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炳的意思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3:1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20:26
一、单字
1、【形】(形声。从火,丙声。本义:光明,明亮) 同本义〖bright〗
炳,明也。——东汉·许慎《说文》
其文炳也。——《易·革》
炳炳,明也。——《广雅》
大汉之文章,炳然与三代同风。——班固《两都赋》
又如:炳著(光明显著); 炳焕(光明显耀); 炳映(光芒照耀); 炳然(光明、明白的样子); 炳耀(光耀明亮)
显著;明显;昭著〖markable;shining〗。如:炳明(明显、显著);炳炳显显(明显的样子); 炳赫(明显突出)
2、【动】点燃〖light〗
古人思炳烛夜游。——《与吴质书》
炳烛之明,熟与昧行乎。——刘向《说苑》
又如: 炳烛(点燃烛火以照明)
显示,显现〖show〗。如:炳耀
照耀〖shine〗。如:炳映(照射)
二、词语
1、炳蔚:
(1)文采鲜明华美。
语出《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其文蔚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泥龙虽藻绘炳蔚,而不堪庆云之招。” 唐 韩愈 《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为诗依赋十四韵以献》:“诚既富而美,章汇霍炳蔚。”
明 钱谦益《尚宝司少卿袁可立授奉直大夫》:“尚宝司少卿袁可立,风简清真,文章炳蔚。祥刑惟允,执法有闻。”
《清史稿·艺文志一》:“海内从风,人文炳蔚,学术昌盛,方驾汉唐。”
(2)指文臣。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炳蔚内弼,虓阚外御。”
蔚炳:文采鲜明华美。
《魏书·术艺传·江式》:“又建《三字石经》於 汉 碑之西,其文蔚炳,三体复宣。” 宋 苏轼 《送参寥师》诗:“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明 唐顺之《赠蔡年兄道卿序》:“间或作为文辞,与一时文士相驰骋上下,如虎豹之不肯自晦其章,而蔚炳时见乎外也。”
2、炳爆:光彩迸射。
《金瓶梅词话》第七一回:“ 乾明宫 、 神宁宫 、 昭阳宫 、 合璧宫,光光彩彩,丹青炳爆。
3、炳贲:文采炳焕。贲bì 文饰,装饰得很好:贲临(贵宾盛装来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是以章式炳贲,志在典谟,使要而非略,明而不浅。”
4、炳彪:斑斓的虎纹。借指虎。彪:虎身上的斑纹,引申为有文采:彪炳。
宋 苏轼 《壬寅二月作诗五百言寄子由》:“冒险穷幽邃,操戈畏炳彪。”
彪炳:文采焕发;照耀:~青史;~千古。
彪炳千古(彪炳日月):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
清 汤之旭《 尹思袁公墓志铭》“舅姓袁氏,曾祖可立(袁可立),登明万历己丑进士,累官兵部尚书太子少保。事业熏名,彪炳前史。”
虎炳:文采如虎纹明著。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夫上天之所以垂象,唐 虞 之所以为称,大人虎炳,君子豹蔚, 昌 旦 定圣,谥於一字, 仲尼 从 周 之郁,莫非文也。”
5、炳炳:
(1)光彩照耀貌。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宛宛黄龙,兴德而升,采色玄耀,炳炳辉煌。”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下:“共会於 国忠 宅,将同入禁中,炳炳照灼,观者如堵。”《说岳全传》第六回:“五星炳炳聚奎边,多士昂昂气象鲜。”
(2)昭明貌。
唐 孙樵 《寓汴州观察判官书》:“执事三从事 卢公 ,其所以佐 卢公使炳炳不磨於世者, 襄阳 南渡之民,皆能道之。”
宋 陈亮 《祭宗式之文》:“我脱囚系,理亦炳炳。”
清 龚自珍 《武显将军福建海坛镇总兵官丁公神道碑铭》:“再告下车者曰:是百战百克而无炳炳於时者。”
(3)指文采鲜明。
唐 张说 《处士元公碣铭》:“嗟我处士,炳炳其文。”
明 宋濂 《国朝名臣序颂·窦文正公默》:“有卓 窦公,誾誾而驯,雍雍而惇,炳炳而文。”
6、炳博:文章绚烂,学识渊博。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 褒 气有逸伦,雅缋信炳博。” 褒, 汉 王褒 。
7、炳粲:光明灿烂。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子可谓戴盆以仰望,不睹七曜之炳粲。”
8、炳发:
(1)犹焕发。
《宋书·符瑞志中》:“神鸟集长乐宫 东阙树上,又飞下地,五采炳发,留十馀刻。”
唐 李白 《化城寺大钟铭》:“龙质炳发,虎形躨跜。”
(2)发扬光大。
《法苑珠林》卷四九:“炳发道声,移易俗听。”
9、炳赫:明显突出。
明 胡应麟 《诗薮·国朝下》:“中原自李 何 辈先达,高子业 以冲远继之。嗣是作者,虽篇什间存,终非炳赫。”
10、炳焕:
(1)鲜明华丽。
《文选·张衡》:“龙雀蟠蜿,天马半汉,瑰异谲诡,灿烂炳焕。” 薛综 注:“灿烂炳焕,絜白鲜明之貌。”
唐 崔令钦 《教坊记》:“观者忽见众女咸文绣炳焕,莫不惊异。”
《东周列国志》第二六回:“寡人忽若身在云中,缥缈无际,至一宫阙,丹青炳焕。”
(2)显著。
《宋书·武帝纪中》:“灵祥炳焕,不可胜纪。”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惟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典。”
焕炳:1.明亮。
汉 王充 《论衡·超奇》:“天晏,列宿焕炳。”
《西京杂记》卷三:“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而盈室焉。”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九:“烛龙发神曜,阴野弥焕炳。”
2. 昭彰。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自是以来,春秋考纪亦以焕炳;而忠臣义士,莫之撰勒。”
3. 谓词采明丽。
《后汉书·应劭传》:“文章焕炳,德义可观。”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条贯有伦,则焕炳可观,有足称者。”
11、炳煌:昭明。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二:“此皆圣训炳煌,视 魏道武 改 柔然 为蠕蠕 者,何啻沧海之与蹄涔!”
12、炳辉:光耀貌。
明 张居正 《翰林为师相高公六十寿序》:“公文章功业,炳辉烜赫,皆诸君所亲见。”
清 钮琇 《觚賸·石言》:“﹝端溪 砚石﹞望之有形,抚之无迹。南离炳辉,蒸为紫云。”
13、炳慧:昭明智慧。
南朝 梁 沉约 《绣佛像赞》序:“含微宅理,炳慧临空。”
14、炳见:明察。
明 李东阳 《吊颜鲁公祠》:“既炳见於先机,复潜锋於外攘。”
15、炳琅:亦作"炳朗"。亦作"炳朖"。亦作"炳烺"。光辉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