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白细胞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1:5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23:09
通常情况下,尿液是无菌的,但是尿道口周围及尿道的下1/3是有菌的。因此,从人体排出的尿液可以沾染上一部分细菌。但是,清洁中段尿的含菌量不应超过105/毫升。如果连续两次化验含菌量大于或等于105/毫升,且为同一菌种,又没有尿路感染(尿频、尿急或下腹不适等)症状,就可诊断为真性菌尿,又称为无症状性菌尿。
管型尿:管型是尿沉渣中有重要意义的成分,管型尿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尿液中的管型增多,称为管型尿,管型尿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管型尿是尿液中的蛋白质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管型的形成必需有蛋白尿,其形成基质物为T-H糖蛋白。在病理情况下,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质由肾小球进入肾小管,在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由于浓缩(水分吸收)酸化(酸性物增加)和软骨素硫酸酯的存在,蛋白质在肾小管腔内凝聚、沉淀,形成管型。
混浊尿:即尿液不透明。正常新排出的尿液多为透明,放置后可出现微量絮状沉淀,新鲜尿液发生混浊,可见于:
①尿酸盐沉淀:浓缩的酸性尿冷却后,可有淡红色的尿酸盐析出,此种沉淀加热或加碱时皆可溶解。
②磷酸盐和碳酸盐沉淀:浓缩的碱性或中性尿排出体外,可有磷酸盐或碳酸盐析出,呈白色,加酸可溶解,碳酸盐沉淀遇酸还可生气泡。
③脓尿或菌尿:如尿内含有大量白细胞、脓细胞及细菌等炎性渗出物时,刚排出则可混浊。菌尿呈云雾状,静置后不下沉;脓尿放置后可有白色云絮状沉淀。此种尿液不论加热或加酸,混浊皆不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23:10
若尿液中含较多白细胞和(或)脓细胞称为白细胞尿,又称为脓尿。所谓脓细胞即指已变性、死亡的白细胞。尿中少量白细胞时,只有显微镜下才能发现,大量脓尿时,肉眼即可见到尿液混浊甚至乳白色。尿中白细胞种类主要包括中性多型核白细胞、嗜酸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尿其临床意义不同。
尿中白细胞数的多少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1.尿PH值,当尿PH升高时,白细胞容易破坏;2.尿量,大量饮水使尿渗透压降低,白细胞破坏,尿白细胞数减少;3.尿标本放置,尿标本放置时间较长,亦使尿白细胞破坏而数目减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23:09
通常情况下,尿液是无菌的,但是尿道口周围及尿道的下1/3是有菌的。因此,从人体排出的尿液可以沾染上一部分细菌。但是,清洁中段尿的含菌量不应超过105/毫升。如果连续两次化验含菌量大于或等于105/毫升,且为同一菌种,又没有尿路感染(尿频、尿急或下腹不适等)症状,就可诊断为真性菌尿,又称为无症状性菌尿。
管型尿:管型是尿沉渣中有重要意义的成分,管型尿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尿液中的管型增多,称为管型尿,管型尿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管型尿是尿液中的蛋白质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管型的形成必需有蛋白尿,其形成基质物为T-H糖蛋白。在病理情况下,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质由肾小球进入肾小管,在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由于浓缩(水分吸收)酸化(酸性物增加)和软骨素硫酸酯的存在,蛋白质在肾小管腔内凝聚、沉淀,形成管型。
混浊尿:即尿液不透明。正常新排出的尿液多为透明,放置后可出现微量絮状沉淀,新鲜尿液发生混浊,可见于:
①尿酸盐沉淀:浓缩的酸性尿冷却后,可有淡红色的尿酸盐析出,此种沉淀加热或加碱时皆可溶解。
②磷酸盐和碳酸盐沉淀:浓缩的碱性或中性尿排出体外,可有磷酸盐或碳酸盐析出,呈白色,加酸可溶解,碳酸盐沉淀遇酸还可生气泡。
③脓尿或菌尿:如尿内含有大量白细胞、脓细胞及细菌等炎性渗出物时,刚排出则可混浊。菌尿呈云雾状,静置后不下沉;脓尿放置后可有白色云絮状沉淀。此种尿液不论加热或加酸,混浊皆不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23:10
若尿液中含较多白细胞和(或)脓细胞称为白细胞尿,又称为脓尿。所谓脓细胞即指已变性、死亡的白细胞。尿中少量白细胞时,只有显微镜下才能发现,大量脓尿时,肉眼即可见到尿液混浊甚至乳白色。尿中白细胞种类主要包括中性多型核白细胞、嗜酸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尿其临床意义不同。
尿中白细胞数的多少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1.尿PH值,当尿PH升高时,白细胞容易破坏;2.尿量,大量饮水使尿渗透压降低,白细胞破坏,尿白细胞数减少;3.尿标本放置,尿标本放置时间较长,亦使尿白细胞破坏而数目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