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哥也有副作用 电视倍频功能面面观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2:2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9:00
【IT168 评测中心 emufan】 话说液晶电视自问世以来,其自身特有的一些缺陷正逐步被厂商加以改进,比如通过改变液晶分子排列方向提升可视角度、通过改进背光源工艺提升色域范围等等,但就液晶显示器件本身固有的响应速度慢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工程师们,毕竟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旋转属于机械运动,总也比不上显像管那种电子的运动速度,尽管通过提升驱动电压可以加快一些旋转速度,但受限与薄膜晶体管(TFT)所能承受的电压水平,以及过压驱动所导致的负面作用--更严重的白色拖影,这条路在数年前热闹的毫秒ms数字之战中落幕,现在的液晶电视大都不再提及响应时间,不管是4ms、8ms还是20ms,实际效果都是差不多的,改善液晶拖尾如果没有革新性的技术工艺(比如松下的OCB、三星的蓝相技术),基本上是无药可救,眼看OLED这种近乎完美的主动显示技术蓄势待发,厂商们也都偃旗息鼓,转而采用其他方法,也就是不在液晶面板上下工夫,而去改造图像本身。100/120Hz倍频功能在2007年逐渐浮出水面,它在工程师们的口中有个学名:ME/MC技术--motion estimate/motion compensation,运动估计/运动补偿技术。
过压驱动造成的白色拖尾
倍频针对的是信号源视频格式50/60Hz而言,比如有线电视是50Hz(PAL),DVD或者游戏机大多是60Hz(NTSC)。100或者120Hz其实都是2倍频的意思,200/240Hz指的是4倍频,这里的Hz数字可不是单纯指屏幕的刷新速度,因为在信号源帧速为50/60Hz的时候,单纯提升面板刷新率,只不过是一帧被刷新两次,毫无效果,因此倍频必须通过ME/MC创建原本不存在的一帧或几帧来达到提升画面帧速的目的,配合液晶面板的高刷新速度,在产生拖尾的距离内,分解出更多帧,使图像看起来更加连贯和流畅,ME/MC并非加快液晶的响应时间,因此对拖尾本身毫无作用,但生成的更多中间渐变过程,会使运动中的主题看起来更加清晰,因此,这个技术不止可以在液晶电视上用,也可以在等离子电视上使用,即便是CRT,也会有同样效果。
上图是索尼Motion Flow的技术示意图,其他厂商起了不同的名字,比如日立的FRC、夏普的Fine Motion Adavance、康佳的运动屏稳等等,示意图也都大同小异,由于液晶电视的核心处理系统也和手机芯片类似,某某解决方案下的东西本就应该是类似的,这些解决方案的差异一是倍速的高低,一方面是运算能力的高低,因为运动估计/运动补偿运算是以画面分割为图像分成16×16、8×8之类的小块进行运动估计,分辨率越高,画面运动速度越快,对处理能力要求越高。
当图像原本的帧速提高一倍之后会有什么感受?很遗憾目前笔者无法用更先进的演示手段表现给读者,下图的GIF动画基本上阐明了这种变化最理想的状态, 如果打比方的话,还是3D游戏最为合适,升级显卡的动力也来源于此,当游戏帧速从30FPS提升到60FPS时,玩家感受到的流畅度大为提升,ME/MC带来的效果也与之相同,同时用摄像机拍摄的50/60hz视频与电影机拍摄的24帧视频在流畅度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对比。
检测ME/MC到底是2倍频还是4倍频,笔者也有独家秘诀,测试使用原生60Hz游戏作为信号源,不使用视频是因为不能保证每帧图像独立且清晰,以往用来测试液晶响应时间的快速移动方块也可以,只是PC上的运动图像不够稳定,后期笔者都是采用PS3的GT赛车DEMO作为测试,无ME/MC的60Hz图像在1/60秒快门内得到的图像为一个实影和一个虚影,虚影为拖尾的元凶(上一帧留下的残影),2倍频会在出现两个虚影,一共3个“物体”,4倍频产生4个虚影共5个“物体”,如下图,眼力好的读者可以数数4倍频时的旗子数量。
2倍频关闭和开启,方块垂直运动
4倍频开启和关闭
在同等运动速度下,ME/MC并没有改变虚影和实影之间的距离, 这也说明它并不能改变液晶产生拖尾的事实,但由于运动轨迹中的过渡帧变多,尽管静态照片中的图像变得含混不清,但实际显示出来流畅度增加不少,这还是利用人眼的视觉特性产生效果的“骗术”。
适用范围:
在开始给MEMC挑毛病之前,首先要肯定它的作用,以笔者测试的众多带有此功能的电视来看,倍频功能最适合有线电视节目,尤其是体育类节目,足球、篮球、羽毛球甚至乒乓球都能看清球在运动中的样子。另一个效果出众的便是游戏,同上面采用游戏作为测试的原因,赛车、动作游戏在开启倍频的时候,流畅度倍增。
话说两头,2倍频和4倍频哪个效果更好?以后会不会出现8倍频甚至16倍频呢?松下PZ880系列等离子不是都有6倍频480Hz了么?其实依笔者分析,2倍频和4倍频相对于没有倍频的图像而言,增强的效果都差不多,我这双犀利的眼睛可以分辨出倍频开与没开,但却很难分出是4倍频还是2倍频,毕竟人眼对高速图像分辨能力有限,正如数万、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的对比度一样,超过人眼分辨能力的数字,并没有更多的意义。而等离子的子场倍频技术是为了抑制等离子特有的拖尾产生机理,而其本身就是频率调制成像,场频率的提升只是为了抑制黄绿色勾边,与ME/MC倍频是两码事。
凡事必有利弊,ME/MC生成的中间帧,说到底是通过预测和估算生成的,在一系列复杂算法和夸夸其谈的背后,依然无法改变这个事实,预测和估算总会产生错误,这就是为什么厂商演示此类功能时尽量使用静态图像单方向移动,一方面效果明显,再一个不容易出错,加上对运算能力的需求随图像分辨率的提升同步增加,看有线电视效果不错,但看高清尤其是蓝光影碟时麻烦就来了。
问题一:方格影子(falo)和图像破损
方格影子现象是指画面中移动物体边缘会出现类似马赛克的抖动方格,画面中物体运行速度越快,运动方向不定都很容易出现这个症状;图像破损则在电影类节目中很常见,尚不清楚是不是24-120HZ变换中参杂了MEMC和3:2变换导致易出现问题,不过我相信大多数人不会只拿电视看有线电视,即便有线电视也会出现电影类节目,当然那是已经经过3:2变换的了。下面是在这两年中测试的带有倍频功能的电视机所拍摄到的出错画面,拍摄均为高速快门实时捕捉动态画面,点击查看大图。
人物在走动中脸部出现重影,蛮吓人的
剑鱼行动,狙击手视角,人物走过时,瞄准器图案却破损了
在24P输出状态下,静态画面出现漂移,60Hz时则完好
DVE HD测试画面,1080/60i,人在栅栏前移动,栅栏破损
《珍珠港》,螺旋桨从静止到高速转动过程中,图像破损
问题二:快进感、时快时慢、头晕
这个问题就很难用图片或者视频来表现,只能用文字口述,所谓快进感就是由于ME/MC无中生有的增加了许多图像过渡帧,而这些原本不存在的东西改变了肉眼对运动物体速度的判断,当MEMC生效时,大多数人观看会感觉图像像是在快进,但似乎又是正常的错觉,原始图像速率越低,这种感觉越明显,部分人观看会产生眩晕感。作为MEMC技术开拓者的索尼研发的Motion Flow是唯一没有上述破损现象的MEMC,但处理方法可能是当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或者运算速度跟不上时,就不产生中间帧,这样可以避免出错,但会导致时而有快进感时而回复正常,给人的感觉是时快时慢。
凡事有利有弊,笔者也只是在球类体育节目或者赛车游戏的时候才喜欢打开倍频功能,而在欣赏电影大片时坚决关闭。24P电影格式从问世以来,虽然较慢的帧速对于表达运动画面不甚流畅,但导演们和观众们依然执着的追求着这一传统,现今技术和财力要想使用更高帧速并不困难,但和噪点风格一样,那种属于电影的独特味道却是流畅的画面恰恰不能给与的。负责任的国际大厂在增加倍频功能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改进,至少他们可以让不喜欢的用户选择关闭,不巧的是笔者发现大多数美化倍频功能的国产品牌却很少有选项可以设置此功能,有两家的产品虽然可以找到倍频选项,但只有开或者演示......就是不能关闭,实在不明白国产品牌为何对这个技术如此自信,又或者认为这种掺了水的画面就是好的呢?对于此笔者除了无奈也别无他法,只能告诫消费者在选择电视的时候,要拿起遥控器看看类似的选项中是否有关闭,除非你不打算用这台大屏高清电视看电影。
不想用可以关掉嘛
想关?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