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姓沈的名人有哪些?80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27 12:1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6:22
沈(shen3)姓有三种来源:
1、 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是黄帝的後裔。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周初时,武王死後,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摄政。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後被周公旦所灭。季载(文王第10子)因平叛有功,被周公举荐为周天子的司空,後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於沈国,又名聃国。季载又称冉季载。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後子逞逃奔楚国,其後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沈氏。
2、 出自芈姓,是颛顼帝的後裔。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贞被封在沈邑,其後遂以封邑名命姓,称沈姓。
3、 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国为氏。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後有人建立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子孙遂以沈为氏。
姓氏分布
沈姓起源於今河南、安徽两省间地。春秋时,沈国被蔡国灭掉後,季载的後代子逞逃奔楚国,其孙沈尹戌,初隐居於零山,後仕楚为左司马。尹戌之子沈诸梁,世袭作司马,食采於叶(今河南叶县)。秦时,子逞之子沈平封竹邑(今安徽符离集)侯。沈平之子沈遵徙居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东汉时有沈戎举家徙居会稽乌程吴兴(今浙江吴兴县),此为沈姓南迁之始。魏晋南北朝是沈姓大举南迁之时。至唐代,沈姓已散居今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唐初,中原有沈姓将佐随从陈政、陈元光父子领军入闽开辟漳州,在福建安家落户,其子孙散居龙溪、漳浦、南靖、长泰、诏安等地,唐末,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又有中原沈姓族人随同迁王。南宋初有吴兴人沈启承官至汀州府知府,其子沈廷辅,随父入闽,後迁居福建省建阳县。沈廷辅有8子,分居宁化、龙巖、长汀、清流、延平、连城、上杭等地,其後又有人徙居广东的大埔、梅州等地。明末,沈斯庵徙居今台南县善化镇,为沈姓移居台湾之始。清乾隆、嘉庆年间,福建漳州、泉州及广东沈氏,又有多支迁往台湾,进而又移居海外。沈姓历代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
姓氏名人
沈冲:南朝齐吴兴武康人,字景绰。沈怀文子。仕宋,历任抚军正佐,兼记室。父怀文得罪被杀,与兄弟情哀貌苦,见者伤之,以此知名。历官寻阳太守。齐武帝时,迁御史中丞、五兵尚书。与兄沈淡、沈渊名誉有优劣,世号为「腰鼓兄弟」。卒年五十一。谥恭。
沈约:南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声律学家。他是《二十四史》中《宋书》的作者。他首创「四声」之说(把每个字分为平、上、去、入),指出如何运用声调变化,能使诗歌动听,讲求声律对仗,推动诗歌走向格律化,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创新。著有《晋书》、《四声谱》等书。今天的国语注音符号,就是以《四声谱》演变而来的。
沈亚之:唐吴兴人,字贤。初至长安,与李贺结交。宪宗元和十年第进士。为秘书省正字。穆宗长庆中,补栎阳令。後累迁殿中丞御史内供奉。文宗太和三年,柏耆宣慰德州,取为判官。耆罢,亦贬南康尉。官终郢州掾。以文词得名,尝游韩愈门下。作传奇小说《湘中怨辞》、《异梦录》、《秦梦记》等。有集。
沈既济:唐代文学家,长於史学,又善作小说。撰有《建中实录》10卷及传奇小说《枕中记》《任氏传》等。《枕中记》中记述了卢生在邯郸住旅馆的时候,借道士吕翁的枕头用,梦到自己登科当了丞相,非常荣华,醒来店主所蒸发黄梁尚未煮熟,因悟富贵功名不过是做了一个梦而已。这就是「黄梁梦」的出处。明代汤显祖写的杂剧《邯郸记》即以它为题材写成的。
沈□期:唐朝诗人,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他与同时代的宋之问均为宫廷诗夫。世人称为「沈宋」。他擅长七言诗,形式上讲究声律,属对精密,但缺乏内容。沈□期的诗对律诗的定型有一定影响。
沈括:北宋科学家、*家,钱塘人。他勤於钻研,精通天文、历法、数学及医学,并对物理学和地质学方面的某些规律和现象有较科学的认识。他晚年住在梦溪园(今江蘇镇江东郊),将平生研究成果及见闻撰成《梦溪笔谈》30卷。该书详细记录了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还首先提出了石油的命名。《梦溪笔谈》对研究北宋社会状况极有价值。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长洲人(今江蘇省吴县),明代画家。博览群书,文学左氏,诗拟白居易、蘇轼、陆游,字仿黄庭坚。擅画山水,多江南山川、园林景物,师法董源、巨然、黄工望。兼工花卉、鸟兽、人物。诗文俱佳,与唐寅、文征明、仇英并称「明之四大家」。
评论 | 2 3
2013-09-23 15:25热心网友 最快回答
沈 约:南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声律学家。他是《二十四史》中《宋书》的作者。他首创“四声”之说(把每个字分为平、上、去、入),指出如何运用声调变化,能使诗歌动听,讲求声律对仗,推动诗歌走向格律化,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创新。著有《晋书》、《四声谱》等书。今天的国语注音符号,就是以《四声谱》演变而来的。
沈 括: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北宋科学家,他所著《梦溪笔谈》记载了其在天文、数学、矿业、医药、生物、物理等多方面成就,为后世科学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本人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科学家,著有《良方》、《长兴集》等传世。
沈 周:明代画家。博览群书,文学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擅画山水,多江南山川、园林景物,师法董源、巨然、黄工望。兼工花卉、鸟兽、人物。为明代吴门画派四家之一。为人耿直,不应科举,长期从事绘画和诗文创作。名重于明代中叶画坛,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著有《石田集》、《江南春词》、《石田诗钞》、《石田杂记》等。
沈 和:字和甫,杭州人,戏曲作家。能词翰,善谈谑,兼明音律。《录鬼簿》载:“后居江州(九江),近年方卒,江西称为蛮子关汉卿者是也。”著杂剧《祈甘雨货郎朱蛇记》、《徐驸马乐昌分镜记》、《郑玉蛾燕山逢故人》、《闹法场郭兴何杨》、《欢喜冤家》等五种。以上种种元曲的问世,不仅繁荣了江西的杂剧活动,而且因其内容大多为历史题材,对明代弋阳腔连台本戏的形成和发展均产生了一定影响。所作杂剧时人称为“蛮子关汉卿”。
沈 仕:字懋学(1488-1565),又字子登,号青门山人,明代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散曲家、画家,能诗,善画花鸟山水。其散曲多描写艳情及享乐生活,内容庸俗。当时称为“青门体”。著有散曲集《唾窗绒》等。
沈 璟:明代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戏曲理论家,戏曲作家,曾官至吏部员外郎,光禄寺丞等职。致力戏曲声律研究,形成“吴江派”,沈氏一族从事词曲研究,创作共延衍11代17人,蔚然大观。
沈 鹏: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编辑出版家。斋名介居。1931年9月出生于江苏江阴。幼年始习字画。入大学后攻读文学,又学新闻专业。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人民美术出版社艺术委员会顾问等。书法长行草,有强烈的时代风貌与个人风格,书体兼及隶、楷多种面貌,受到国内外高度评价。著作有《书画评论》、《沈鹏书画谈》、《三余吟草》、《当代书法家精品订·沈鹏卷》、《草书千字文》等。主持和手编的书刊达500种以上。
沈法兴:隋末唐初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西)人,隋末梁王。出身于江南世家,任吴兴郡守,打着为杨广报仇的旗号聚众造反,靠着家族的号召力,短时间内就发展到七万余人,并占领了江都南方重镇毗陵。杜伏威据厉阳,李子通据海陵,沈法兴据毗陵,三大势力都对江都虎视眈眈,后为李子通击败。
沈庆之:字弘先,南北朝时期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宋朝著名将领、太尉,封始兴郡公,曾在娄湖(今江苏省南京市)广置田产。沈庆之从小就非常会打仗,常常打胜仗回来,后来他被封为“建武将军”,专门负责防守边疆。
沈亚之:唐代吴兴人,文学家,元和进士,善文辞,且能诗,为李商隐所推许。有作品《湘中怨辞》、《异梦录》、《秦梦记》、《沈下贤集》等传世。
沈佺期:河南省内黄人。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七言诗,词藻华丽,律体严谨,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曾官至太子少詹事情、修文馆直学士。对律诗*的定型颇有影响。
沈既济:唐代文学家,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市)人,长于史学,又善作小说。撰有《建中实录》10卷及传奇小说《枕中记》《任氏传》等。其《枕中记》中记述了卢生在邯郸住旅馆的时候,借道士吕翁的枕头用,梦到自己登科当了丞相,非常荣华,醒来店主所蒸发黄梁尚未煮熟,因悟富贵功名不过是做了一个梦而已。这就是“黄梁梦”的出处。明代汤显祖写的杂剧《邯郸记》即以它为题材写成的。
沈传师:字子言,唐代苏州(今属江苏省)人,书法家,曾官至吏部侍郎,工书法。唐德宗贞元(785-805)末举进士,历太子校书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宝历元年(825年)入拜尚书右丞、吏部侍郎。工正、行、草,皆有楷法。朱长文《续书断》把它和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等并列为妙品。宋欧阳修《六一题跋》云:“传师书非一体,放逸可爱。”宋代米芾对他人的书法很少许可,但对沈传师极为推崇。说沈的书法“如龙游天表,虎踞溪旁,精神自若,骨法清虚。”人称中唐以后沈书最佳,米芾自称学大书以沈传师为主。陶宗仪《书史会要》称其“善楷、隶、行、草,以书自名”。传世书迹有《罗池庙碑》、《游道林岳麓寺诗》、《柳州石井铭》等。今存正书《罗池庙碑》拓本。
沈钦韩:字文起,号小宛,原籍浙江省潮州(今吴兴),史学家,文学家,学问渊博,精史地之学,长于训诂考证。资秉极敏,而勤学甚至。家綦贫,书值千钱即无力购致,假之藏书家,计日以还,辄写其要,遂淹通群经。尤长《礼》与《春秋》,熟于诸史志,旁及百家,故记,官书,野乘,古今专集,汇集,类抄,札记,究其条绪,悉归于统。故所为制举文,沈博怪玮,常人不能解。
沈德潜:江苏长州人,清朝诗人,他主张作诗应符合理学原理,为拟古诗派代表,其作品《唐诗别裁》、《古诗源》为研究古诗发展的重要著作。
沈永年:字青原,江苏省华亭人,清代画家,所画山水能得元代意趣。
沈钧儒:浙江嘉兴人,早年积极参加*运动,多次组织群众运动,为“七君子”之一,解放后历任**委员、最高*院长、全国*副委员长、政协副*等职,为我国的*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沈雁冰:笔名矛盾,浙江桐乡人,著名*文学家,*党员,早年参加文学*运动,解放后历任我国文化部门重要职务。他先后创作了《子夜》、《蚀》、《虹》、《春蚕》、《林家铺子》等杰出的文学作品。
【中国人民*沈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沈启贤少将
沈启贤(1912-——),陕西省汉阴县人。1930年参加西北军。1936年由西北军起义参加陕南抗日义勇军第1军,任参谋长。1937年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任第15军团警卫团参谋长。1937年加入中国*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教导营营长,新编第4旅参谋长,新四军第3师10旅29团团长,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第一支队支队长,新四军第3师司令部参谋处*。
解放战争时期,任吉江军区参谋长,北满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独立第5师师长,东北人民*第12纵队36师师长,第四野战军49军147师师长,145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第39军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参谋长,志愿军空军参谋长,回国后,任中国人民*军事学院空军系副主任、主任,空军学院副院长。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荣获*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沈鸿林少将
沈鸿林(1910-——),山东省菏泽县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党。
土地*战争时期,1930年闯关东,在山海关附近被东北军抓兵,在110师4旅53团3营1连当兵,1931年当了班长。1935年在陕西与红军作战时被俘,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方面军2师2团2连班长。参加了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营长,新四军独立旅2团营长,山东军区第1师2团参谋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师补充团团长,第四野战军42军155师465团团长。参加了保卫四平和三下江南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155师副师长,中南军区铁道运输司令部参谋长,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路工程9师师长,回国后,任中国人民*铁道兵214师师长,铁道兵大兴安岭会战指挥部副指挥兼工程部*,大兴安岭指挥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加荆江分洪和海南岛国防工程建设。为大兴安岭林区建设做出了贡献。后任铁道兵学校校长,铁道兵技术学校顾问。
1955年被授予大校*,1964年晋升为少将*。荣获八一奖章、二级独 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中国人民*沈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沈滨义中将
沈滨义(1944.12-——),浙江省义乌县人。1964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1966年12月加入中国*党。
1965年12月任中国人民*海军某部快艇电航兵。1969年4月后任海军快艇艇长、副中队长、中队长、副大队长。1975年3月入军政大学军事系学习。1978年2月后任海军快艇支队参谋长、副支队长、支队长。1980年9月入海军学院合成指挥班学习。1983年8月任海军赴孟加拉*事学装备专家组组长。1985年8月任海军福建基地参谋长。1987年9月入**基本系学习。1989年10月任海军东海舰队副参谋长。1991年8月任海军上海基地司令员。1993年3月任*总后勤部*助理,1994年12月任*总后勤部副*。1999年12月任*海军副司令员。
1988年9月被授予海军大校*,1990年晋升为海军少将*,1996年晋升为海军中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6:22
沈(shen3)姓有三种来源:
1、 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是黄帝的後裔。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周初时,武王死後,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摄政。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後被周公旦所灭。季载(文王第10子)因平叛有功,被周公举荐为周天子的司空,後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於沈国,又名聃国。季载又称冉季载。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後子逞逃奔楚国,其後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沈氏。
2、 出自芈姓,是颛顼帝的後裔。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贞被封在沈邑,其後遂以封邑名命姓,称沈姓。
3、 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国为氏。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後有人建立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子孙遂以沈为氏。
姓氏分布
沈姓起源於今河南、安徽两省间地。春秋时,沈国被蔡国灭掉後,季载的後代子逞逃奔楚国,其孙沈尹戌,初隐居於零山,後仕楚为左司马。尹戌之子沈诸梁,世袭作司马,食采於叶(今河南叶县)。秦时,子逞之子沈平封竹邑(今安徽符离集)侯。沈平之子沈遵徙居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东汉时有沈戎举家徙居会稽乌程吴兴(今浙江吴兴县),此为沈姓南迁之始。魏晋南北朝是沈姓大举南迁之时。至唐代,沈姓已散居今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唐初,中原有沈姓将佐随从陈政、陈元光父子领军入闽开辟漳州,在福建安家落户,其子孙散居龙溪、漳浦、南靖、长泰、诏安等地,唐末,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又有中原沈姓族人随同迁王。南宋初有吴兴人沈启承官至汀州府知府,其子沈廷辅,随父入闽,後迁居福建省建阳县。沈廷辅有8子,分居宁化、龙巖、长汀、清流、延平、连城、上杭等地,其後又有人徙居广东的大埔、梅州等地。明末,沈斯庵徙居今台南县善化镇,为沈姓移居台湾之始。清乾隆、嘉庆年间,福建漳州、泉州及广东沈氏,又有多支迁往台湾,进而又移居海外。沈姓历代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
姓氏名人
沈冲:南朝齐吴兴武康人,字景绰。沈怀文子。仕宋,历任抚军正佐,兼记室。父怀文得罪被杀,与兄弟情哀貌苦,见者伤之,以此知名。历官寻阳太守。齐武帝时,迁御史中丞、五兵尚书。与兄沈淡、沈渊名誉有优劣,世号为「腰鼓兄弟」。卒年五十一。谥恭。
沈约:南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声律学家。他是《二十四史》中《宋书》的作者。他首创「四声」之说(把每个字分为平、上、去、入),指出如何运用声调变化,能使诗歌动听,讲求声律对仗,推动诗歌走向格律化,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创新。著有《晋书》、《四声谱》等书。今天的国语注音符号,就是以《四声谱》演变而来的。
沈亚之:唐吴兴人,字贤。初至长安,与李贺结交。宪宗元和十年第进士。为秘书省正字。穆宗长庆中,补栎阳令。後累迁殿中丞御史内供奉。文宗太和三年,柏耆宣慰德州,取为判官。耆罢,亦贬南康尉。官终郢州掾。以文词得名,尝游韩愈门下。作传奇小说《湘中怨辞》、《异梦录》、《秦梦记》等。有集。
沈既济:唐代文学家,长於史学,又善作小说。撰有《建中实录》10卷及传奇小说《枕中记》《任氏传》等。《枕中记》中记述了卢生在邯郸住旅馆的时候,借道士吕翁的枕头用,梦到自己登科当了丞相,非常荣华,醒来店主所蒸发黄梁尚未煮熟,因悟富贵功名不过是做了一个梦而已。这就是「黄梁梦」的出处。明代汤显祖写的杂剧《邯郸记》即以它为题材写成的。
沈□期:唐朝诗人,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他与同时代的宋之问均为宫廷诗夫。世人称为「沈宋」。他擅长七言诗,形式上讲究声律,属对精密,但缺乏内容。沈□期的诗对律诗的定型有一定影响。
沈括:北宋科学家、*家,钱塘人。他勤於钻研,精通天文、历法、数学及医学,并对物理学和地质学方面的某些规律和现象有较科学的认识。他晚年住在梦溪园(今江蘇镇江东郊),将平生研究成果及见闻撰成《梦溪笔谈》30卷。该书详细记录了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还首先提出了石油的命名。《梦溪笔谈》对研究北宋社会状况极有价值。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长洲人(今江蘇省吴县),明代画家。博览群书,文学左氏,诗拟白居易、蘇轼、陆游,字仿黄庭坚。擅画山水,多江南山川、园林景物,师法董源、巨然、黄工望。兼工花卉、鸟兽、人物。诗文俱佳,与唐寅、文征明、仇英并称「明之四大家」。
评论 | 2 3
2013-09-23 15:25热心网友 最快回答
沈 约:南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声律学家。他是《二十四史》中《宋书》的作者。他首创“四声”之说(把每个字分为平、上、去、入),指出如何运用声调变化,能使诗歌动听,讲求声律对仗,推动诗歌走向格律化,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创新。著有《晋书》、《四声谱》等书。今天的国语注音符号,就是以《四声谱》演变而来的。
沈 括: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北宋科学家,他所著《梦溪笔谈》记载了其在天文、数学、矿业、医药、生物、物理等多方面成就,为后世科学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本人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科学家,著有《良方》、《长兴集》等传世。
沈 周:明代画家。博览群书,文学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擅画山水,多江南山川、园林景物,师法董源、巨然、黄工望。兼工花卉、鸟兽、人物。为明代吴门画派四家之一。为人耿直,不应科举,长期从事绘画和诗文创作。名重于明代中叶画坛,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著有《石田集》、《江南春词》、《石田诗钞》、《石田杂记》等。
沈 和:字和甫,杭州人,戏曲作家。能词翰,善谈谑,兼明音律。《录鬼簿》载:“后居江州(九江),近年方卒,江西称为蛮子关汉卿者是也。”著杂剧《祈甘雨货郎朱蛇记》、《徐驸马乐昌分镜记》、《郑玉蛾燕山逢故人》、《闹法场郭兴何杨》、《欢喜冤家》等五种。以上种种元曲的问世,不仅繁荣了江西的杂剧活动,而且因其内容大多为历史题材,对明代弋阳腔连台本戏的形成和发展均产生了一定影响。所作杂剧时人称为“蛮子关汉卿”。
沈 仕:字懋学(1488-1565),又字子登,号青门山人,明代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散曲家、画家,能诗,善画花鸟山水。其散曲多描写艳情及享乐生活,内容庸俗。当时称为“青门体”。著有散曲集《唾窗绒》等。
沈 璟:明代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戏曲理论家,戏曲作家,曾官至吏部员外郎,光禄寺丞等职。致力戏曲声律研究,形成“吴江派”,沈氏一族从事词曲研究,创作共延衍11代17人,蔚然大观。
沈 鹏: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编辑出版家。斋名介居。1931年9月出生于江苏江阴。幼年始习字画。入大学后攻读文学,又学新闻专业。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人民美术出版社艺术委员会顾问等。书法长行草,有强烈的时代风貌与个人风格,书体兼及隶、楷多种面貌,受到国内外高度评价。著作有《书画评论》、《沈鹏书画谈》、《三余吟草》、《当代书法家精品订·沈鹏卷》、《草书千字文》等。主持和手编的书刊达500种以上。
沈法兴:隋末唐初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西)人,隋末梁王。出身于江南世家,任吴兴郡守,打着为杨广报仇的旗号聚众造反,靠着家族的号召力,短时间内就发展到七万余人,并占领了江都南方重镇毗陵。杜伏威据厉阳,李子通据海陵,沈法兴据毗陵,三大势力都对江都虎视眈眈,后为李子通击败。
沈庆之:字弘先,南北朝时期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宋朝著名将领、太尉,封始兴郡公,曾在娄湖(今江苏省南京市)广置田产。沈庆之从小就非常会打仗,常常打胜仗回来,后来他被封为“建武将军”,专门负责防守边疆。
沈亚之:唐代吴兴人,文学家,元和进士,善文辞,且能诗,为李商隐所推许。有作品《湘中怨辞》、《异梦录》、《秦梦记》、《沈下贤集》等传世。
沈佺期:河南省内黄人。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七言诗,词藻华丽,律体严谨,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曾官至太子少詹事情、修文馆直学士。对律诗*的定型颇有影响。
沈既济:唐代文学家,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市)人,长于史学,又善作小说。撰有《建中实录》10卷及传奇小说《枕中记》《任氏传》等。其《枕中记》中记述了卢生在邯郸住旅馆的时候,借道士吕翁的枕头用,梦到自己登科当了丞相,非常荣华,醒来店主所蒸发黄梁尚未煮熟,因悟富贵功名不过是做了一个梦而已。这就是“黄梁梦”的出处。明代汤显祖写的杂剧《邯郸记》即以它为题材写成的。
沈传师:字子言,唐代苏州(今属江苏省)人,书法家,曾官至吏部侍郎,工书法。唐德宗贞元(785-805)末举进士,历太子校书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宝历元年(825年)入拜尚书右丞、吏部侍郎。工正、行、草,皆有楷法。朱长文《续书断》把它和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等并列为妙品。宋欧阳修《六一题跋》云:“传师书非一体,放逸可爱。”宋代米芾对他人的书法很少许可,但对沈传师极为推崇。说沈的书法“如龙游天表,虎踞溪旁,精神自若,骨法清虚。”人称中唐以后沈书最佳,米芾自称学大书以沈传师为主。陶宗仪《书史会要》称其“善楷、隶、行、草,以书自名”。传世书迹有《罗池庙碑》、《游道林岳麓寺诗》、《柳州石井铭》等。今存正书《罗池庙碑》拓本。
沈钦韩:字文起,号小宛,原籍浙江省潮州(今吴兴),史学家,文学家,学问渊博,精史地之学,长于训诂考证。资秉极敏,而勤学甚至。家綦贫,书值千钱即无力购致,假之藏书家,计日以还,辄写其要,遂淹通群经。尤长《礼》与《春秋》,熟于诸史志,旁及百家,故记,官书,野乘,古今专集,汇集,类抄,札记,究其条绪,悉归于统。故所为制举文,沈博怪玮,常人不能解。
沈德潜:江苏长州人,清朝诗人,他主张作诗应符合理学原理,为拟古诗派代表,其作品《唐诗别裁》、《古诗源》为研究古诗发展的重要著作。
沈永年:字青原,江苏省华亭人,清代画家,所画山水能得元代意趣。
沈钧儒:浙江嘉兴人,早年积极参加*运动,多次组织群众运动,为“七君子”之一,解放后历任**委员、最高*院长、全国*副委员长、政协副*等职,为我国的*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沈雁冰:笔名矛盾,浙江桐乡人,著名*文学家,*党员,早年参加文学*运动,解放后历任我国文化部门重要职务。他先后创作了《子夜》、《蚀》、《虹》、《春蚕》、《林家铺子》等杰出的文学作品。
【中国人民*沈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沈启贤少将
沈启贤(1912-——),陕西省汉阴县人。1930年参加西北军。1936年由西北军起义参加陕南抗日义勇军第1军,任参谋长。1937年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任第15军团警卫团参谋长。1937年加入中国*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教导营营长,新编第4旅参谋长,新四军第3师10旅29团团长,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第一支队支队长,新四军第3师司令部参谋处*。
解放战争时期,任吉江军区参谋长,北满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独立第5师师长,东北人民*第12纵队36师师长,第四野战军49军147师师长,145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第39军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参谋长,志愿军空军参谋长,回国后,任中国人民*军事学院空军系副主任、主任,空军学院副院长。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荣获*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沈鸿林少将
沈鸿林(1910-——),山东省菏泽县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党。
土地*战争时期,1930年闯关东,在山海关附近被东北军抓兵,在110师4旅53团3营1连当兵,1931年当了班长。1935年在陕西与红军作战时被俘,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方面军2师2团2连班长。参加了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营长,新四军独立旅2团营长,山东军区第1师2团参谋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师补充团团长,第四野战军42军155师465团团长。参加了保卫四平和三下江南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155师副师长,中南军区铁道运输司令部参谋长,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路工程9师师长,回国后,任中国人民*铁道兵214师师长,铁道兵大兴安岭会战指挥部副指挥兼工程部*,大兴安岭指挥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加荆江分洪和海南岛国防工程建设。为大兴安岭林区建设做出了贡献。后任铁道兵学校校长,铁道兵技术学校顾问。
1955年被授予大校*,1964年晋升为少将*。荣获八一奖章、二级独 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中国人民*沈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沈滨义中将
沈滨义(1944.12-——),浙江省义乌县人。1964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1966年12月加入中国*党。
1965年12月任中国人民*海军某部快艇电航兵。1969年4月后任海军快艇艇长、副中队长、中队长、副大队长。1975年3月入军政大学军事系学习。1978年2月后任海军快艇支队参谋长、副支队长、支队长。1980年9月入海军学院合成指挥班学习。1983年8月任海军赴孟加拉*事学装备专家组组长。1985年8月任海军福建基地参谋长。1987年9月入**基本系学习。1989年10月任海军东海舰队副参谋长。1991年8月任海军上海基地司令员。1993年3月任*总后勤部*助理,1994年12月任*总后勤部副*。1999年12月任*海军副司令员。
1988年9月被授予海军大校*,1990年晋升为海军少将*,1996年晋升为海军中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6:23
沈(shen3)姓有三种来源:
1、 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是黄帝的後裔。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周初时,武王死後,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摄政。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後被周公旦所灭。季载(文王第10子)因平叛有功,被周公举荐为周天子的司空,後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於沈国,又名聃国。季载又称冉季载。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後子逞逃奔楚国,其後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沈氏。
2、 出自芈姓,是颛顼帝的後裔。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贞被封在沈邑,其後遂以封邑名命姓,称沈姓。
3、 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国为氏。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後有人建立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子孙遂以沈为氏。
姓氏分布
沈姓起源於今河南、安徽两省间地。春秋时,沈国被蔡国灭掉後,季载的後代子逞逃奔楚国,其孙沈尹戌,初隐居於零山,後仕楚为左司马。尹戌之子沈诸梁,世袭作司马,食采於叶(今河南叶县)。秦时,子逞之子沈平封竹邑(今安徽符离集)侯。沈平之子沈遵徙居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东汉时有沈戎举家徙居会稽乌程吴兴(今浙江吴兴县),此为沈姓南迁之始。魏晋南北朝是沈姓大举南迁之时。至唐代,沈姓已散居今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唐初,中原有沈姓将佐随从陈政、陈元光父子领军入闽开辟漳州,在福建安家落户,其子孙散居龙溪、漳浦、南靖、长泰、诏安等地,唐末,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又有中原沈姓族人随同迁王。南宋初有吴兴人沈启承官至汀州府知府,其子沈廷辅,随父入闽,後迁居福建省建阳县。沈廷辅有8子,分居宁化、龙巖、长汀、清流、延平、连城、上杭等地,其後又有人徙居广东的大埔、梅州等地。明末,沈斯庵徙居今台南县善化镇,为沈姓移居台湾之始。清乾隆、嘉庆年间,福建漳州、泉州及广东沈氏,又有多支迁往台湾,进而又移居海外。沈姓历代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
姓氏名人
沈冲:南朝齐吴兴武康人,字景绰。沈怀文子。仕宋,历任抚军正佐,兼记室。父怀文得罪被杀,与兄弟情哀貌苦,见者伤之,以此知名。历官寻阳太守。齐武帝时,迁御史中丞、五兵尚书。与兄沈淡、沈渊名誉有优劣,世号为「腰鼓兄弟」。卒年五十一。谥恭。
沈约:南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声律学家。他是《二十四史》中《宋书》的作者。他首创「四声」之说(把每个字分为平、上、去、入),指出如何运用声调变化,能使诗歌动听,讲求声律对仗,推动诗歌走向格律化,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创新。著有《晋书》、《四声谱》等书。今天的国语注音符号,就是以《四声谱》演变而来的。
沈亚之:唐吴兴人,字贤。初至长安,与李贺结交。宪宗元和十年第进士。为秘书省正字。穆宗长庆中,补栎阳令。後累迁殿中丞御史内供奉。文宗太和三年,柏耆宣慰德州,取为判官。耆罢,亦贬南康尉。官终郢州掾。以文词得名,尝游韩愈门下。作传奇小说《湘中怨辞》、《异梦录》、《秦梦记》等。有集。
沈既济:唐代文学家,长於史学,又善作小说。撰有《建中实录》10卷及传奇小说《枕中记》《任氏传》等。《枕中记》中记述了卢生在邯郸住旅馆的时候,借道士吕翁的枕头用,梦到自己登科当了丞相,非常荣华,醒来店主所蒸发黄梁尚未煮熟,因悟富贵功名不过是做了一个梦而已。这就是「黄梁梦」的出处。明代汤显祖写的杂剧《邯郸记》即以它为题材写成的。
沈□期:唐朝诗人,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他与同时代的宋之问均为宫廷诗夫。世人称为「沈宋」。他擅长七言诗,形式上讲究声律,属对精密,但缺乏内容。沈□期的诗对律诗的定型有一定影响。
沈括:北宋科学家、*家,钱塘人。他勤於钻研,精通天文、历法、数学及医学,并对物理学和地质学方面的某些规律和现象有较科学的认识。他晚年住在梦溪园(今江蘇镇江东郊),将平生研究成果及见闻撰成《梦溪笔谈》30卷。该书详细记录了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还首先提出了石油的命名。《梦溪笔谈》对研究北宋社会状况极有价值。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长洲人(今江蘇省吴县),明代画家。博览群书,文学左氏,诗拟白居易、蘇轼、陆游,字仿黄庭坚。擅画山水,多江南山川、园林景物,师法董源、巨然、黄工望。兼工花卉、鸟兽、人物。诗文俱佳,与唐寅、文征明、仇英并称「明之四大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6:23
沈万三,很有钱的那个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6:24
沈括 沈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