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3:5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3:53
过于在意别人的想法和评价,是缺乏自我认同、内心没有整合和心理不够强大导致的敏感。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3:54
大多数人都比较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面对较为重要的事情时,自己的表现或发挥可能对自己有较大影响时,考虑得就更多一些,这应该是人之常情。
但是,有些人不论大事小事都谨小慎微,特别在意他人想法或评判,那就是有些问题了,长此以往,会让自己事事处于紧张惶恐之中,渐渐失去对自己和生活的掌控,使自己逐渐陷入痛苦焦虑的境地。这也许源于自卑和认知偏差。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做到几点:
一。重新建立对自己的正确评估,客观地看待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将自身的优势和局限理顺清楚,有目的地去强化和改善之。
二。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更多信心。排除对他人可能的议论或评价的干扰,那是他们的权利,但这并不会影响按照的想法和主见去行动的决心,因为你对自己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努力,获得某些阶段性成果或目标的达成时,自信心将会不断增强。
三。进行自我成长。每个人都需要个人成长,从内在人格或外在行为上进行全方位提升,这是一项长期工程,将伴随一生。自我成长也可以借助专业的力量,给自己以助力。当外在能力和内心能量不断提升,将会更自信独自地为自己的人生各阶段做出决定,并为自己选择及结果承担责任,最终成为一个有力量,有魄力,有担当的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3:54
1.将你所在意的别人对你的看法记录下来,然后尝试着去做出不被别人的看法所影响的行动。
“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这本身是一个意识层面的问题。
别人对你有看法,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你改变不了。你很在意别人的想法,这对于你的意识而言,也是一个客观存在,我们短时间内可能没办法一时将其消除。
但是你可以控制的是你自己的行为和做法,你要做的就是,即便你的意识层面很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但你的行动层面依然能够不受其影响。
比如说,小赵认为你扎丸子头不好看。你以往的做法是就不扎丸子头了。而你接下来要练习的就是继续扎丸子头。
对你来说很难,但克服这个困难本身就是你成长的过程。你要做的本来就是要去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而不是把这些困难和心理障碍和困难当成你不去做事情的理由。
你要记得,你不做某件事的理由只有两个:一个是你不想,一个是不可能完成。
困难不在这两者之内,当你尝试着克服一次这种不敢扎丸子头的恐惧时,你就已经是在客服“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这个问题了。
2.尝试着与别人起最少三次的冲突,并绝对的坚持你自己的决定,而不被别人说服。
绝大多数的人看到这个练习都会本能的抗拒而不会去做。
但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只要是能做去尝试这个练习的人,就一定能摆脱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的问题。
3.尝试表达出自己的需求与感受。
“我没有时间帮你”
“如果你不能够像一个朋友一样尊重我,那我也没有必要去尊重你”
“在我小时候你们伤害了我很多,所以不要再继续试图控制我,我不要再去任由你们摆布,今后我要过自己的生活”
“我希望你能够多关注我,多陪陪我”
“你要求我理解你,但为什么你却并没有理解我?即便是我理解你,但你对我造成了伤害,我就有权利拒绝你”
其实你知道自己的需要是什么,或者说最起码的,你肯定知道自己不想要的是什么。
你只是难以拒绝,不敢拒绝,也不会拒绝罢了。
那么你接下来要练习的,就是把这些你以往不敢说的话痛快的说出来,你要做的是不再委屈你自己,不再去照顾和体谅别人,不再被别人所控制,而是明确你的界限,捍卫你自己的立场,将你自己先保护好。
很多人说找不到、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你只有能够坚定的拒绝那些你不想要的,你才能够坚定的维护好那些你自己所想要的。
寻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追求自我实现,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你可以先从拒绝自己不想要的开始做起,拒绝的多了,那些你想要的,也就会慢慢的明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3:55
狮子才不会在意绵羊的想法。
首先, Be strong! 我一直把《冰与火之歌》当成《三国演义》在看,两部小说中我最欣赏的分别是泰温和曹操。共同点就是睿智与腹黑。
先来看看泰温说这句话的前后文context。
泰温真不是一般的聪明,一下就拆穿了詹姆:许多人只是想表现出或者标榜自己完全不在乎别人的言论。
这种看法在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中也有类似桥段。斯特里克兰德说道:“有人说他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这多半是自欺欺人。……但是我觉得事事要获得别人的批准,或许是文明人类最根深蒂固的一种天性。……那些告诉我们他们他们毫不在乎别人对他们的看法的人,我是绝对不相信的。这只不过是一种无知的虚张声势。他们的意思是:他们相信别人根本不会发现他们的微疵小瑕,因此更不怕别人对这些小过失加以谴责了。” 事实证明,只有斯特里克兰德自己做到了一直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他的画从不给同侪评判,死前还销毁了很多画作。但毛姆并没有在这一点上过多阐释原因何在。
究其原因,就在于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阿兰德波顿在《爱情笔记》中有过这样的精妙比喻:“一个离群索居的人可以得到一切,但独独没有个性,也就是说个性诞生在他人对自己的反应之中。我们会因为别人的看法而给自己定格,所以不同人会使我们获得不同的自我感觉。这种自我可以比作是一只变形虫,它的外壳可以灵活伸缩,从而适应环境。” 所以,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就是“认识你自己”。在我成长历程中一个很重要的人对我影响最深的一句话就是“Know Thyself", 这是古希腊的一句箴言,在我看来,已经包含了人生所需的全部智慧。
如果能够真正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那么别人的赞美攻讦议论又怎么会去在意呢?诚如叔本华所言,一旦我们充分了解了他人思想的肤浅和空洞的本质,他人观点的狭隘,他人情感的琐碎无聊,他人想法的荒谬乖张,以及他人错误的防不胜防,我们就会逐渐对他*脑中进行的活动变得漠不关心,我们就会明白任何一个过度重视他人观点的人给了他人过高的尊严。过多地关注那些在我们的葬礼上不会露面的人的看法,是我们把自己短暂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破坏殆尽。只有那些击中目标的谴责才能使我们收到伤害,我们个人的品质不应该取决于他人的评价,难道和氏璧没有得到楚王的认可,它本身的价值就降低了吗?难道李白被放逐夜郎,他的诗文就不震铄古今了吗?当我们真正认识了自己,也就不会在乎一大群路人甲乙丙丁形成的随机群体对我们的看法了。
另外值得提的一点,不要无缘无故接受别人的批评攻讦之词,也不要无缘无故接受他人的赞美,显然,后者更难。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先经过理性分析,到底是不是说中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是而已。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3:56
总是太过于照顾别人感受的人,容易被焦虑情绪纠缠,是很难快乐起来的。
如果和这样的人,在保持着一定距离的前提下交往,通常都是很愉快的:他们对于别人在情绪情感上的表现总是格外的敏感,特别擅长发现与满足别人的各种需求。对于他们在乎的人,更是愿意全身心地付出,很容易在关系中不知不觉地迷失自我。
他们很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常常因为这样的思前想后(想太多)给人留下优柔寡断的印象。因为害怕冲突,他们会尽量隐藏起自己的真实想法感受,避免与人产生矛盾。这样一来,他们就养成了忽视、否认自己的情感需求的习惯,认为“别人高兴就好了,我的感觉不重要”,时间一久,他们甚至会忘记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每到一个新环境里,他们会很想融入一些“圈子”里,因此会不自觉地模仿周围人的言谈举止,追随在一些“受欢迎”的,或是“有权威性”的强势人物身边,殷勤地询问是否有自己能够帮得上忙的地方,希望通过不断为别人付出的方式,赢得自己所向往的”圈子”的接纳与认同。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只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他们越是殷勤小心地付出,就越容易感觉被人疏远、孤立;
他们很容易被控制欲强烈的、自我中心的人剥削欺负;
他们很容易成为校园霸凌、职场霸凌的对象
其实在他们心里,并非是真心愿意逆来顺受的,他们以假面示人,又打从心底憎恶这样的自己,为什么他们不能改变这样的自己呢?很有可能,是他们无法摆脱内心的一些负面的声音所带来的恐惧:
“如果我表现出了真实的一面,大家都会认为我很糟糕、很讨人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