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急急急!求一篇关于“春节期间民俗”的文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2:04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14:06

炮竹声中忆旧年
  
   小时候,离过年还有很多天,我就开始掐着指头盼年了,那时,年对于我就意味着放炮仗、领压岁钱、穿新衣服、与小朋友们在一起守夜,所有这些孩提时代的梦想只有通过过年才能够得以实现。
   鲁西南的年俗是颇有点古风的,一进腊月,小城里的炮仗声就开始零零落落地不绝于耳了,街上卖鞭炮的摊位也在逐渐增多,这些小商贩大多来自于城周围的乡下,他们带着各色自制的鞭炮,有的用板车,有的不过是在自行车后座上捆了一只木箱,权作一个临时的商店,在城内那条主要的大街上左右排开,形成了一个熙熙攘攘的鞭炮市场。离春节还有十天的时间称之为“乱市”,整个鞭炮市场的气氛达到了*,各个摊位之间都在相互攀比,以招徕生意,一个摊主放过自己的炮仗,让大家试听之后,另一个摊主也不甘示弱,马上应战,摊主的吆喝声与炮仗的骤响声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那也是我们最感快乐的时刻,我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穿梭在潮水般的人流中,在各个炮仗摊前观战,欢呼,有时也不免会有些意外收获,比如拾到了没有点着的炮仗之类,更会让我们感到格外的兴奋。那些炮仗名目繁多,象什么“黄烟炮”、“二脚蹬”、“土地雷”等等,我最喜欢的是“黄烟炮”,此炮的妙处在于它炸开前的三个过程,先是嗤花,俄而冒出黄烟,然后才会爆炸,既有趣,且有充裕的时间跑开去观赏,至于那种膀大腰圆的“土地雷”,乃是炮仗家族中的核武器,那就不是我们所能够问津的了。
   年龄渐长,我开始越来越迷上了春联,父亲闲时本来就喜欢舞文弄墨,春节写春联也就成了他的专利,如果有人找他写,他就更高兴了,这在父亲的确是一件颇感得意的事情。我的任务就是为他翻书找素材,每一年的春联我都会别出心裁,花样翻新,而每有新的创意,也总会合家欢庆一番。记得有一年用了一幅古联:“一弯流水斜阳外,几缕炊烟老屋中”,配一横批曰“逍遥人家”,我曾经为这种乐在其中的创意自得了好长时间,即使过年之后,每每看到这幅春联,也仍然会感到赏心悦目,不觉莞尔。还有一年的春联取材于明人洪自诚的《菜根谭》:“黄鸟多情,常向梦中呼醉客;白云意懒,偏来僻处媚幽人”,父亲写好了春联,却少一横批,我苦思而不能得,忽抬首看见一个“可口可乐”的饮料盒,不禁灵心一动,大乐:“就是它了!”遂将“可口可乐”当作了此联之横批。
  贴过春联,还要在院内贴“福”字,这些大大小小的“福”字自然是多多益善,影门墙上要贴,屋里屋外、甚至老祖母的床头,和母亲的三轮车上都要贴,这是一种气氛,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小小的点缀,才使得春节拥有了喜气洋洋的年味。作家冯骥才等人之所以在自己的文章中不停地呼唤年味,他们系情的也许正是这样一种让人留恋的气氛,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吧。
  在自己外出上学的前一年,我对春联的喜爱达到了顶峰,初一拜过年,我马上就开始走街串巷到处去抄春联了,翻看一下自己当年的笔记,比较喜欢的大致有如下几联:“风摇竹影有声画,雨打腊梅无字诗”,“杏花雨洒衣欲湿,杨柳风扑面不寒”,“宝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等等。但这类比较文气的春联毕竟不多,更多的是一些福寿祝愿的春联,像经商之家就会贴上“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家有老人则会贴“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或者“耄老点头辞旧岁,童子鼓掌迎新春”,另外还有一些诸如“向阳门第春长在,积善人家庆有余”、“一冬无雪天藏玉,三春有雨地生金”之类,这些春联直观地反映出吾乡百姓一年里最为素朴的愿望。
   我的家乡有这样的乡俗,春节那天起得越早即意味着新的一年过得越好,所以从除夕到初一的鞭炮声基本上是一夜不息的,此时邻里之间开始攀比谁家起得最早,而且每家门前都会横着一条长长的“拦门棍”,以表示把财源运气留在家中,把灾难霉气挡在门外的意思。天还未明,拜年的人们已经开始纷至沓来了,这时每家都会张灯结彩,主人也会拿出家中最好的糖果、香烟迎接客人的到来。拜年自然要先拜老人,但这时见到老人首先要问的不是那些平时的客套,而是要问“老人家起得早吗?吃了几碗饺子?”,老人此时也会兴致勃勃地告诉你自己起得很早、吃得很多,以示自己的身体很硬朗之意。
   拜年之后天已大亮,三、五好友开始小聚在一起打开了扑克或者麻将,这时他们大多会赌上几个小钱,去毫不犹豫地放纵自己一把,让自己在一种类似于狂欢的宣泄中得到精神上的调整与休息。更多的年轻人则纷纷涌到街头闲逛,男孩子的穿着干净整齐,女孩子则打扮得花枝招展,一时间人声鼎沸,士女如云,让人目不暇接,此情此景,常常会让我在不自觉间想起卞之琳先生的那首小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也许,过年的魅力就在于这如梦如烟且让人回味无穷的瞬间吧!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年味开始变得淡了,当我在外地奔波数年之后重返家乡时,对于过年似乎也有了很大的隔膜。家乡的那条窄窄的老街不见了,拓宽的马路两边盖上了整齐的楼房,鞭炮市场被集中在新辟的区域内,那种热闹无比的“乱市”自然是再也看不到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日益变得快,快到连写春联的功夫也不复有,于是家家的门边都换上了清一色新买的春联,这些春联富丽堂皇,珠光宝气,内容也基本上是千篇一律,过去那些丰富多彩且带有个人意味的春联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思之怅然!
   即使对于我个人而言,春节也逐渐丧失了它单纯的快乐与轻松,越来越缺少了*与浪漫的想象,而变成了*之间迎来送往的应酬。我每每为这些繁琐的日子而感到了深深的厌倦,也为春节所象征的似水流年与老大无成而感受到某种危机,所以最近几年每逢春节来临,我总想躲进一个小小的角落,躲进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悄悄地度过这一段混乱的日子。去年的春节,我竟然在网上找到了这样一个地方。除夕之夜,一场大雪隔绝了外面的世界,与家人一起看完央视的“春节文艺晚会”,我便坐到了电脑前,开始了自己的网络节日。网络的世界真的是好静谧、好安然啊,在那个雪花飞舞的大年夜,在世俗的生活之外,我与网络组成了一个如梦似幻的虚拟而又真实的世界,在悠扬的雪花中,我仿佛幻化作一个精灵般的符号,乘上了童话世界中的扫帚飞人,在网络无垠的空间里尽情地飘着。
   由喜欢绮丽浓艳的色彩,转而喜欢淡而有味的咀嚼,这种审美的改变其实也正意味了年龄的变化,传统的春节于我真的是渐行渐远了,正如少年的情怀于我也是渐行渐远一样,那种期盼与等待的心情已逐渐凋零,如今,我更喜欢躲开纷扰的人群,独自体味一种孤寂的年味,我知道,自己已经开始步入中年的故事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14:07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原绚丽多姿的文化记忆。在被誉为中华文明摇篮和礼仪之乡的中原地区,勤劳勇敢的中原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尚和习俗,并代代相沿,积久而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中原民俗文化。中原民俗文化不仅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习俗,日常社会交往方面的通礼习俗,生育、婚丧等的人生礼俗,春节、元宵等岁时节庆习俗,而且包括作息起居、生产劳动、工商贸易、民间节会、民间工艺、民间艺术等各个方面的习俗风尚。 中原是夏商两代和西周时期*、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区。早在这个时期就初步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礼仪制度,后来它们逐步演变为中国传统的礼仪制度。 中原婚嫁礼俗最早出现在古代对偶婚末期和个体婚初期,至西周时期趋于完善,逐步形成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在此基础上又演化为提亲、定礼、迎娶等婚俗,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主要的婚俗。据考古发掘,中原地区早在两万年前就有了葬仪,至周代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丧葬礼仪,并成为中国重要的礼俗。 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岁时风俗,如踩高跷、划旱船、玩狮子、挂灯笼等“耍社火”,如小年祭灶、岁末守岁、过年吃饺子、拜年,元宵点灯盏,清明祭祖扫墓,端午插艾叶,七夕观星乞巧,八月中秋赏月,九月重阳登高等等,大多起源于中原,并通行全国。 中原俗称春节为“过年”或“大年”。过了腊月初八,就开始准备年货。早在商周时代,祭灶王爷就是“五祀”之一。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夜”,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王爷。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从东汉开始,中原人称之为“除夕”,这天,家家都要包饺子,而且包的越多越好;户户都要贴春联,这源于黄帝所创的桃符。初一都要吃饺子,主要取其“更岁交子”之义。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大年初一、初二是家族内的拜贺,初三之后是邻里和亲戚朋友之间互相拜年,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中原民间元宵节活动内容丰富,规模盛大,素有“小过年,大十五”之说。正月十五点灯盏是元宵节重要的祭神祈福活动。春节期间中原地区还有丰富多彩的踩高跷、划旱船、玩狮子、挂灯笼等“耍社火”。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自秦汉以后,演变成为民间传统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并成为全国春节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中原地区长期为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历来崇拜能呼风唤雨的龙神。传说龙在农历二月初二抬头*,古代中原人便把这一天定为“龙抬头节”。这一天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一来祈求龙王降雨,二来祈福消灾祛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14:06

炮竹声中忆旧年
  
   小时候,离过年还有很多天,我就开始掐着指头盼年了,那时,年对于我就意味着放炮仗、领压岁钱、穿新衣服、与小朋友们在一起守夜,所有这些孩提时代的梦想只有通过过年才能够得以实现。
   鲁西南的年俗是颇有点古风的,一进腊月,小城里的炮仗声就开始零零落落地不绝于耳了,街上卖鞭炮的摊位也在逐渐增多,这些小商贩大多来自于城周围的乡下,他们带着各色自制的鞭炮,有的用板车,有的不过是在自行车后座上捆了一只木箱,权作一个临时的商店,在城内那条主要的大街上左右排开,形成了一个熙熙攘攘的鞭炮市场。离春节还有十天的时间称之为“乱市”,整个鞭炮市场的气氛达到了*,各个摊位之间都在相互攀比,以招徕生意,一个摊主放过自己的炮仗,让大家试听之后,另一个摊主也不甘示弱,马上应战,摊主的吆喝声与炮仗的骤响声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那也是我们最感快乐的时刻,我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穿梭在潮水般的人流中,在各个炮仗摊前观战,欢呼,有时也不免会有些意外收获,比如拾到了没有点着的炮仗之类,更会让我们感到格外的兴奋。那些炮仗名目繁多,象什么“黄烟炮”、“二脚蹬”、“土地雷”等等,我最喜欢的是“黄烟炮”,此炮的妙处在于它炸开前的三个过程,先是嗤花,俄而冒出黄烟,然后才会爆炸,既有趣,且有充裕的时间跑开去观赏,至于那种膀大腰圆的“土地雷”,乃是炮仗家族中的核武器,那就不是我们所能够问津的了。
   年龄渐长,我开始越来越迷上了春联,父亲闲时本来就喜欢舞文弄墨,春节写春联也就成了他的专利,如果有人找他写,他就更高兴了,这在父亲的确是一件颇感得意的事情。我的任务就是为他翻书找素材,每一年的春联我都会别出心裁,花样翻新,而每有新的创意,也总会合家欢庆一番。记得有一年用了一幅古联:“一弯流水斜阳外,几缕炊烟老屋中”,配一横批曰“逍遥人家”,我曾经为这种乐在其中的创意自得了好长时间,即使过年之后,每每看到这幅春联,也仍然会感到赏心悦目,不觉莞尔。还有一年的春联取材于明人洪自诚的《菜根谭》:“黄鸟多情,常向梦中呼醉客;白云意懒,偏来僻处媚幽人”,父亲写好了春联,却少一横批,我苦思而不能得,忽抬首看见一个“可口可乐”的饮料盒,不禁灵心一动,大乐:“就是它了!”遂将“可口可乐”当作了此联之横批。
  贴过春联,还要在院内贴“福”字,这些大大小小的“福”字自然是多多益善,影门墙上要贴,屋里屋外、甚至老祖母的床头,和母亲的三轮车上都要贴,这是一种气氛,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小小的点缀,才使得春节拥有了喜气洋洋的年味。作家冯骥才等人之所以在自己的文章中不停地呼唤年味,他们系情的也许正是这样一种让人留恋的气氛,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吧。
  在自己外出上学的前一年,我对春联的喜爱达到了顶峰,初一拜过年,我马上就开始走街串巷到处去抄春联了,翻看一下自己当年的笔记,比较喜欢的大致有如下几联:“风摇竹影有声画,雨打腊梅无字诗”,“杏花雨洒衣欲湿,杨柳风扑面不寒”,“宝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等等。但这类比较文气的春联毕竟不多,更多的是一些福寿祝愿的春联,像经商之家就会贴上“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家有老人则会贴“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或者“耄老点头辞旧岁,童子鼓掌迎新春”,另外还有一些诸如“向阳门第春长在,积善人家庆有余”、“一冬无雪天藏玉,三春有雨地生金”之类,这些春联直观地反映出吾乡百姓一年里最为素朴的愿望。
   我的家乡有这样的乡俗,春节那天起得越早即意味着新的一年过得越好,所以从除夕到初一的鞭炮声基本上是一夜不息的,此时邻里之间开始攀比谁家起得最早,而且每家门前都会横着一条长长的“拦门棍”,以表示把财源运气留在家中,把灾难霉气挡在门外的意思。天还未明,拜年的人们已经开始纷至沓来了,这时每家都会张灯结彩,主人也会拿出家中最好的糖果、香烟迎接客人的到来。拜年自然要先拜老人,但这时见到老人首先要问的不是那些平时的客套,而是要问“老人家起得早吗?吃了几碗饺子?”,老人此时也会兴致勃勃地告诉你自己起得很早、吃得很多,以示自己的身体很硬朗之意。
   拜年之后天已大亮,三、五好友开始小聚在一起打开了扑克或者麻将,这时他们大多会赌上几个小钱,去毫不犹豫地放纵自己一把,让自己在一种类似于狂欢的宣泄中得到精神上的调整与休息。更多的年轻人则纷纷涌到街头闲逛,男孩子的穿着干净整齐,女孩子则打扮得花枝招展,一时间人声鼎沸,士女如云,让人目不暇接,此情此景,常常会让我在不自觉间想起卞之琳先生的那首小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也许,过年的魅力就在于这如梦如烟且让人回味无穷的瞬间吧!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年味开始变得淡了,当我在外地奔波数年之后重返家乡时,对于过年似乎也有了很大的隔膜。家乡的那条窄窄的老街不见了,拓宽的马路两边盖上了整齐的楼房,鞭炮市场被集中在新辟的区域内,那种热闹无比的“乱市”自然是再也看不到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日益变得快,快到连写春联的功夫也不复有,于是家家的门边都换上了清一色新买的春联,这些春联富丽堂皇,珠光宝气,内容也基本上是千篇一律,过去那些丰富多彩且带有个人意味的春联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思之怅然!
   即使对于我个人而言,春节也逐渐丧失了它单纯的快乐与轻松,越来越缺少了*与浪漫的想象,而变成了*之间迎来送往的应酬。我每每为这些繁琐的日子而感到了深深的厌倦,也为春节所象征的似水流年与老大无成而感受到某种危机,所以最近几年每逢春节来临,我总想躲进一个小小的角落,躲进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悄悄地度过这一段混乱的日子。去年的春节,我竟然在网上找到了这样一个地方。除夕之夜,一场大雪隔绝了外面的世界,与家人一起看完央视的“春节文艺晚会”,我便坐到了电脑前,开始了自己的网络节日。网络的世界真的是好静谧、好安然啊,在那个雪花飞舞的大年夜,在世俗的生活之外,我与网络组成了一个如梦似幻的虚拟而又真实的世界,在悠扬的雪花中,我仿佛幻化作一个精灵般的符号,乘上了童话世界中的扫帚飞人,在网络无垠的空间里尽情地飘着。
   由喜欢绮丽浓艳的色彩,转而喜欢淡而有味的咀嚼,这种审美的改变其实也正意味了年龄的变化,传统的春节于我真的是渐行渐远了,正如少年的情怀于我也是渐行渐远一样,那种期盼与等待的心情已逐渐凋零,如今,我更喜欢躲开纷扰的人群,独自体味一种孤寂的年味,我知道,自己已经开始步入中年的故事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14:07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原绚丽多姿的文化记忆。在被誉为中华文明摇篮和礼仪之乡的中原地区,勤劳勇敢的中原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尚和习俗,并代代相沿,积久而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中原民俗文化。中原民俗文化不仅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习俗,日常社会交往方面的通礼习俗,生育、婚丧等的人生礼俗,春节、元宵等岁时节庆习俗,而且包括作息起居、生产劳动、工商贸易、民间节会、民间工艺、民间艺术等各个方面的习俗风尚。 中原是夏商两代和西周时期*、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区。早在这个时期就初步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礼仪制度,后来它们逐步演变为中国传统的礼仪制度。 中原婚嫁礼俗最早出现在古代对偶婚末期和个体婚初期,至西周时期趋于完善,逐步形成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在此基础上又演化为提亲、定礼、迎娶等婚俗,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主要的婚俗。据考古发掘,中原地区早在两万年前就有了葬仪,至周代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丧葬礼仪,并成为中国重要的礼俗。 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岁时风俗,如踩高跷、划旱船、玩狮子、挂灯笼等“耍社火”,如小年祭灶、岁末守岁、过年吃饺子、拜年,元宵点灯盏,清明祭祖扫墓,端午插艾叶,七夕观星乞巧,八月中秋赏月,九月重阳登高等等,大多起源于中原,并通行全国。 中原俗称春节为“过年”或“大年”。过了腊月初八,就开始准备年货。早在商周时代,祭灶王爷就是“五祀”之一。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夜”,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王爷。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从东汉开始,中原人称之为“除夕”,这天,家家都要包饺子,而且包的越多越好;户户都要贴春联,这源于黄帝所创的桃符。初一都要吃饺子,主要取其“更岁交子”之义。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大年初一、初二是家族内的拜贺,初三之后是邻里和亲戚朋友之间互相拜年,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中原民间元宵节活动内容丰富,规模盛大,素有“小过年,大十五”之说。正月十五点灯盏是元宵节重要的祭神祈福活动。春节期间中原地区还有丰富多彩的踩高跷、划旱船、玩狮子、挂灯笼等“耍社火”。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自秦汉以后,演变成为民间传统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并成为全国春节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中原地区长期为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历来崇拜能呼风唤雨的龙神。传说龙在农历二月初二抬头*,古代中原人便把这一天定为“龙抬头节”。这一天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一来祈求龙王降雨,二来祈福消灾祛毒。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折儿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饭折? 饭折是什么意思 私募股权基金6种模式 私募投资业务管理系统 火山仙泉天然矿泉水产品特点 用苏打片带吃带洗真的能生男孩吗 凡山天然苏打水怎么样 美的面包机和面要多久 美的面包机和面的时间要多长 美的面包机怎么用手动操作 北京的朋友说说,吃烤鸭配什么白酒最好? 以品味风俗风情为话题的作文 吃北京烤鸭配什么红酒 关于民俗变迁的论文 为什么北京烤鸭必须配大饼一起吃? 黔东南民俗文化800字左右的论文 北京烤鸭都配着什么吃 写节日习俗的作文(800字) 800字左右讨论世界风俗文化的议论文 北京烤鸭的配菜是哪两样? 拯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习俗作文800字 作文中华民俗的见解800字 北京烤鸭怎么搭配葡萄酒? 快手有的显示直播卖货有的显示直播中 作文《庆阳的民风民俗》,不要网上抄的,700字到800字左右,介绍要详细点 吃烤鸭配酒喝,什么酒搭配会好喝? 制作昆虫标本需要哪些工具? 昆虫标本的制作 作文. 关于民俗文化800初三 采集和制作昆虫标本的正确步骤是 北京烤鸭是和什么一起吃的? 民俗学论文怎么写啊 关系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的研究性学习的论文 当传统文化遇上文化建设 作文800字 隐形眼镜干了几天还可以再用吗 *眼镜干了怎么办啊?我*眼镜很长时间没用了,一直浸泡在*眼镜盒的护理液里,今天拿出来一看护... 隐形眼镜放干了泡软还能用吗,看到我 隐形眼镜干了5天泡开还能用吗 隐形眼镜放进盒子里泡了三天,没戴,今天拿出来换护理液。 隐形眼镜干了10几分钟泡开了还能用吗只戴半天能吗 *眼镜一星期就戴一两次,期间三四天没戴一直放盒子里浸泡可以吗,如果明天要戴又要怎么消 *眼镜用凉开水泡了两天,在换成护理液泡了几天,还可以用吗? 隐形眼镜用水泡了好几天还能用吗? 林夕会作曲吗? 一般的家用打印机打印的照片可以用来做证件照吗 林夕都给陈奕迅写过哪些歌? 冷冻小龙虾要先焯水吗,我想就来冬天吃,有没有冷冻小龙虾教程。 华为nova2s后屏原装与盗版区别有哪些? - 信息提示 林夕为陈奕迅写的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