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9 02:4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16:26
汉朝前期,内忧和外患并存。外患就是北方兵马强悍的匈奴,他们时常侵扰边境,并意图吞灭汉朝。内忧比外患更甚,前期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作乱,然后吕太后临朝称制、祸乱朝纲。
当大家平了诸吕之乱,迎来一位明主汉文帝,安安心心地过了几天"文景之治"的舒坦日子之后,另一个问题渐渐露出水面——同姓诸侯王逐渐尾大不掉。
原来异姓的靠不住,同姓的也不是一条心哪!汉文帝的时候,贾谊就前瞻性地发现了诸侯为祸的苗头,建议削藩。汉文帝出于稳定朝局的需要,没有采纳。
汉景帝即位后,主张削藩的晁错上位,直言:"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于是景帝下诏削藩,随即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七国之乱"。
吴王刘濞,这场叛乱的始作俑者,他是汉高祖刘邦的二哥刘仲的儿子,曾跟随刘邦平定英布叛乱,为人勇武好战,被刘邦封为吴王,镇守吴会。吴地有铜山,刘濞就召集一群亡命之徒铸铜钱,再煮海水制盐,所以论富庶,天下无出吴国之右。当景帝还是太子时,吴国太子入朝、吴太子为人骄狂,在下棋时和太子起了争执,被太子刘启抡起棋坪砸死了。从此刘濞便和景帝刘启结下了梁子。当接到景帝削藩诏书的那一刻,刘濞义无反顾地举起了反旗。
他首先拉拢的是楚刘戊,楚*刚被晁错找茬收拾了一顿,正气闷呢,说到反叛,当即和刘濞一拍即合。接着他去拉拢七齐,齐国本来在所有诸侯国中最广袤富庶,位置也最关键。
由于这一连串"最",汉文帝在大哥齐王死后,把齐国分成七份,让他七个儿子全做了诸侯王。这是汉武帝年间"推恩令"的雏形。如果齐国依然完整,那么齐楚吴三国联手,肯定够汉景帝喝一壶的。刘濞拉拢了七齐中的胶西王、济南王、淄川王、胶东王,还有赵王,共七国。旗号是"清君侧",就是说起兵的目的是铲除天子身边的奸佞,而不是叛乱。这个奸佞是谁呢?下一句便是"诛晁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