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0:36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19:43
“义忠亲王老千岁”这个人物,在小说《红楼梦》中,仅有一处提到他。
秦可卿死后,贾珍到薛家找棺材。薛蟠说,我们店里有副上等棺材,是用长在黄海铁网山上的樯木制作的,能万年不朽。这副棺材还是先父承接的业务,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笔者注:意即出了事)就不曾拿去。价格很高没人愿买。你若要就抬去罢。
在那个时代,不管官做得再大,钱财挣得再多,没有皇族血缘,谁敢自称或是听人称老“千岁”?除非活得不耐烦了找死!由此断定“义忠亲王老千岁”肯定是皇族中人无疑。
从清朝开国以来的诸多亲王分析,多尔衮是中选者。其生前身份为和硕睿亲王,顺治皇帝尊其为“皇父摄政王”,按照中国封建社会的规矩,亲王一般使用“忠义亲王”的称呼。
为啥书中称“义忠亲王”呢?一是多尔衮的封号是“义皇帝”,和“义”字能挂上钩,二来曹老先生要“真事隐去,假语村言”嘛。
多尔衮是大清的建国功臣之一,且还是清初的实际执政者,算得上A+级的文武双全人才。不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多尔衮有专横跋扈、残害异已不择手段、不讲礼义道德等致命毛病。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十四子,皇太极的弟弟,皇太极去世时没确定*人,开初争夺皇位的最主要两位候选人是多尔衮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多尔衮转向拥立孝庄的亲生儿子福临为帝。
福临登基后,孝庄成为太后,多尔衮被封为辅政王。孝庄母凭子贵成为太后之后便拉拢各方势力,以确保自己的儿子坐稳帝位,势力强大的多尔衮自然成为孝庄的目标。孝庄和顺治给多尔衮加封过各种各样的爵位和头衔——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这最后一个封号似乎有点使人晕头,多尔衮的地位高得让皇帝都甘心做他的儿子啦?
由此容易让人解读为,孝庄和多尔衮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明朝遗臣张煌言著的《建夷宫词》中,明确讲道孝庄曾经嫁给了多尔衮。因为张煌言是明朝的大臣,容易使人认为可能不安逸满清而有意泼墨?!皇家的事不细究为佳。
多尔衮心狠手辣,诡计多端,健在时大权在握,不仅大臣们不敢说啥,就是孝庄顺治两娘母也只有拍马屁的份儿。顺治七年,38岁的多尔衮意外死去两个月后风向就变了。由顺治皇帝领衔对其进行了清算和报复,手段之凶残,创大清历史上对自家人的先河,简扼的说就是有十四条大罪,被毁坟、鞭尸、削首,还有可能火化后抛骨扬灰。
多尔衮生前有十房妻妾,但仅有一个亲生女儿和从豫亲王多铎那里过继来的养子。他死后,顺治皇帝下旨将其子女东莪、多尔博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
这是清史中关于东莪唯一记载。
值得说明的是,多尼的父亲多铎,与多尔衮是一母同胞兄弟,在*上是盟友。那年东莪12岁。
可以主要通过以下三条线索来研判:
第一条线索:林黛玉和父亲林如海与贾府的关系不用赘述。林如海是个官位不小的巡盐御史,精通官场世故。贾雨村被罢官后,求亲告友到林家做当时五岁的林黛玉的老师,后来林如海为贾雨村搭上了起复的桥梁,想来与那时期正得势的多尔衮及其集团关系密切。
林如海十分疼爱女儿林黛玉,因妻子贾敏逝世,恐自己年纪大了且政务繁忙,对女儿照顾不周,又因贾母喜爱孙辈,便将林黛玉送入了贾府。林如海恐林黛玉不乐意,给她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林黛玉是个乖囡,明白事理后,就洒泪拜别了。东莪(注:以后改称妙玉)因故需另找落脚处时,最终迁到贾府的栊翠庵,如没有通过林如海安排的直接关系,也有与林黛玉方便为伴的因素。
第二条线索:书里的义忠老千岁为自己准备的樯木棺材板就放在薛家的铺子里,后来他坏了事,就给秦可卿用了。古人、特别是皇族中人早早地给自己准备后事不足为奇,值得重视的是当事人对谁最放心,才把那物什放在他那里,因为要搁置若干年嘛。由此看来,薛家与义忠老千岁的关系不是一般哦。
第三条线索:《红楼梦》里四大家族的关系就不说了,兴旺逾百年的贾府与义忠老千岁的关系也不言而喻。
笔者管见,妙玉到贾府,义忠老千岁集团的人通过上述关系的一条或二条或三条,最终确定的。
为啥妙玉被安置到贾府呢?有些“大隐隐于市”的意味。贾府除了人事关系方面可靠外,自然环境也十分合适。贾府占地面积宽,生活条件好,栊翠庵在深宅大院内帏,外人不可能知晓,就是贾府的众多男女仆人也不得随意进去,妙玉居住在此当然千妥万贴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19:43
不是的,这只是小说当中的一个伏笔。并不是真实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19:44
确实是的,如果看一下这两个人的生活轨迹和人生轨迹,其实都是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