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0:42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21:12
跆拳道的所有技术组合都是由“七腿一拳”延伸出来的。也许有人会问:“跆拳道的基本动作不应该是八腿一拳吗?”关于这个问题,本刊向中国跆拳道协会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求证,最早的“八腿”中包括了直腿上踢,但由于这个技术主要是腿部自下而上发力,脚背无法充分击打有效得分部位,没有明显的得分效果,所以,基本腿法由原来的八腿变为现在的七腿。 注:第四种双飞技术属于组合腿法,取代了七种基本腿法中的勾踢,后者在比赛中几乎绝迹了。 (以下七种基本技术,以比赛中得分率的高低依次排序) 1. 横踢 比赛得分率:超过80% 技术形式:后横踢、前横踢、高位(前、后)横踢 得分部位:中位(躯干被护具包裹的部分) 高位(除后脑以外,被头盔覆盖的部分) 技术动作特点: (1)后横踢:运动员双脚前后站立,后脚蹬地、提膝、向身体内侧转体、踢击鞭打、顺势落地。 (2)前横踢:运动员双脚前后站立,后脚向前垫步的同时,前腿提膝、向身体内侧转动髋关节、踢击鞭打、顺势落地。 (3)高位(前、后)横踢:动作特点与(1)、(2)相同,只是提膝的高度更充分,踢击的目标是头部两侧。 战术运用: 后横踢是进攻、迎击、反击皆可的技术,因此,后横踢是比赛中出现率、成功率最高的技术。 *在一场完整的比赛中,运动员的每一次交手回合几乎都能出现后横踢技术。 前横踢较多地以单一进攻的形式出现。由于前横踢的动作幅度是所有技术中最小的,相对容易控制身体的重心,所以,很多运动员将前横踢做为组合技术的“探路石”,随后,再根据对手的反应做出相应的进攻动作。 *比赛中,两次交手回合,至少会出现一次前横踢技术。 高位(前、后)横踢同样是亦攻亦反的技术。进攻时,主要是组合动作的第二或第三腿,因为动作路线较长,直接进攻很可能被对手反击。迎击或反击时,主要以单腿形式出现,以此达到直接击头的目的。 *由于高位技术难度加大、合适的击头时机的出现次数并不多,有可能一场比赛中都不会出现精彩的高位(前、后)横踢。 2.下劈 比赛得分:50%左右 技术形式:前腿下劈、前腿跳下劈、后腿下劈 得分部位:高位(面门) 技术动作特点:运动员双脚前后站立,踢击腿夹腿提膝至与胸水平,展胯伸腿,用脚掌或脚跟击打对方面门,随后顺势下落。 战术运用: 下劈技术多用于进攻、迎击。既可使用单一下劈动作进攻,也可将下劈与其他动作进行组合,连续进攻。 *下劈动作是动作幅度最小的高位技术,易于操作,所以,无论男子或女子比赛,下劈的出镜率都相当高哦! 3.后踢 比赛得分率:40%左右 技术形式:中、高位后踢 得分部位:中位(躯干正面被护具包裹的部分) 高位(面门及下巴) 技术动作特点: 顾名思义,后踢是向后发力,踢击目标的转身技术。运动员双脚前后站立,将踢击腿夹腿提膝的同时转身,脚跟对准击打目标,发力蹬腿,顺势收腿落地。 战术运用: 转身技术的共同特点是动作幅度大,所以一般运用于迎击、反击战术。 *一场比赛中可能会出现一至两次的后踢技术。 4.双飞 比赛得分率:30%左右 技术形式:中、高位双飞 得分部位:中位(躯干两侧被护具包裹的部分) 高位(头部两侧被头盔覆盖的部分) 技术动作特点: 运动员利用髋关节的左右转动的力量带动双腿,双脚交替落地成为支撑脚。双飞动作中,双腿很像两条鞭子交替甩动。力量也是由髋关节顺势经大腿、小腿,最终传递至双脚脚背。 战术运用: 双飞动作的距离范围属于中远距离,一般用于远距离追击对手。 *双飞需要运动员出色的控制重心和髋关节力量做保证,所以,双飞在男子比赛中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女子比赛,几乎每场男子比赛中都可以看到双飞动作。 *也许在比赛中,你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一方运动员的双飞技术两条腿都交替击打到了对手的得分部位,但是记分牌的得分显示是1分。这时因为,双飞动作的第一腿作为髋关节带动双腿的过渡腿,击打的力度相对于第二腿来说小的多,所以只有第二腿的有力击打才能够得分。 5.旋风踢 比赛得分率:15%左右 技术形式:主要以中位为最常见 得分部位:中位(躯干正面被护具包裹的部分) 技术动作特点: 如果将旋风踢定义为跆拳道观赏性最强的技术之一,想必没有人会反对。运动员通过向前旋转身体360度所带来的巨大旋转力,将踢击腿甩出,力量顺势经腰部、髋关节、大腿、小腿传达至脚背击打目标,随后自然下落。 战术运用: 既然是属于远距离得分技术,也就注定了旋风踢99%会以进攻追击的形式出现在比赛中。 *旋风踢又称360,就是因为整个技术完成时,运动员身体已经旋转了360度。 *男子运动员旋风踢的速度、力度和准确性明显强于女子运动员,所以男子运动员的旋风踢更具观赏性和杀伤力。 *旋风踢动作难度较高,运动员使用技术时,非常谨慎。故而也许半天或一天的比赛才有可能见到一次旋风踢的出现。 6.后旋 比赛得分率:不超过10% 技术形式:高位技术 得分部位:头部两侧被头盔覆盖的部分 技术动作特点:虽然后旋与后踢只有一字之差,但后旋的转身幅度比后踢多了180度。不过,后旋前1/3动作过程和后踢几乎一样。运动员在转身后,将腿向后高位蹬出,依靠转身摆胯的力量将踢击腿横向摆动,随后顺势回落至起始姿势。 战术运用:后旋不像旋风踢一样是水平旋转技术,后旋的动作路线是从起始时的中位,逐渐过渡至高,再降低高度回收动作。所以,对平衡能力的要求十分之高,多用于迎击或反击战术中。 *后旋又称后摆。 *后旋的成功率之所以比其他腿法低,是因为不仅要找到合适的击打机会、距离,还要将自己转身击打的时间差全部计算精准。一旦成功击中对手头部,轻则对对手造成强大的心理打击,重则直接KO对手! 7.侧踢 比赛得分率:不超过5% 技术形式:中、高位侧踢 得分部位:中位无法明显得分 高位(面门) 技术动作特点:运动员将踢击腿夹腿提膝,支撑脚向外侧旋转约90度同时转动髋关节,使提膝的击打腿与地面平行。之后,展胯蹬腿,用脚掌外侧击打目标,随后顺势落下。 战术运用:由于侧踢技术必须将胯完全展开,不利于回收和连接下个技术动作,所以,极少出现于比赛中。就算出现,也仅作为阻挡对手进攻而已。 *也许,世锦赛从开赛到结束,侧踢始终不会出现在赛场上。如果大家想看到侧踢动作,还是选择《跆拳道》杂志吧! 拳 比赛得分率:几乎为0 技术形式:中位(躯干正面被护具包裹的部分) 技术动作特点:拳的动作,必须保持手臂低于肩部的水平高度。出拳的路线是直线,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直拳。 战术运用:拳主要的作用是通过与身体的移动相结合,达到破坏对手进攻距离,或在双方贴靠在一起时辅助自身移动的作用。 *韩国、伊朗、美国等国家的运动员,比较注重拳的练习。他们在中近距离,可以适时、适当地使用拳来辅助自己的技战术发挥。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21:12
横踢,下劈,侧踹,后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