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庙号是文宗武宗的皇帝反而是昏君?86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29 01:0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05:06
文武二字在庙号上并不算好字眼。
首先,在皇帝的谥号庙号的分析上,我们应当以南北朝为界。
南北以前,在对去世皇帝的评价上,人们还显得比较质朴。根据皇帝生前作为,谥号有好有坏,但是都有谥号,也都不长;庙号是出色的皇帝才有的。比如汉文帝庙号是太宗;而汉惠帝只有谥号没有庙号;汉灵帝的谥号就很差。
南北朝及其以后,由于少数民族入侵和割据势力的蓬勃发展,诸位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性,几乎人人有庙号、谥号,而且多以赞誉为主。比如北魏高祖孝文皇帝 元宏(就是拓跋宏);隋朝的世祖炀皇帝杨广这样谥号较差的,庙号也很好。
再往后到了宋朝,连炀帝这样的恶谥也没有了。国家明文规定谥号只用好字眼,庙号也随之以赞扬为主,像宋徽宗的谥号就是: 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赵佶
第二,文宗和武宗皇帝;
文宗像唐文宗和清文宗(咸丰)算不上英明,成为昏君却是过了些;
武宗的话,可能会比文宗差,唐武宗和明武宗(正德)确实可以称为昏君
第三,我想楼主把谥号和庙号弄混了,
在谥号上,“文”字是好的,“武”字也不差,但略有穷兵黩武之嫌;下面附了谥法解里面关于文武二字的含义。
但在庙号上,由于比这两个更好的字眼很多,所以“文”字和“武”字的含义变差了。文偏向了文弱*,武字则偏向了夸志多穷
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
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
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
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
愍民惠礼曰文。惠而有礼。
赐民爵位曰文。与同升。
刚强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
威强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
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安民立政曰成。政以安定。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05:06
文宗、武宗名褒实贬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庙号制度被废止。秦朝连谥号制度也废止了。
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除刘邦外,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西汉刘邦为太祖高皇帝(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恒为太宗(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刘询上庙号)、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刘秀上庙号);东汉刘秀为世祖光武皇帝(孝明帝刘庄上庙号)、刘庄为显宗孝明皇帝(孝章帝刘炟上庙号)、刘炟为肃宗孝章皇帝(孝和帝刘肇上庙号)。另外东汉还有几个皇帝有庙号:刘肇为穆宗孝和皇帝、刘佑为恭宗孝安皇帝、刘保为敬宗孝顺皇帝、刘志为威宗孝桓皇帝,不过这一些庙号在孝献帝时被取消。
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
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滥,始于曹魏。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
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05:07
再英明的领导者也会被后人诟病的,非神非圣都要犯错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05:07
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当然会美化自己的祖先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05:08
楼主可能是搞错了,庙号是文宗、武宗的多数都是英明的皇帝。汉文帝、汉武帝都是有名的有作为的皇帝。
而“惠”这个字虽然好,可是惠帝多数是昏君或没有作为的皇帝。比如晋惠帝就是一个白痴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