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0: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23:00
一种方法:基本建筑
崇尚理性与强调逻辑性的空间关系,是张雷早期作品中的一种倾向。如江苏省地税大厦(1998年)、南通外国语学校学生宿舍(1999年) 等都表达出秩序和几何的规制。这与他接受东南大学传统建筑教育以及在瑞士进修期间受瑞士建筑影响密切相关。而1998年的洪灾对张雷的建筑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几个人自愿去南昌赈灾,当时大水冲走了房屋,*只给了每户5000元的补助,这绵薄的经费如何给灾民造家?”这个疑惑与冲击让张雷重新开始思考建筑的意义。什么才是建筑?因为灾后重建与灾民造家,就是一个生活、需求与现实的问题,是很真实的关于生活空间的问题,早已非过往建筑学的专业原则与标准所能控制的。所以,1998 年的南昌灾后重建,是张雷设计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以致他后来非常关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就是做设计时,没有想专业方面的问题,是全然面对一个真实的生活状况,用最合理的方法来盖房子,符合现实,一种掌握当地人、事、物的条件的设计。”这样的想法开始在张雷的心中常驻。2001 年的南京大学陶园研究生宿舍,张雷考虑到当地气候因素与私密性,设计了阳台与使用木质百叶窗,既可通风又可达到私密遮蔽。这个非常基本的想法,反映出一种朴素的设计思考,回归到人生活的基本面,使得建筑与人发生关系。张雷当时提出“基本建筑”的说法,就在谈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
对于建筑的“基本”要求在张雷对于建筑材料的选取和运用中暗藏不表。在南京南画廊中,他使用了石棉瓦、铁锈门与杉木板,这些都是质朴的当地性材料。南京高淳诗人住宅张雷使用了红砖。原因是基地附近有烧制红砖的砖窑,每平方米成本不过800元。当砖成为建造的主角之后,砍半砖或是凸半砖的建构方式强化了材料在文化中的肌理表述。这种“基本”是对基本元素的驾驭,同时也是地域性的体现。按张雷的话说,正因为“基本建筑”强调的是“因地制宜”,崇尚形式的简约及与环境的协调,也因而在无形中实现了对环境,对自然的尊重。
一种态度:对立统一
“刚开始的时候,设计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建立秩序的过程。我一直认为所谓概念、想象、设计能力等,其实是一种控制的能力。”张雷认为建筑的问题是可以被分析的。他总是在寻求最简单、最直接的答案。“这不是风格,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让建筑师以理性的方式对事物做出感性的回应。“我喜欢那种能够感动我的建筑,至少是触动。而有些作品是冰冷的,是纯粹的解决方案(pure solution),是纯粹的机器(pure machine)。”在张雷的建筑思维当中,这种感动的产生关键在于“对立统一”。西方思维强调理性,非黑即白。“但中国不是,能够把一个完全对立的东西,用一种方式表达出来。”
对立统一,是张雷多年来总结的设计思想,是手法、是态度、也是哲学观,来源于他对于东方智慧的参悟。方圆、内外、深浅、多少、正反、因果、聚散、空盈……张雷试图找寻出对立的关键词,并企图把它们运用到设计中。“我希望能够从建筑中把这种神态表现出来。我把这种对立与统一称为:简单的复杂性,熟悉的陌生感。例如位于南京颐和路*公馆区的混凝土缝之宅,就是新与旧的对立统一,“这是个很现代的房子,我的协调方式反而是把现代的玩意儿放在古老的历史街区中。新旧的差异反能更好地凸现老房子的价值。非但没有破坏历史文化价值,反而起到了强调的作用。相互映衬,这就是最好的协调。”
一种理想:人本建筑
因身兼教师和建筑师的双重身份,张雷有其他建筑师难得的理论建树。“简单的复杂性,熟悉的陌生感”;“因地制宜,一针见血,对立统一”,诸如此类的辩证观点在与他交谈的过程中不绝于耳。如今张雷在“基本建筑”基础上,提出了“人本建筑”,是他批判性地应对中国社会现实及建筑学理论思考的新的探索。
2009年设计郑州郑东新区城市规划展览馆,张雷探索了一个议题:公共建筑如何具有公共性。“我每次到巴黎,总会去蓬皮杜艺术中心,那里外面有广场,有人画画、弹琴,里面有咖啡馆、电影院、艺术品商店,它成了城市的客厅。而中国城市的公共建筑讲究标志性,喜欢英雄主义、纪念碑式的庄重,与市民生活是脱离的。”我在郑东新区城市规划展览馆设计中,着力体现了建筑的公共性,入口对着街角,表示着开放性的特征;强调公共动线的流畅,展厅不开放的时候,人们也可以从室外一直走到屋顶。”
扬州广福花园拆迁小区的设计则体现的是人文关怀。“我们重点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尊重和延续传统习俗。这个项目的安置对象原先都是郊区的农民,习惯在户外院子里搭棚子操办红白喜事、院子里晒衣服、在绿地里种菜……但我们希望寻找合适的方式让他们既有空间延续习俗,又不对环境产生影响;二是千方百计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拆迁安置小区大部分住的是老年人,他们基本不呆在家,喜欢串门,所以要为他们设计更适宜的公共空间。而且老年人辨识能力、行动能力较差,在细节设计中都要考虑;三是千方百计降低生活成本。18层的房子通常因屋顶不够大无法家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但我们考虑到房子的均好性,把18层楼的房顶加大,让每家都用上太阳能,既节能又省钱;四是发挥社区组织作用。这种小区物业费通常收不上来,没有哪家物业公司愿意管,所以很可能会让原来的村民小组来管理小区,我们的设计就要考虑这些问题并最大化地予以配合。”
在张雷眼中,拆迁拆的不单是房子,实际上拆的是社区,拆的是邻里关系。“所以我们的中心思想就是重建社区。让从老的小区到新的安置房里的居民,能够还有社区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