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防洪(潮)标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2: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3:28
1 上海黄浦江的潮洪涝灾害
上海市全境位于太湖下游黄浦江流域,市区地面高程一般为3.0~3.5m,最低处仅2.2m,地面低于常年的*潮位。黄浦江干流段河长79.8km,上接太湖、下于长江口入海,水面比降十分平缓,水流呈往复流,*时为反向流,低潮时为正向流。上海地区气候湿润,汛期雨量充沛,每年受台风影响平均有2次,最多年份可达5~7次(例如1884年,1911年)。实际的潮波可以分解为天文潮波和风暴潮波两项,利用非台风时期的潮波资料,通过调和分析,得出潮波的调和参数,从而可推算出任何时刻的天文潮波,由实测潮波减去相应时刻的天文潮波,即可推求出风暴潮波过程。上海地区吴淞站的潮波中天文潮波是主要部分,根据差额得出的风暴潮波误差较大,往往出现锯齿状高频随机波动,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平滑处理,得出风暴潮增水波的潮位增额过程。
对于黄浦江河口吴淞站年最*位资料系列长达87年,并经过一致性修正和随机性检验,因此采用潮位频率分析途径,得出的潮位频率曲线基本稳定,可以综合反映黄浦江河口潮位的频率特性,定量表征当地天文潮和风暴潮及其遭遇的特性。
“可能最*位”途径是寻求潮位确定的上限值,一般是先将潮波分解为天文潮和风暴潮两项,分别寻求各自上限再求和。风暴潮波受众多因素作用,采用水文气象成因途径模拟生成多次,从中选取最高的增水波。天文潮波可根据调和参数,直接解析得出其最*波。在叠加时必须解决两波的时间相位差,考虑到风暴潮增水波历时为3~4d,每一增水波必然要与6~8个天文潮波相遭遇。风暴潮增水波是受台风控制的,各年风暴潮增水波峰值可以出现在台风季内的任一天的任一时刻。因此,推求最*位的上限时,假定风暴潮和天文潮的峰现时间重合,两波的峰值叠加是合理的。
吴淞风暴潮可能最高增水波的推求,首先根据本地区典型实测特大台风观测资料,对台风气象因子(台风中心气压及气压场、最大风速及风场、台风中心位置及其移动路径等)作合理的移置、组合、放大和调整,构成8次可能发生的,有利于吴淞风暴潮增水的台风过程。其次是建立海洋动力模拟模型,模拟该次台风过程生成的风暴潮增水波过程,最后推求出相应各次台风在吴淞的潮位增水波峰值,即作为当地的可能最高增水。计算成果见表1。
黄浦江防洪(潮)安全风险分析的核心内容,是分析所有各种风险因子相互遭遇组合的概率,即解决公众所关注的“三碰头”或“四碰头”问题,天文潮、风暴潮和太湖汛期泄洪水量三者,或再加市郊雨洪排水四者遭遇的可能性。
表7 吴淞潮位、米市渡潮位、区间暴雨和太湖暴雨相关关系分析
站名 吴淞潮位~区间暴雨 吴淞潮位~太湖暴雨 米市渡潮位~吴淞潮位 米市渡潮位~太湖暴雨
相关系数 0.188 0.148 0.756 0.306
表8 吴淞年最*位与相应30d太湖暴雨遭遇的概率(%)
0.01% 0.1% 1% 2% 5% 10% 20%
0.01% 0.000 0.000 0.001 0.001 0.002 0.002 0.006
0.1% 0.001 0.001 0.003 0.005 0.010 0.015 0.028
1% 0.003 0.007 0.024 0.043 0.085 0.136 0.261
2% 0.005 0.012 0.040 0.075 0.162 0.259 0.511
5% 0.009 0.024 0.090 0.163 0.377 0.616 1.214
10% 0.013 0.036 0.151 0.286 0.654 1.102 2.259
20% 0.021 0.062 0.260 0.487 1.166 2.006 4.232
--------------------------------------------------------------------------------
在此基础上,采用一维非恒定流计算模型,推求指定组合频率的黄浦江水面线,该水流模型是以吴淞潮位过程Zpz(t)为下边界,可根据年最*位频率曲线确定指定频率Pz潮位Zpz,由指定频率潮位Zpz与典型年的潮位Zd之间的比值Zpz/Zd,对典型年潮位过程Zd(t)放大得出。上边界是米市渡的流量过程Qpx(t),根据太湖流域30d雨量频率曲线间接确定,由指定频率Px雨量Xpx与典型年的雨量Xd之间的比值Xpx/Xd,对米市渡典型年流量过程Qd(t)放大得出。依据得出的吴淞*潮位与太湖流域30d雨量遭遇的概率联合分布,得出黄浦江相应不同遭遇的组合频率P(Pz,Px)条件下的水面线,可作为进一步分析在规划控制运用条件下,干流任何位置处的防洪(潮)风险的基础。
5 结语
黄浦江防汛墙的防洪(潮)设计标准为千年一遇,由各控制站潮位频率分析成果,参照各地历史最*位记录,拟定沿岸相应“同一的”千年一遇频率的潮位,构成一条“确定的”设计水面线,作为防洪(潮)安全设计标准的具体体现。
基于风险分析和管理的现代防洪理念,认为防洪(潮)安全设计标准不应是“同一的”和“确定的”。沿岸各个地区、不同圩垸或河段成灾的概率和灾害的损失是有差异的,各地的防洪(潮)安全标准不应是“同一的”,而应具体分析当地的风险,再根据风险—投资—效益来综合评价。考虑到洪(潮)灾的形成和发展,存在众多的不确定性和大量的致灾因子,防洪安全保证不能也不应以“确定的”设计标准来划分,一方面无论是采取多么高的设计标准,也无法排除发生超标准潮位引发灾害的风险。另一方面致灾因子有多种多样的组合,即使是在低于设计标准的常遇的潮位条件下,仍然存在安全事故和成灾的风险。因此,需要对所有各种致灾的风险因子,分析它们在不同条件下遭遇组合的可能性,及其引发的灾害后果。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风险分析和管理,论证有关改进和完善防洪(潮)体系的备选方案,提升远景的承担防洪(潮)安全风险能力。
参考资料:上海防洪(潮)安全风险分析和管理 朱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