张骞回去,派了几十个人到长安去探看一下。
张骞带着乌孙的使者来见汉武帝。汉武帝见了他们已经很高兴了,又瞧见乌孙王送给他的几十匹高头大马,喜欢得了不得,格外优待乌孙的使者。
翌年,张骞害病死了。又过了几年,张骞派出去的那些副手们都带着各国的使者陆续回来了。汉武帝非常高兴,他知道了西域有三十六国,他们害怕匈奴,只好把自己的奴隶和财富交给匈奴。这会儿汉朝跟这些国家交好,他们不必纳税,都很乐意地跟汉朝结交。
乌孙王不愿意搬到东边来,汉武帝就在那边设立了两个郡,一个叫酒泉郡(今甘肃酒泉),一个叫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民勤东北)一年到头有*和兵士守卫着,不让匈奴南侵。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西域三十六国都知道张骞心眼好,够朋友。因此,在很长一个时期,汉朝和西域的友好关系就建立起来了。
汉朝从西域那边得到了高头大马来、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西域各国从中国得到了丝和丝织品,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发展了生产。张骞走通西域的这条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后来人们就叫它“丝绸之路”。来自飞喵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13:13
你知道著名的“丝绸之路”是谁开拓的吗?是西汉时期伟大的探险家——张骞。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莫高窟第323窟北壁西端画的就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有人曾依据此图论证了汉武帝派张骞赴大夏国问金人(佛佗)名号,是佛教传人中国之始,但也有人持反对观点,认为这是附会之说。但不管怎么说,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丝绸之路的历史功绩是真实可信的。此图是现存最早的“张骞出使西域图”。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15:04
张骞西域问佛名的故事
《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中记述:汉武帝元狩年(前122年至前117年)中,派遣大将军霍去病讨伐匈奴。霍去病率军把匈奴从皋兰追击到居延海,斩杀了匈奴单于王之首。匈奴部属首领发生内讧。昆邪王杀了休屠王,率领他的部属五万余人,投降汉朝。霍去病从战利品中获得匈奴的两尊金像。霍去病班师回朝后,把这两尊金像奉献给汉武帝。汉武帝以为是大神,就把这两尊身高一丈有余的金像陈设到甘泉宫里。汉武帝并不大祀,但常率领群臣烧香礼拜。这就是佛道东传的开始。
到了开通西域时,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赴大夏国〓去问金像名号。张骞从西域归还后,对汉武帝说:“在大夏国的旁边,有一个身毒〓国,另一名也叫天竺〓,那里有浮图像(佛陀)。”从此中国始闻有浮图(佛陀)之教。
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北壁西侧,以全景式连环画详细地描绘了这一故事。共五组画面,全幅画面呈凹字形,每组画面都有榜题,有的清晰尚存,有的亦漫漶不清。
第一组画面位于全图右侧下部:有一王者,手敬香炉,跪拜顶礼;左右各立臣属三人,躬身合掌,持笏顶礼。
墨书榜题:“汉武帝将其部众讨凶奴,并获得二金[人]长丈余,列之于甘泉宫,帝为大神,常行拜谒时。”
此组画面表现,汉武帝获得金像,同群臣礼拜的情景。
第二组画面,位于全图右侧上部:一座宫殿,匾额上书“甘泉宫”三字。殿内立金像两尊,头有肉髻,衣着袈裟,已是佛陀形象。
榜题仅存方框,文字亦漫漶不清。
此组画面表现汉武帝把两尊金像,陈设在甘泉宫,时常礼拜的情景。
第三组画面,位于全图下层:一王者骑于马上,左右臣属八人,后有侍者执曲柄伞盖。王者对面,一人手持笏,跑拜辞行。后有二侍从,持双节,牵四马。马上驮着物品丝绸。
画面中间是榜题,上书:“前汉中宗既得金人,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题记中“前汉中宗”可能是画工笔误)。
此组画面表现,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向汉武帝辞行告别的情况。
第四组画面,位于全图的左侧下部:一人骑马在先,二侍从持节骑马随后,穿行在荒无人烟的山峦中。
榜题仅存方框。文字漫漶不清。
此组画面表现,张骞带领侍从人马,跋涉在去西域途中。
第五组画面,位于全图的左侧上部:三人行至一西域方城,两人手持双节。城内佛塔高耸,城外两僧人向城内观望。
榜题仅存四字:“[至]大夏时”。
此组画面表现:张骞带领侍从人马到达了大夏国,并见到了大夏国的僧人、寺院和佛塔。[注释]
①大夏国:西域古国。《史记·大宛传》说: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余里,妫水南。《魏书》、《隋书》、新旧《唐书》皆说:大夏即是吐火罗国,后被大月氏族所灭。在今阿富汗一带,亦叫犍陀罗国。
②③身毒、天竺:都是印度古时旧称。[附记]
一、此故事依据《魏书》卷114《释老志》译写。原文见中华书局标校本《魏书》第8册,第3025页。
二、此故事又见如下佛经资料:
(1)《历代三宝纪》卷2。见《大正藏》第49册,第29页。
(2)《广弘明集》卷2。见《大正藏》第52册,第101页。
(3)《佛祖统记》卷35。见《大正藏》第49册,第328页。
三、研究此故事画的论著参见:
(1)马世长先生著《莫高窟第323窟佛教感应故事画》,见《敦煌研究》1981年试刊第1期。
(2)孙修身先生著《从〈张骞出使西域图〉谈佛教的东渐》。见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组编《敦煌学辑刊》第2集,第128页。
(3)金维诺先生著《敦煌壁画里的中国佛教故事》。见《美术研究》1958年第1期。
四、此故事画涉及到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问题。对这一问题,从古到今都有争议,史家们争论的焦点是:霍去病大败匈奴,获得两身金人是史实。但这两身金人,是否就是佛像?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是史实。但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否就是去问金人的名号?大多数史家认为:这是佛教徒伪造历史、杜撰的故事而已。目的是为了提早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借此提高佛教的地位。但在唐代时的历史著作中亦有佛教传入中国在汉武帝时,匈奴祭天金人就是佛像的论点。详见马世长先生《莫高窟第323窟佛教感应故事画》。敦煌研究院孙修身先生同意: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应是汉武帝之时。霍去病所获金人就是佛像。它虽不是佛经传入中国之始,却是佛像传入中国之始。详见孙修身先生《从〈张骞出使西域图〉谈佛教的东渐》。出处见附记(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17:12
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恐怕是汉武帝所始料不及的。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1]编辑本段西域“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是和张骞的名字分不开的。西汉时期,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今甘肃敦煌西)以西,葱岭以东,昆仑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即汉代西域都护府的辖地。广义的西域还包括葱岭以西的中亚细亚、罗马帝国等地,包括今阿富汗、伊朗、乌兹别克,至地中海沿岸一带。[1]地理位置西域以天山为界分为南北两个部分,百姓大都居住在塔里木盆地周围。西汉初年,有“三十六国”:南缘有楼兰(鄯善,在罗布泊附近)、菇羌、且末、于阗(今和田)、莎车等,习称“南道诸国”;北缘有姑师(后分前、后车师,在今吐鲁番)、尉犁、焉耆、龟兹(今库车)、温宿、姑墨(今阿克苏)、疏勒(今喀什)等,习称“北道诸国”。此外,天山北麓有前、后蒲额和东西且弥等。它们面积不大,多数是沙漠绿洲,也有山谷或盆地。[1]人口人口不多,一般两三万人,最大的龟兹是八万人,小的只有一二千人。[1]生产居民从事农业和畜牧业。除生产谷物以外,有的地方如且末又盛产葡萄等水果和最好的饲草苜蓿。畜牧业有驴、马、骆驼。此外,还有玉石、铜、铁等矿产,有的地方居民已懂得用铜铁铸造兵器。天山南北各国,虽然很小,但大都有城郭。各国国王以下设有官职和占人口比重很大的军队。公元前二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以前,匈奴贵族势力伸展到西域,在焉耆等国设有幢仆都尉,向各国征收繁重的赋税,“赋税诸国,取畜给焉”,对这些小国进行奴役和剥削。[1]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19:37
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22:18
shi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3 01:16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元狩二年(前121),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张骞因迟误军期,当斩,用侯爵赎罪,得免为庶人。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公元前119年率300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此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翌年卒。他所遣副使后相继引西域诸国使者来汉;乌孙后来终于与汉通婚,共击破匈奴。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为提升浏览体验,原网页已由百度进行服务升级,内容不代表百度立场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