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2:2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9:33
关于赵国的老将军庞瑗,最后的结局历史上并没有相关的记载,但是关于他生平的一些事迹却流传了下来。庞瑗的出生年月没有相关的历史记载,但是根据历史一些文献记载可以得知,在公元前3世纪初的时候,庞煖就已经备受赵国武灵王的重视。虽说武灵王是一个礼贤下士的明君,当初靠着自己的个人魅力吸引了不少其他国家的名将名臣,可惜的是经过但是沙丘一乱之后,赵国的国力开始大幅削弱,不少能人异士纷纷离开赵国,前往其他国家发展。
根据一些庞关于庞煖论兵的史料,可以得知庞煖的年纪应该比后来的赵国名将赵奢、廉颇、蔺相如等人要年纪大一点。对于庞煖很多人都比较陌生,但是对于庞涓却非常熟悉。他早年因为帮助魏惠王效力时,深得魏惠王信任,很快就成为了魏国显族。只是后来因为庞涓败走桂陵并死在马陵,庞氏就在魏国失去势力。
等到魏王让太子到赵国当人质的时候就将庞葱派去陪伴,失去魏王信任庞氏开始在赵国发展起来。很多人都觉得庞煖应该是庞葱的后人,或许还遗传了庞涓的一些军事才能,不然的话不会这么出色。当赵国被李兑把持的时候,当初备受武灵王器重的庞煖等人都遭受到严重的排挤,庞煖之后直接消失在众人的视野当中,直到五十多年后才再次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
只不过此时的庞煖早已经是一个老人了,据说在沙丘之乱后,他直接跟随鹖冠子回到楚国,隐居深山,钻研学问去了。在隐居深山的 那些年里,庞煖还写了一些关于兵权谋略的书籍,其中在《汉书·艺文志》中有《庞煖》三篇,纵横家中也有《庞煖》二篇。由此可以看出来,庞煖还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军事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9:33
在史料中并没有确切的消息,估计是老死的。
庞煖,“煖”字又作“援”、“焕”,即现在常用字中的“暖”,也有将庞煖误作庞涓的。战国合纵家。
前245 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偃即位,是为赵悼襄王。此时赵国兵权掌握在老将廉颇手中,悼襄王试图废去他的兵权,而任命长期担任廉颇副手的乐乘为将。廉颇还是没能改去那种骄傲的秉性,拒绝交出兵权,赶走了乐乘,后来自己也畏罪潜逃了。这样一来,赵国一下子少了两位大将,再加上前264年左右赵奢病故,邯郸之战中蔺相如去世,赵国到了人才凋敝的程度。
到了悼襄王二年(前243年),北边守将李牧率军攻克了燕国的武遂(今河北武强西北)和方城(今河北固安西南),但是代、雁门、云中各郡尚需要将领驻兵防守,李牧无法回到邯郸长期担任赵军统帅。
战国最后一次合纵行动终于达成,庞煖名正言顺的成为了联军统帅。这次合纵除了一向“谨事秦”的齐国和刚刚被打废的燕国没有参加外,三晋、楚国以及小国卫都参加了。五国联军于前241年收复了秦国从赵国夺去的寿陵(在当时恒山一带)。
庞煖认为,攻秦之师屡向西进攻,均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被阻,不如绕道蒲阪(今山西永济西南),南渡河水,迂回至函谷关后,可以出其不意。五国联军分路出蒲阪,进展顺利,至蕞(今陕西临潼北)时与吕不韦所率迎击秦军相遇,这已经是咸阳的大门口了。吕不韦分析联军情况,楚军远来,军士疲惫,战斗力不强,但楚为大国,影响较大,如楚军战败,则联军必不战自溃。
他遂决定先以精锐部队,乘联军夜间疏于防范之机,突袭楚营。楚军侦知,自行东撤,此后便迁都于寿春。四*队闻楚军先退,军心动摇。诸将皆请退军,庞煖只好应允。于是,韩、魏、卫之军也都回国。庞煖怒齐附秦,同时消除无功而返的结果,率军攻取齐国饶安(今河北盐山西南),赵国由此有了自己的出海口,然后回归赵国。尽管庞煖富智谋,善纵横,但联军同床异梦,协同不力,终于无功而返。
从此,山东各国再没有实际的合纵抗秦军事行动了。这次庞煖率领的联军伐秦失败虽然不全是他的责任,但是也体现出老庞煖开始力不从心了。他的兵法权谋也就止于这种程度了。以后就没消息了,估计老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9:34
关于赵国老将军庞瑗最后的结局,史书没有相关记载。当赵国被李兑统治时,庞瑗等人不再像武灵王时期那样得到器重,而是遭到严重排斥。之后,他便直接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直到50多年后才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庞瑗此时已经是个老人了。据说沙丘之乱后,他直接跟着鹖冠子回到楚国,隐居深山,读书钻研学问去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9:34
首先庞煖是火字偏旁。其次,我们再来看,他的结局,在历史上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他的生卒年不详。广为人知的一个说法是:赵悼襄王与郭开可谓难辞其咎,在廉颇离开了赵国之后,庞煖获得了赵悼襄王的重用。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9:35
庞瑗晚年是人老但脑子不糊涂,身为统帅与其他国家合纵攻秦,然后隐居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