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2:4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7:47
出生于上海的余纯顺是当代徐霞客,被人称作“自然之子”。这位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传奇独行侠,在8年时间里,11次过长江,17次渡黄河,创下第一个孤身徒步考察“地球第三极”的壮举。拍摄照片1万张,写下400多万字日记,行程超过4万里,作了150多场精彩的演讲。
八年的风霜雨雪,已将他雕刻成了一位长发浓须,身体健硕,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1996年6月,这位“中国的托马斯”终于还是停下了自己的脚步,在穿越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时遇难了。此时,他不过才45岁。
1980年,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神秘失踪。16年后同样的6月,余纯顺也在此倒下,魂归罗布泊。
(余纯顺旧照)
那么,有着丰富野外探险经验的余纯顺,为什么会在罗布泊遇难呢?难道罗布泊真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们还是先简单回顾一下余纯顺穿越罗布泊的整个过程。
余纯顺本来计划在当年10月份徒步穿越罗布泊,但因上海电视台的参赛需要,以及其本人想挑战“六月不过罗布泊”的神话,于是决定在6月6日这个中国人认为吉利的日子里,向罗布泊进军。
在向导、摄制组等人的陪同下,两辆满载物资的沙漠车离开库尔勒,向着茫茫罗布泊挺进。9日早晨,队伍抵达楼兰,余纯顺提出了用三天时间横穿罗布泊的计划。10日,探险组按照余纯顺的计划,在他的探险路上,每隔7公里,由他本人亲自埋下了足量的水和食物,并做好了醒目的标记。同时,在96公里的探险全程中,设置了两个宿营地,为余纯顺三天的探险活动提供休息场所。
11日一大早,余纯顺带上了4瓶水、2罐八宝粥和几包牛肉干,只身进入了茫茫荒漠。临行前,他不无信心地对大家说:“我一定会成功!我要给关心支持我的所有人一个交代,三天后我们会师前进桥。如果此次穿越失败,那是老天注定要亡我。”
下午4点,摄制组和向导还是不放心,驱车追上了余纯顺。看着被烈日和高温折磨得步履蹒跚的余纯顺,大家都劝他上车休息或者干脆放弃。但余纯顺流着泪拒绝了大家的好意,坚持独自前行。
12日上午,摄制组成员乘车赶往前进桥汇合点。当天晚上,罗布泊刮起了罕见的沙尘暴。整个荒漠上一片漆黑,目视距离不足两米。被狂风卷起的沙子像鞭子一样抽打人们,根本没法前行半步。
沙尘暴一直持续到了13日,这是余纯顺和大伙儿汇合的日子。一大早,摄制组派出3人,在大风中艰难跋涉了5公里,希望能迎接余纯顺的胜利归来。
然而,摄制组成员一连等待和搜寻了两天,还是不见余纯顺的身影,大家隐隐觉得大事不妙。
(孤身上路的余纯顺)
15日,摄制组决定向外界求援,搜救队在17日顺利抵达前进桥。但搜寻依然毫无结果。
余纯顺失踪的消息被逐级上报,兰州军区奉命派出直升机,加入了搜救队行列。
18日,飞机在距离第一个宿营地11公里处,发现了余纯顺的蓝色帐篷。飞机降落后,队员们发现余纯顺已经遇难。遗体仰卧着,头部向东朝着上海的方向,已经高度*,身边放着整整齐齐的衣服和已经卷起来的防潮垫。
帐篷外两米处,赫然发现一把已经出鞘的藏刀。这是一位友人送给余纯顺的礼物,他十分珍惜,从不离身。帐篷外只有他自己的足迹,排除了他杀或死于野兽袭击的可能。
法医经初步检剖尸体判断,余纯顺因高温引发急性脱水,导致全身器官衰竭而亡,死亡时间在6月12日。也就是说,余纯顺在第一个宿营地出发后,只走了短短11公里就倒下了。
按照余纯顺生前“走到哪里,就躺在
哪
”的遗愿,搜救队将他埋葬在了他的遇难处,让他永远魂归罗布泊。
回顾余纯顺横穿罗布泊的过程,我们不难看出,他的遇难并没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造成他遇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余纯顺选择的穿越时间非常不合理。
6月的罗布泊,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时候。正午时分的地面温度,可以高达70度。人在这种烈日炎炎、无荫可乘、上晒下烤的高温环境中,很容易脱水疲劳导致中暑。加上余纯顺徒步行走,运动强度较大,暴晒时间较长,增加他中暑的可能性。
(余纯顺遇难地)
其二,余纯顺为名声所累。
在中国探险界,余纯顺无疑是一面旗帜,一支标杆。他所创造的奇迹前无古人,恐怕其后也难觅来者。他的事迹在被新闻界长篇累牍地报道后,获得了无数的赞誉和光环,被视为殉道者、苦行僧。没有什么困难是他克服不了的,没有什么险境是他不能徒步穿越的。
余纯顺本来是计划10月份穿越罗布泊,但因为上海电视台要在10月份参加国际纪录片大赛,十分看好余纯顺的孤身徒步穿越题材。余纯顺只好咬牙把计划提前到6月份。
其三,余纯顺对罗布泊的险恶程度预估不足。
按理说,摄制组和向导在余纯顺出发前,做好了周密的部署,线路的确定、食物和水的提前埋放,宿营地的设置等,都能确保他顺利横穿罗布泊。
但,罗布泊的“死亡之海”并非徒有虚名,天气的瞬息万变、高温的威胁等还是超出了余纯顺的预估。最终导致他在穿越第二天,只前行了11公里就体力不支,永远倒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