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3: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6:25
1983年在新疆艺校进修。1987年在北京中国画研究院研修中国画人物。1997年在天津美术学院助教班进修主要作品有《修条大路通北京》1975年参加全军战士画展;《辅导》1977年参加全军建军五十周年美展;《边塞情深》1999年参加全军建国五十周年和全国第九届美展;《虎啸空山》2002年参加“纪念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60周年全国美展;1987年创作连环画《边塞烽烟》作品多次在《*画报》、《连环画报》发表。
双雄镇宅 认识于成山是一个偶然机会,当时,于成山受邀回家乡作画,我有幸认识。他给我的印象是,做事求真,为人谦和,绘画严谨,却又不拘一格。 于成山,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1950年出生于山西汾阳,自幼喜好绘画,1969年入伍先后任美术创造员、美术编辑等职,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全军全省级美展,1987年在北京中国画研究院研修中国画人物,1997年在天津美术学院助教班进修。作品被多家展览馆及个人收藏,擅长画工笔写意人物及走兽。 主要作品有:《修条大路通北京》1975年参加全军战士画展;《辅导》1977年参加全军建军五十周年美展;《边塞情深》1999年参加全军建国五十周年和全国第九届美展;《虎啸空山》2002年参加“纪念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60周年全国美展;1987年创作连环 画《边塞烽烟》。作品多次在《*画报》、《连环画报》发表。 一提到绘画,于成山就充满*。笔者在此列出他的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工笔老虎是于成山十分喜爱和擅长的题材之一,就拿他的代表作《虎啸空山》来说,一只猛虎站立于山头,正伸颈长嘶,远处的小树,近处的枯树和岩石,使画面视野开阔,彰显大山的空旷,而这些静态的事物,和老虎的长嘶又形成动与静的对比关系。万籁俱寂的空山,被虎的一声长啸而打破,从而突出了主题。虎头、虎身、虎尾、虎爪的造型准确*真。在设色方面,黄黑白相间,色与色之间过度十分自然,可谓墨色淋漓,艳而不俗。纵观于成山其他作品,如《五虎戏龟》、《虎虎生威》等,于成山笔下的老虎可亲、可近、可唤、可抚、可畏,明眸清澈,神情悠然,既威风又优雅,独具神韵和特色,自成一家。 人物题材也是于成山的偏爱,画人物更能体现于成山技法的多样性,和深厚的笔墨功夫。他的人物画,既有工笔画,又有写意画。《边塞情深》是于成山的早期作品,表现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的鱼水之情。看此作品后,印证了一个真理,好的绘画作品会说话。画面中,有四个人物、一匹马和一只狗。初看此作时,我认为狗有些多余,再细细品味时,却发现这只狗是画面有机组成部分,不可缺失,它塑造了一个环境,一种氛围,一个富有浓郁民族风情的藏民生活场景,而后面的马,是告诉人们,眼前这位美丽的*战士,正从边防或军营赶来,回来看望乡亲们。藏民老伯伯牵着马的缰绳,两个小朋友,一个拉着*的手,一个依在*的怀里,烘托出藏族同胞对*的深厚情感。此幅作品,构图完美,着色艳丽,而又不落俗套。人物刻画细致入微,造型准确,活灵活现。这些都缘于画家本人对军营生活的深厚感情和细微观察,是与画家本人长年辛勤笔耕和不断创新分不开的。 钟馗既不是鬼,也不是神,他是历代众多画家想象当中的人物,由于对钟馗性格爱慕与敬仰,又创造性地加以发展,从而更加强调他的正义性和与*斗争的品质,因此钟馗形象早已成为中国传统人物画的永恒题材。藏家收藏名家钟馗,不外乎两方面原因,一是作为艺术品来收藏,另一是为了追求美好生活,驱邪除恶,确保平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避邪。而老虎是兽中之王,威风凛凛,雄霸一方,在民间有“镇宅”之意。于成山发挥自己的绘画特长,创造性地将钟馗与老虎融为一体,这是我们看到的《双雄镇宅》图。图中,钟馗坐骑猛虎,腰佩宝剑,正转身回眸,一副对小鬼藐视之神态。老虎则虎视前方,似在观察着前方的情况,又正驮着钟馗游走于宅院各处,替主人精心守护着宅院。整幅作品,构图简洁,运笔流畅,用色淡雅,细细品味,其乐无穷。 退休后的于成山,不用再为工作而忙碌着,而是将自己全部精力都用在绘画创作上,相信在美好的未来,他会有更多的精品呈现在世人面前在沉静中走向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