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3:5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4:16
寒食节,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跟他一起的只有文士赵衰,武士介子推,还有两个舅舅狐毛,狐堰。他们没有吃的。重耳去找几个农夫讨吃的,一个年轻的农夫看他们穿的绸缎衣服,就骂他们,还在地上捡了一块坷垃递给重耳。
重耳不但没有责骂那个农夫,还把那坷垃捏碎吃了。没办法,重耳抓了条鱼,烤烤来分着吃,重耳怕介子推饭量大吃不饱,就把自己的那份给他了,重耳自己则去水边吃些水草。又走了一天,重耳饿晕了,病倒了。介子推也知道了重耳给他吃的那口鱼是重耳没舍得吃给他的,就自己跑了,一瘸一拐回来,端碗热汤喂昏迷的重耳。
多年后,重耳回国平定国乱,当了国公,是为晋文公。他拨乱反正,分封官位,就连之前的旧臣和反对过他企图杀过他的人都封了。就是找不到介子推。他派人去找,发现介子推躲在一片草地里。喊也喊不应,找也找不到。有人就出个点子:放火,看他出来不。结果,火尽了,介子推也没有出来。最后,重耳发现介子推和他的老娘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重耳把那棵柳树伐了,做成鞋底,天天敬称足下。并禁止这一天生火,只能吃冷食,是为寒食节由来。其后延续了几百年。
曹操禁止寒食。到汉末曹操的时候,曹操掌权,他嫌寒食对身体不利,就禁止寒食。
再度兴起。曹操去世后,司马家族掌权,以晋代魏。因为这个晋朝的晋同春秋的晋国的晋同字,司马家族对春秋时的晋国特别敬重,就有拾起了寒食节。
唐玄宗时期,扫墓之风盛行,下诏定寒食扫墓为五礼之一,宣布寒食节为法定节日,并与清明合二为一。
清明首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有了旧历就有了清明。它在冬至后105天。清明一到,气温回升,雨量增多,正值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农谚“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明清明于农业密切相关。
清明节祭祖也起源很早。中国祭祀之礼起于远古。我国考古发展发现较多的器物就是祭祀用品。如司母戊鼎等。甲骨文较多的用字也是祭文。我国祭祀有五祭:天地君亲师。帝王祭祀天地是封禅,祭祀祖先是在太庙。大家族祭祀有祠堂,而民间祭祀只能在坟墓。
民间祭祀大概三次:阴历七月十五,阴历十月初一,还有就是清明节。十月初一的是叫请神,要到坟地去请,就是把祖先请回家过年,过年的时候在家祭拜。除夕晚上,初一早上,破五晚上,十五晚上,都要祭拜,还有连带天地一起拜。念词都是祈福免灾,之类的。清明节的祭拜叫送神,就是把祖先送走安息。三冥就算完了。
清明节正值气清景明的时候,人们对祖先祭以生命交流的仪式,献上思念与敬意,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顽强的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一环,是中华名民生生不息延续发现的有机构成。现在,清明节成了法定假日,增加了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寒食节是祭贤,清明节是祭祖。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天,因为清明节祭祖要提前,所以二者合为一体。门口插柳,再坟墓祭拜,一样都不少。只是寒食不再吃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5:34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来的,当年重耳为了躲避祸乱,在外流浪,而且介子推不离不弃,相伴在他左右,后来重耳当上皇帝后,想请介子推入朝为官,而介子推不喜功名利禄和母亲归于绵山,重耳火烧绵山*迫他下山相见,最终被火焚烧而死,重耳为了纪念他就下令这一天不许生火做饭。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7:09
这是中国传统的习俗,寒衣节和二十四节气有关系,在这天需要祭祀祖先,寒衣节的来历和历史典故有关系,在这天需要吃冷的食物。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9:00
寒食节在我国又被称为清明节。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的。诫子推是春秋时期之名的谋士。对历史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11:08
我知道这个节日是是一个古老的节日,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在这一天不能生火,只能吃冷食,不能点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