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23 15: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6 03:47
金沙江造山带开始于二叠纪早期的大规模俯冲造山作用,经历了早中三叠世的碰撞造山过程(包括弧陆碰撞与陆壳收缩加厚、岩浆活动与造山隆升),以及晚三叠世的造山后伸展作用,最后又遭受了新特提斯时期陆内会聚和大规模剪切平移作用的叠加改造,是一个受青藏高原碰撞隆升影响的、由相继发育的陆缘弧和碰撞造山带构成的复合造山带。
自泥盆纪开始,发育于西侧昌都陆块与东侧中咱地块之间的金沙江裂谷盆地,在早石炭世强烈扩张,形成初始洋盆,并接受放射虫硅质岩-厚层状灰岩-黑色泥岩及低密度浊积岩系沉积(图2-41a)。至中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洋盆强烈快速扩张,形成成熟的大洋盆地,发育以蛇绿岩套为标志的新生洋壳和以硅泥质-砂泥质复理石建造为代表的深海沉积物。早二叠世晚期,金沙江洋壳板片可能沿洋内破裂带向西发生拆离俯冲,导致了朱巴龙-东竹林洋内弧和西渠河-吉义独弧后盆地的发育。其中,洋内弧发育一套从拉斑系列到钙碱性系列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岛弧火山岩组合。弧后盆地则发育以辉绿岩墙群和拉斑玄武岩为标志的洋壳火山岩组合和以硅泥质-砂泥质复理石建造为代表的深海相-次深海相沉积(莫宣学等,1993)。
大约在早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不断扩张的金沙江洋壳板块向昌都地块发生大规模俯冲(图2-41b),导致火山弧沿昌都地块东缘发育,形成江达-德钦-维西二叠纪陆缘弧(莫宣学等,1993;刘增乾等,1993)。弧火山岩自早到晚由拉斑玄武岩系列经钙碱性系列向钾玄岩系列演变,标志着火山弧发生—发展—成熟的演化过程。沿陆缘弧火山岩带,火山-沉积岩系火山岩相多变,沉积类型多样,地势起伏巨大,有出露水面发育陆生植物和柱状节理的陆地,也有潜伏于水下的碳酸盐台地及深水谷地,可以出现从陆相—海陆过渡相—浅海相—斜坡相—深水盆地各种不同沉积相和类型的沉积物。
自早三叠世开始,金沙江弧-盆系及其东西两侧的稳定陆块的构造沉积环境发生巨变,金沙江洋盆在晚二叠世末消减闭合,并逐渐转入弧-陆碰撞阶段(图2-41c),其主要标志是,金沙江洋盆形成残留海盆地,江达-德钦-维西陆缘弧转化成碰撞火山弧,东侧中咱陆块隆升为陆,缺失中三叠统,P2/T1间出现不整合;昌都陆块变为前陆盆地,缺失下三叠统等。因弧-陆碰撞和陆-陆对接,在陆缘弧南段的书松—通友一带,发育碰撞型或碰撞后中酸性火山岩及其伴生侵入体,在北段江达—徐中一带,发育碰撞型或碰撞后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覆盖于早三叠世山麓相紫红色砾岩之上,叠加于陆缘弧上。
进入晚三叠世,碰撞造山带开始出现地壳伸展(图2-41d)。可能是由于造山带的山根拆沉(Kay and Kay,1993;Leech,2001;董树文,1999),或者是俯冲板片的断离作用(Davies and Blanckenburg,1995;Maheo et al.,2002),其直接结果是热的、密度较小的软流圈上升到壳幔边界并置换冷的岩石圈地幔,造成岩石圈减薄和下地壳被迅速加热,导致地壳的快速隆升和随后伸展。软流圈上升造成的减压熔融使玄武岩浆侵入下地壳,加热的下地壳进一步熔融,产生长英质岩浆向上侵入喷发。因此,大规模玄武岩浆底侵和钾玄岩浆喷发,常常作为岩石圈拆沉的岩石学证据(Kay and Kay,1993)。Fukao(1994)的全球地震层析成像资料显示,特提斯俯冲板片物质已大规模断离沉陷返回地幔,目前处于地下1200km深处。钟大赉等的三江地区地震层析成像资料显示,俯冲板片也发生断离,并向地幔深处回返(钟大赉等,2001)。看来,金沙江造山带晚三叠世以来不论是发生岩石圈拆沉还是出现俯冲板片断离,都诱发了软流圈物质大规模上涌,导致造山带陆壳减薄和强烈伸展,触发了大规模岩浆活动,并形成伸展盆地甚至伸展裂谷(王立全等,1999)。
晚三叠世上叠裂谷盆地的构造古地理环境无论从时间上或空间上都变化较大。从时间上看,裂谷盆地的早中期拉张、裂陷程度大,火山活动喷发于较深的水体中;裂谷盆地的晚期拉张、裂陷程度小,以酸性火山活动结束,火山岩形成于较浅的水体中;末期变成挤压环境,以中酸性火山岩的出现和大量的石膏层、紫红色碎屑岩沉积为终结标志。从空间上看,既有陆相-浅水相的火山岛,又有发育深水沉积物的深海槽,从而形成“堑、垒”相间的古地理构造格局。在金沙江造山带的晚三叠世上叠裂谷盆地带中,由南往北可鉴别出热水塘-催依比盆地、鲁春-红坡盆地和生达-车所乡盆地。
图2-41 金沙江碰撞造山带构造演化示意图(据王立全等,1999)
1—酸性侵入岩;2—边缘相碎屑岩;3—台地相碳酸盐岩;4—盆地相火山岩;5—玄武岩;6—陆壳基底;7—中基性弧火山岩;8—中酸性弧火山岩;9—深海复理石;10—矿体或矿床;11—构造混杂岩;12—流纹岩;13—双峰式火山岩;14—台地相碎屑岩;15—洋壳;16—俯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