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3:1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20:09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
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曹操这首诗的艺术成就极高,把*诉求和文学意象熔得浑然一体,没有半点生硬阻隔之感。吴淇说它“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六朝选诗定论》卷五),可谓颇为中肯。
寻求贤士,获得人才,永远是建立政权的根本。
真正的聪明人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所以曹操才会写下这首《短歌行》,表明自己渴求人才的心情。
这一年,是207年。曹操平定了乌桓,安定了北方,写了一堆名言警句。而同在这一年,其他英雄也在极力笼络人才,有个27岁的青年在自家茅屋高谈阔论,有个大耳垂肩、双手过膝的身体比例不协调的将军在一旁认真聆听,两人就在这间小茅屋里定下争雄天下的大方略。
这一年,诸葛亮出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20:10
《观沧海》这个作品流传千古,被人熟知,整首诗的基调苍凉大方,宏伟磅礴,也是建安风格的代表作。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率军北上,他发誓要北上打仗,望着大海面对汹涌的大海,他观赏着风景,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把前后的事情联系起来,就可以看出曹操北上是一场多么重要的战争。他把远大的志向和宽广的胸怀融入诗歌中,用大海的形象表达出来,从诗歌风格上看,这是一首四言山水诗。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三国末期著名的战略家、*家和诗人。曹操擅长诗歌,常用来抒发他自己在建功立业方面的抱负,也反映当时人民的苦难生活。他的散文也清晰、工整,开启和繁荣了建安文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诗文财富。它在历史上被称为建安风格,鲁迅称之为“变文之祖”,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
曹操经常以“汉奸”的形象出现在中国影视剧中,但事实上,他是历史上一位卓有成效的帝王。《观沧海》是曹操的经典之作,全诗语言想象及其的丰富多彩,气势宏伟,苍凉悲壮更耐人寻味。人们一直称赞曹操的诗深沉有气势、雄健有力度,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韵律为苍凉磅礴的,这也是建安诗文的代表作。
曹操的这个作品流传千古是因为他将自己宏伟胸襟巧妙的意喻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20:10
因为他的作品气势磅礴,脍炙人口,能够使人内心产生共鸣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20:11
这是一首四言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写的,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20:11
因为曹操本身的文学水平也不是特别的低,而且加上他的雄才伟略才可以称之为一代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