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3: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1:42
秦1.即大司农,秦汉时全国财政经济的主管官﹐後逐渐演变为专掌国家仓廪或劝课农桑之官。本名治粟内史﹐汉景帝后元年(前143)﹐更名为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为大司农。新莽时称羲和﹐後又改为纳言﹐东汉时复称大司农。从西汉到东汉﹐或简称为官名。秦置治粟内史。西汉沿置,为九卿之一。景帝后元年(前143),改名为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再改为大司农。掌钱谷,为国家财政长官,与管理皇帝私财的少府并列。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及郡国诸仓农监、都水共六十五长、丞。王莽改大司农为羲和,又改为纳言。东汉复原名,职掌如旧,仅将盐铁划归郡国管理。汉末以后,财政收支划归尚书的度支,各种理财之官,陆续出现,大司农的职权缩小。据记载﹐西汉时大司农每年从百姓赋敛所得达四十馀万万钱。凡百官俸禄﹑军费和工程造作等用度﹐都由它支付。另外﹐它还管理一些官营的农业和手工业。分布于各地的官田﹐其中有些便由大司农派人耕种﹔官营的煮盐和冶铁也都归大司农主管。武帝时设置平准﹑均输﹐这类官府商业也归大司农经管(见两汉均输﹑两汉平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