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蛙的读后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2:2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0:40
谈蛙
银河横空,星光闪烁。夏夜的田野万籁俱寂,只有一片蛙声,咯咯、呱呱……
这时,你要是带着手电筒到田边,就可以照见稻秧下面蹲着的青蛙。它们睁大了圆鼓鼓的眼睛,凝神地望着前方,一动也不动。可是,只要稻叶上有一只虫子飞起,哈!你便看见它一跃而起,张开它的大口,吐出长长的舌头,像闪电一样,把虫子吞进去。那动作真是十分敏捷、准确。
在动物的王国里,蛙类是一个大族,据说有180种之多,常见的有青蛙、泽蛙、沼蛙、林蛙、雨蛙、大树蛙以及各种蟾蜍。但(无论)是哪一种蛙,几乎毫无例外,(都)是庄稼的卫士、捕虫的能手。稻田里的二化螟、三化螟、稻叶螟、稻蝽象等害虫,就是青蛙的美味佳肴。据统计,一只青蛙每天要吃70多只虫子,一年按它捕虫7个月计算,可消灭害虫15000多只;要是每亩稻田有100只青蛙,每天就能消灭害虫7000只,对于控制田间虫害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可喜的数字啊!
青蛙是两栖动物,成体生活在水里或靠近水的地方,幼体生活在水中,在春夏的溪沟湖塘中,那一群群头大尾小、遍体漆黑的非鱼非虾而又游得极快的小生命,就是青蛙的幼体,叫做蝌蚪。蝌蚪逐渐生长、发育,尾部萎缩,长出四肢变成小蛙,登上陆地,开始靠捕食虫子谋生。
为什么蛙类会具有惊人的捕虫能力呢?这和它们的生理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
蛙的后肢发达,善于跳跃,一经奋起,虽是一二尺高处的虫子也难逃性命。蛙的口腔宽大,能够容纳较大的食物,加上舌尖构造特殊,舌根固定在下颌前缘,能够翻出口外,同时舌软多肉,富有弹性,伸缩力强,能奋力地将食物拉人口中。蛙眼大而凸出,视野开阔,好像一部活的雷达,对活动的物体十分敏感。这一切构成了蛙类作为害虫天敌的特殊条件。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就认识到青蛙和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宋代爱国诗人辛弃疾就曾写过:“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丰收与青蛙连在一起。而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记有一则《蛙神》,一开始就说:“江汉平原之间,俗事蛙神最虔。”可见那时民间竟有尊蛙为神的。江汉平原,农事兴旺,奉青蛙为神,想必也是酬谢它们对农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吧。
加强植物保护、消灭害虫,是农业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利用青蛙治虫,不花钱,不费事,也不会把环境污染。然而,近年来由于人工捕捉和农药、化肥的伤害,田间青蛙的数量已显著减少,因此,我们要大声疾呼:保护青蛙!须知保存一只青蛙就等于消灭15000只害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