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题和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1662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28 04:36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1 11:32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年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
现代文阅读的话,个人认为把各文章类型分开讲解题方法会具体一点!
第一部分(必做题):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15分)
【一】:依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1)根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一类是以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的一般论述类文章(学术论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议论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涉及到经济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等,且内容多为介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论据,背景和意义。一类是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科技说明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多为介绍新科技新发现新认识,主体文字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 背景,构造,原理,特点,现状,发展,评价(优点缺陷)及其研究应用前景。(根据文体特征,可边阅读边猜测下文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2)注重整体阅读。逐段阅读,标出各段的中心句子,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最后在找到全文说明对象(议论对象)的基础上整合文意。
【二】:选择题的解答
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添加定语或状语, 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换: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 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
一偷换概念: 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二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点关注:
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 ,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 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 有时,偶尔等)
三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四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 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五正话反说: 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六顺序错乱: 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七颠倒因果: “因”与“果”错位;或 “条件”与“结果”错位。
八强加因果: 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九无中生有: 即原文无此信息。
十答非所问: 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
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
(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2)记住: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
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3)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
(4)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三】:简答题(07年新增题型)的解答
整体阅读,从整体上把握语料: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
阅读科技说明文:科技文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介绍它的构造、原理、发展、现状、评价等等,阅读时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等。 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一: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
技巧1:辩明文体,选准角度. 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物发展,或按事理逻辑来划分。
技巧2:辨明重要文句。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
技巧3:审辨标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顺序词,B关联词,C指代词,D范围词,E类别词,F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技巧4:(1)从形式方面分析①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②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 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
重难点二: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是指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中心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1. 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 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
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层分层意识: 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
同一关系取其一; 相属关系取其”属”; 相并关系取其”和”; 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 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
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
(1) 采用摘句法: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 采用合并法: 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 采用提炼法: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2. 分析归纳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 寻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 有的标题即是中心,有的开头点明中心,有的结尾揭示中心。
(2) 合并各段内容, 概括中心意思: 寻找各段中心句, 合并各段主要内容来提炼概括。
(3) 采用整体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 有的文章(段)没有主旨句,须将全文各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提炼。
重难点三: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等。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 分析的具体做法是:
① 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
② 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第二部分(选做题):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高分口诀:读懂文章 审准题眼 规范作答
0.现代文(各类文本)阅读与答题基本知识
(一)答题基本知识:
1.阅读: 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 暗示答题区域; 暗示答题思路; 暗示答题方法; 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 ◆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 ◆ 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
“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 则:
(1)题眼(答题重点)是: 短暂而愉快 ; (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
(3)设问的角度: 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 ;(4)句式应为: 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⑵选择并重
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 (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加横线的为高考常考手法)
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 象征,类比,虚实结合 渲染烘托
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 , 特定线索、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
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
第五类:描写手法:
描 写 角 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
题型1: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
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1文首句:⑴照应标题(开篇点题); ⑵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 ⑶埋下伏笔
⑷设置悬念; ⑸为下文(中心)作辅垫; ⑹总领下文;
2文中句:⑴ 前后照应,⑵承上启下(过渡);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⑷为下文作辅垫
3文末句:⑴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⑵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题型2: 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你眼前了。
▲叙述性文体的线索: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情感的变化,
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
▲论述性文体的结构: 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总分式。
▲说明性文体的顺序: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题型3: 分析手法及作用(见前四大类13小类).这里主要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 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题型4: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
解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题型5: 探究类(含评价)另附专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1 11:32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年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
现代文阅读的话,个人认为把各文章类型分开讲解题方法会具体一点!
第一部分(必做题):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15分)
【一】:依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1)根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一类是以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的一般论述类文章(学术论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议论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涉及到经济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等,且内容多为介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论据,背景和意义。一类是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科技说明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多为介绍新科技新发现新认识,主体文字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 背景,构造,原理,特点,现状,发展,评价(优点缺陷)及其研究应用前景。(根据文体特征,可边阅读边猜测下文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2)注重整体阅读。逐段阅读,标出各段的中心句子,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最后在找到全文说明对象(议论对象)的基础上整合文意。
【二】:选择题的解答
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添加定语或状语, 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换: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 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
一偷换概念: 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二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点关注:
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 ,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 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 有时,偶尔等)
三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四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 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五正话反说: 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六顺序错乱: 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七颠倒因果: “因”与“果”错位;或 “条件”与“结果”错位。
八强加因果: 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九无中生有: 即原文无此信息。
十答非所问: 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
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
(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2)记住: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
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3)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
(4)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三】:简答题(07年新增题型)的解答
整体阅读,从整体上把握语料: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
阅读科技说明文:科技文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介绍它的构造、原理、发展、现状、评价等等,阅读时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等。 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一: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
技巧1:辩明文体,选准角度. 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物发展,或按事理逻辑来划分。
技巧2:辨明重要文句。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
技巧3:审辨标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顺序词,B关联词,C指代词,D范围词,E类别词,F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技巧4:(1)从形式方面分析①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②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 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
重难点二: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是指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中心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1. 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 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
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层分层意识: 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
同一关系取其一; 相属关系取其”属”; 相并关系取其”和”; 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 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
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
(1) 采用摘句法: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 采用合并法: 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 采用提炼法: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2. 分析归纳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 寻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 有的标题即是中心,有的开头点明中心,有的结尾揭示中心。
(2) 合并各段内容, 概括中心意思: 寻找各段中心句, 合并各段主要内容来提炼概括。
(3) 采用整体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 有的文章(段)没有主旨句,须将全文各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提炼。
重难点三: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等。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 分析的具体做法是:
① 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
② 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第二部分(选做题):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高分口诀:读懂文章 审准题眼 规范作答
0.现代文(各类文本)阅读与答题基本知识
(一)答题基本知识:
1.阅读: 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 暗示答题区域; 暗示答题思路; 暗示答题方法; 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 ◆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 ◆ 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
“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 则:
(1)题眼(答题重点)是: 短暂而愉快 ; (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
(3)设问的角度: 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 ;(4)句式应为: 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⑵选择并重
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 (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加横线的为高考常考手法)
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 象征,类比,虚实结合 渲染烘托
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 , 特定线索、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
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
第五类:描写手法:
描 写 角 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
题型1: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
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1文首句:⑴照应标题(开篇点题); ⑵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 ⑶埋下伏笔
⑷设置悬念; ⑸为下文(中心)作辅垫; ⑹总领下文;
2文中句:⑴ 前后照应,⑵承上启下(过渡);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⑷为下文作辅垫
3文末句:⑴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⑵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题型2: 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你眼前了。
▲叙述性文体的线索: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情感的变化,
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
▲论述性文体的结构: 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总分式。
▲说明性文体的顺序: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题型3: 分析手法及作用(见前四大类13小类).这里主要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 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题型4: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
解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题型5: 探究类(含评价)另附专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1 11:33
分点答很重要,阅读标一二三四,鉴赏用分号什么的,总之层次第一,说实话几乎很少有人去仔细看你的答案,阅卷的乐了,高分好说。
阅读:1 阅读中词义辨析分两点,原词意和文中意思。语句分析三点,除了表面意思和引申义外还要加上其在文中的作用,如承上启下,总结什么的。
2 细节题靠你自己找了,点宁滥勿缺
3 主旨最难,能不能读懂要看自己的本事,高考中一般是反映光明面得较多。
4 手法、写作特点题分两点。先指出其名称:拟人夸张对比象征先扬后抑由此及彼什么的,这里分很重,然后结合文章分析。
5 鉴赏题问你好不好行不行时一定要表态,有时一个“好”字也是一分!!
诗词鉴赏:
主要答题形式是一句一析。每句都要分析到,没话也要找话!侧重点看题目要求,一般是主旨或手法,分析时两种题都尽量找出手法名称如借古讽今借物抒情,低级点找修辞也行,很赚分的。
其它要注意的适量做题总结就好了。(高考就像那什么,反抗不了就躺下来好好享受吧,祝你好运)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1 11:33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9688953.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1 11:34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第一步,纵观全篇,把握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主旨把握住了就会对文章局部发生敏感,找到解题的总方向,拿到一系列解题的钥匙。
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
一要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作者的思想走过的一条路,这条路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圆心就是文章中心,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结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因此,理清思路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除此之外,理清思路还可以帮助我们解读文章中重要词句,帮助答题时筛选信息。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要注意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有些考生不在读懂文章上下功夫,走马观花地看一遍文章,似懂非懂,就急于解答后面的问题,结果是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答错。把握了全篇的主旨,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再解答后面的问题,就会事半功倍。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将提干和文章对应起来,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从近年来试卷分析,文学作品阅读命题的角度集中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理解文章的主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都是从理解文章的主旨角度设置的考查目标,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中的含义,;即写什么。③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即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后一类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这三种类型的题都应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词句、语段再作答。④是审美鉴赏性试题,审美鉴赏性试题,属于文学评论中的一种,是读者在选定的评论角度对作品作出的观点和看法,阅读者的看法也就是短文赏析的中心论点。这类题型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进而进行富有个性的鉴赏。一般来说题目只会要求从某个方面(或主题、或构思、或艺术特点等)来进行赏析。写作时只能紧扣一个方面,从某一角度赏析,选准角度,不求面面俱到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答题时要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按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很多考生只知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虽然摘录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要的内容,但不是从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的,致使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
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考生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但还有一些题目无法用简单的重组文章语言的方法来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进行表述。
如何掌握现代文阅读答题的要领呢?
1、学会快速的遵路阅读。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路的,一句句一段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会乱走的,看一篇文章要看它怎样开头的,写文章的人在开头花了很大的功夫,因此看文章时也要着重看文章开头。考试就是考同学们有没有看懂作者的思路,同学们平时要下功夫,争取看一遍就了解作者的思路。
2、明确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遵路是对文章的整体有个把握,考题往往是考某一点,要有总分的概念,虽然问在一点上,但实际是关系到整篇文章的,一定要学会整体阅读理解。
3、透视题干的重点和考点。拿到题目以后不要先急于答题,要先分析、理解、透视。每一道题目都是由命题人反复思考、呕心沥血后得出的,有些题目里是话里有话的,同学们不能一晃就过。
4、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一篇文章中总有些词、句子含义深刻,或者包括哲理、或者点明中心,或者是耐人寻味的,这些词和句子同学们一定要去理解,这样的例子在课本中是很多的,如《在马克思幕前的讲话》一文中提到的“马克思一生有很多敌人,但是没有一个私敌”一句。考现代文就是考三个字“懂不懂”,因此看懂、理解是最重要的。
5、善于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去年考纲提出的是“善于筛选并提取信息”,今年把“提取”改成了“整合”。“提取”是把问卷中的话抄下来填在答卷上就可以了,“整合”就是把散布在文章各个方面的信息提取出来,并组织成一个观点,需要自己概括。这个考点涉及到了三个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有分清思路的能力,其实是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再次是概括的能力,这属于现代文阅读中较难的考点。
6、识破干扰项的各种手法。有不少的选择题用排除法是可以的,但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知道为什么选这个,为什么不选这个。选择题中往往有一个“陷井”,是同学们容易选错的,同学们就要学会反干扰,挑出这个干扰项。教师出干扰项最多的手法有以下几种:
⑴无中生有。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
⑵主次颠倒。次要的变成主要的
⑶张冠李戴,偷换概念。明明是将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是这件事;
⑷因果颠倒。把因说成果,把果说成因。
同学们可以结合以上这些手法自己做下总结,认识出题老师的干扰手法,对于同学们提高反干扰能力,减少错题几率是很有帮助的。
7、回答主观性命题要攻克2个难关。一是读不到位,二是词不达意,这两个“不”是同学们正确回答主观题的“拦路虎”。
8、注意开放性题目中的*和要求。开放性题目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开放,而不是没有任何*的。同学们一定要了解题目在什么范围内是开放的,它的考点是什么。
9、掌握阅读中小小作文的写法。开放性题目往往是读写结合的题目,要写80-100字的小小作文,同学们应该要掌握小小作文的写作。怎样写好小小作文呢?
⑴审题准,明确要求、*。
⑵中心明,到底写什么。
⑶层次清,每句话都要有逻辑性。
⑷语言精,千万不要兜圈子、卖关子。
语文知识博大精深,在复习时难免会使人有大海捞针、不得要领的感觉。其实,高考语文所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有限的,只要有针对性地、得法地进行系统复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就会取得明显的效果。这要求在复习阶段要对高考考点进行重点扫描,对考试的范围、考试的重点以及自己的长处和弱项做到心中有数。在扎扎实实学习语文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总结规律,扬长补短,精益求精。
扫描考点,做到心中有数
语文考点,大体来说,主要是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和语言知识应用、作文几个大的板块,这几大板块高考试卷基本设计了25到27个小题,每个小题基本上就代表一个知识点。因此,哪个题代表哪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涵盖哪些内容、有哪些命题形式、自己掌握程度如何等等在复习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总复习阶段的起点
夯实基础,提高准确率
在冲刺阶段的复习中,切不可走马观花,只求数量而不顾质量。要扎扎实实从语文的基本能力入手,例如,在高考考查的知识点中,纯记忆性的试题主要有3个:注音、错别字、名言警句默写,分值在10分左右。如果在复习时留心积累,要全取10分并非不可能。如注音,最近几年一般考查多音字、同音字、常见字误读、形声字辨析等(2002年考查的形声字辨析,2003年考查的同音字辨析),难度一般都不大,都是常见的字。对错别字的考查也主要集中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中的别字。汉语的特点是字符不多但应用灵活,组合不同意思就相去甚远,但只要真正理解了词语的组合和意思就能够轻松掌握。例如2003年考查的“通谍”,只要理解了“谍”、“牒”意义的区别,答案就一目了然了。名言警句的考查这几年基本上以大纲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为出题点,偶尔也出一些常见的、重要的古诗文语句,相对而言难度也不是很大。但是这10分有好多同学都拿不全甚至拿不到!一点也不会的不多,大多往往是因为掌握的不够准确。因此,对这3个知识点的复习,要建立在“准确”上,掌握一个是一个,平常做题时要注意搜集积累,并分类归纳整理,最好经常“亲自”动手写写其中的易错字。对那些冷僻难解的字词句则不必深究。基础知识板块里还包括词语的应用(包括实词、虚词、成语)、病句的修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句式变换等几方面的内容。这方面考点的掌握重在一个理解!汉语的词语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但这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意义和用法相对比较固定。所以,在复习时对词语这个知识点的掌握除把握基本的意义和用法外,一定要和“语境”联系起来,弄清楚它在特定环境里的准确的意义和用法。对近义词和成语的复习尤其要注意这方面的内容。对虚词的复习,考生应当多关注它在特定语境中的搭配,特别是介词和成对使用的连词。比如“关于”、“对于”、“在……之下”、“无论”、“不管”、“尽管”、“即使”、“虽然”、“和”、“或”等等。
总结规律,掌握解题技巧
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一般应结合相应知识点和做过的模拟试题进行。对知识点和试题要多分析、多思考,掌握知识点涉及的主要内容范围、命题规律及解题思路。这是实现语文能力飞跃的关键。例如现代文阅读,提高现代文阅读做题的准确率,虽非一日之功,但如果能够总结出解题规律,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对正确理解、综合分析、鉴赏评价文章是大有裨益的。
阅读一篇文章,一是要综观全篇,着眼于文章的整体,理清文章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把握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
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不要放过这些细节。须知,考题中的任何一个信息都不会是多余的!
第三,要浏览一下出了哪些问题,读懂题干要求,并能够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和出题人考查的方向,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第四,找准答题点,看题目涉及的问题是在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这样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第五,根据题意要求对选出的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表述。有些阅读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答案意思说出来,且往往有字数*。解答此类试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另外,现代文阅读试题也常常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等方面出题。因此,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明确它们的意义和作用,对理解和鉴赏文章很有帮助。例如衬托、渲染、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反复、排比、象征、抑扬、过渡、呼应、描写、抒情等,这些都是有规律性的东西,认真总结就会做到得心应手。
扬长补短,做到精益求精
在冲刺阶段的复习中,对自己的强项决不能放松要求,要做到精益求精;而对薄弱的环节,也要找出问题之所在,有针对性的进行强化练习,力争有所提高,一定不要轻言放弃。高考考点的所有层面,大体都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上的,一是操作技巧上的。在复习中要了解自己究竟在哪个层面上强,哪个层面上弱,然后有针对性的去练习,争取有所突破。例如在考试中,好多同学对文言文阅读有畏难情绪,其实只要掌握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些最基础的知识、最有用的方法和解题过程中的一些技巧,相信经过一个阶段的复习,你的感觉会好起来。实践证明,有效地训练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或准确地解答文言文试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整体把握文章,理解大意。其次,要善于归纳整理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准确把握和区分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理解常见句式,明白归纳概括题型的一般思路,学会合理利用试题题面信息和注释信息。对于这些,我们在审读语段时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另外,做文言文翻译题要注意“信”、“达”、“雅”原则,尤其要注意一个“信”字,即以直译为主,要特别注意译出重点实词、虚词、有活用的词语和特殊句式。文言文试题以其较高的分值在高考中具有重要位置。如果文言文失分太多,进入高分段就会有难度;如果细心推敲,则极有希望得满分。
作文复习重点是加强对审题立意构思的训练
高考考场作文,是思想、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高度融合,短期突击的效果并不明显。但是,在冲刺阶段对作文的练习只能加强而不能放松。作文既要准确把握话题实质,写出情理,还要能够突出个性。在平常复习中重点要加强对审题立意构思的训练。审题失误造成的损失几乎是致命的。一旦审题方面出现偏差,那基本上等于宣告作文考试的彻底失败。这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是在开放的前提下加大*,而*主要是内容上的*。对于开放性的话题作文,内容的选择有相对的自由性,但决不是无边无际、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考生在写作时必须紧扣话题,不可偏离文章的主旨。要细心审题,看清*条件,抓住话题材料的实质,不犯“想当然”的错误。其次,要在“情”“理”二字上下功夫。立意要健康、感情要真挚,认知要深刻。“文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那些违背常理人情的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必定不受欢迎。记住,批作文的人是有“情”的人,如果你的文章能让阅卷老师感动,能打动他,再加上文章开头精彩、层次清楚、结尾扣题、卷面整洁,那么你的高考作文必得高分。
制订计划,做到有条不紊
冲刺阶段,要复习的功课很多,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合理而条理清楚详尽的计划,对考点的复习要紧凑而有序,对模拟练习要合理分配时间,同时调整好心理状态,提高复习的效率。这样,经过一个阶段的冲刺,同学们就可以充满自信地去迎接语文高考了。
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
【命题趋势】
鉴赏评价是阅读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能对所给的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进行初步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初步赏析。古代诗歌的鉴赏评价包含两个方面。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十几年来高考试题一般选用唐宋诗词、元曲小令等作为测试材料。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往往综合在一起加以考查。当然,也可对其中的某一项单独加以测试。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对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评价,必须建立在分析这些诗歌的内容及分析概括这些诗歌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的观点态度的基础之上。评价与鉴赏是中学语文阅读能力中最高的一个层次。在测试题型上,早年主要采用客观性的选择题,从2002年起采用了主观性试题。
【应试对策】
古诗鉴赏题经历了从考查名人名诗到回避名人名诗再到定位于名人名诗的过程,选材以唐人著名七绝和宋词词作名品为主。考点基本是“以景扣情”。如以乐景反衬悲情,以风景依旧点出人物全非;或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如“感时花溅泪”、“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或依托新奇的比喻蕴含深情。内容应以边塞、闺怨、送别、相思为重点。当然也要注意一些巧妙的写法,如“从对面写来”、反跌、衬托、渲染等。还要留心一些常见意象包含的特定情感,如流水之于时光,落日之于游子,明月之于聚散,杨柳之于别离,春花之于伤感,秋风之于愁思,鹧鸪之于兴衰,大雁之于归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