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1:5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4 08:31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躲避酷暑,那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是如何渡过高温的夏日呢?难道只靠一把扇子吗?
当然不是,据记载,我国古代的温度可以达到40摄氏度以上,有的人甚至因为炎热而失去生命,单凭一把扇子,当然不可能安然渡过三伏天。
《浮山县志》中记载:“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
我们聪明的古人为了避暑,可谓是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
一、居住环境和穿搭首先,从建筑方面来说,古人也会给自己建造一个“空调房”,最早的空调房出现在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这个空调房是最简陋的,叫做“窟室”。甚至都不能称之为房子,倒有点像现在的地下室。而且是贵族家中才会有窟室的存在,饮酒作乐招待客人,都在窟室中进行。
窟室的制冷手段不仅仅是依靠地下的低温,也有的贵族会将人造冰放进窟室内,达到降温的目的。这种豪华空调房,一般人家可享受不起。
到了汉朝,窟室就升级成了真正的空调房,但这种空调房只有皇宫里的帝王才能享受的起,它不仅可以制冷,还可以取暖。制冷的叫做“清凉殿”,殿内的床是用玉石做成,躺在床上就有了清凉的感觉。
《三辅黄图》中记载:“以画石为床,文如锦,紫琉璃帐;以紫玉为盘,如屈龙,皆用杂宝饰之;又以玉晶为盘,贮冰于膝前,玉晶与冰相洁”。
但作为皇帝,单单是睡一个石床,怎么能显示其豪华的地位呢,所以皇帝身旁还会有一盘冰块,冰块自然是普通的冰块,但盛放冰块的盘子确实专门进口的玉晶盘。躺在石床上,玉晶盘盛着冰块,再有一个漂亮的丫鬟在后面扇风,这个夏天简直是惬意无比。
汉朝皇帝的这种避暑配置,在当时来讲已经算是超级豪华版了,所以就连大臣也享受不到这种待遇。
盛唐时期作为封建历史上最为发达的时代,避暑方式当然也是最为新奇了。唐朝已经将“清凉殿”改为了“含凉殿”,服务对象主要是皇帝和嫔妃。同时在选址上也比较有考究,大都选择建在水边,这样白天太阳照射的时候,湖水会吸收大部分热量,使气温不至于太高。
除此之外,含凉殿中也配置了“风扇”和“流水”。流水是将水从屋檐上流下,通过水的循环,使殿内温度降低。风扇可不是现在的电动风扇,也是利用水落下的冲击力来转动风扇。不得不说,唐朝的制冷系统已经颇具现代高科技的影子了,这种“高科技”,自然也是皇家贵族的专享了。
到了宋朝时期,“空调房”在建筑方面做出了极大的改进,室内的降温设施依旧要用风扇的风格,但在选址上却做出了极大的改变,由之前的水边改为了有树林和流水的景观旁边,相对于唐朝的高科技手段,宋朝的空调房更具有观赏性。
明清时期的空调房基本上没什么新颖之处,除了采用光照原理来躲避高温外,唯一有高科技手段的应该是出现了冰桶,一个放冰的箱子,上面镂空可以释放冷气,中间可以冰镇水果和冷饮,有点像现在的空调和冰箱的结合体,最为可贵的是它可以移动,有了更大的灵活性。
除了吃上有避暑的妙招,古人对于穿搭也有自己的思想。不同于我们现在的短袖、裙子等,古人们虽说没有到达现在的暴露程度,但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保守。
魏晋之前,女人们穿着开裆裤。但这种开裆裤是和其他衣服搭在一起穿的,而且里面也穿着打底的衣服,所以不用担心会*。
唐朝美女的服饰大都露着一半手臂,脖子和锁骨也都会露出来,相对于其他朝代来说,唐朝的服装全是大胆新奇了。宋朝的女装延续了唐朝的大胆,一到夏季就穿着长衫加抹胸,服装材料一般选择轻薄的透气的薄纱。
而男子的衣服就比较简单了,魏晋之前男子大都赤裸上身,一方面是凉快,一方面是显示勇猛。后来随着朝代更迭,男子服装大都以宽大长衫为主,面料舒服透气。走起路来自然带风,也可以达到降温的效果。
鞋自然不用多说,凉鞋、芒鞋、草鞋……各式各样的鞋都在为夏季的清凉服务着,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将鞋做成了最凉快的样式。白天走在街上,太阳伞、太阳帽等物理上的避暑物品更是必不可少。
到了晚上,没有空调房的古人们也有避暑妙招。枕头选用瓷器制作,躺在上面冰冰凉凉,身下铺的是草席,既凉快又透气。再加上一把大扇子,家庭条件好的人家还会有人专门扇风,这就是清凉套装了。有的古人甚至会直接带着铺盖搬到外面去睡,一抬头就可以仰望星空,如果不是有蚊子的存在,或许会更加浪漫。
二、饮食及其他作为一个具有独特美食传承的国家,没有什么事情是吃解决不了的,避暑也是如此。我们伟大的古人,也想出了许多可以避暑的美食。
最简单的就是饮用井水。古代家家户户都有井,可以说井水是最便宜的冰镇饮料了。单单是井水,怎么能体现古人对于吃的执着呢,于是,冷饮就被发明出来了。
周朝时期,皇宫内设置了专门负责冰块的“凌人”一职。在冬天时将冰凿下来,等夏天时可以用来降温和冰镇食物,也可以将冰赏赐给大臣们。就连祭祀的时候都需要凌人负责冰的处理,可见这个职位虽然只是管理冰,但地位可不见得就低。
《周礼》中记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宾客,共冰。大丧,共夷槃冰。夏颁冰,掌事,秋刷。”
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就将冰镇米酒发明了出来。秦国时期,人们认为夏天热是厉鬼作怪,所以兴起了吃狗肉过三伏的习惯。
《史记》说:“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蛊”“初作伏,祠社,磔狗邑四门”。
三国时期,人们认为夏季消耗增加,所以需要补充体力,再加上正是小麦收获的季节,吃一碗面条既抗饿,又解馋,所以吃凉面就成了三国时期的传统。
而到了唐朝,冷饮就已经出现在店铺中开始售卖了,商人们会将蔗糖水放入小盒子里插上木棍,然后放到冰中,不一会就做成了一个冰棍。也有人用香料水*,做成简易版的“冰沙”。但当时的冰只有贵族才有,所以冰的价格昂贵,自然的冷饮也就昂贵了。
直到宋朝时期,百姓掌握了*的方法,冷饮就已经开始在民间普及了。各种水果口味的冰镇水果茶以及冰镇果汁出现在了街市上,酒店中还有冰镇酒出售,据说这种冷饮店直到三更才打烊。
元朝的吃货古人们在宋朝的冰镇果汁中加入了牛奶,冷冻后就成了“冰淇凌”,将冰淇凌敲碎就成了奶昔。到了清朝就更不得了了,我们伟大的古人竟然发明出了“碳酸饮料”。
《清稗类钞·饮食类》中对此有详细介绍:“以碳酸气及酒石酸或枸橼酸加糖及其他种果汁制成者,如柠檬水之类皆是。”除了碳酸饮料之外,人们也会选择吃莲子汤来避暑。据《帝京岁时记胜》记载:“六月盛暑,食饮最喜清新。京师莲食者二;内河者嫩而鲜,宜承露,食之益寿;外河坚而实,宜干用。”
北京地区的人们用中草药煮成茶,晾凉后就是凉茶了,这种凉茶因为成本低,又具有药用功效,特别受清朝百姓欢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4 08:32
古人为了避暑发明了扇子、瓷枕、开裆裤、凉茶、冰食、竹夫人等,这些都是古人想出来的消暑之物,到现在还很实用。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4 08:32
古人在冬天把冰块打磨好 存在冰窖里 ,专门制作了夏房,里面堆满了冰块 ,还发明了冰鉴,会做冷饮冰棍 ,有大型的冷藏室储藏食物 和酒。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4 08:33
冰淇淋,没想到吧,冰淇淋其实是中国发明的,但是很多人还以为是国外传进来的,其实并不是,是中国自己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