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2:1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5:53
秦腔艺术走向没落的根本原因在于未能得到近几代领导人的青睐和戏曲艺术界的行政决策者们的重视,而得不到应有的*、资金支持和挖掘推广。
秦腔艺术发源于中华之根的大西北,虽成型最早,却未能在近代得以发扬光大,秦腔音乐的每一个跳动的音符的都有历史都有故事。每辞每乐每演每舞都讲述着苦难,讲述着磨砺,讲述着传承,更讲述着源远流长和厚积薄发。
而被称为国粹的京剧看似表面华丽,却根底浅薄,出现至今也不过几百年就被妄称国粹?纯属抄袭秦、豫、昆、蜀、沪等各大剧种里最精华部分冠以京腔京韵重新表现罢了。尤其是偷师秦腔最多。京剧得以发扬是因为京腔接近普通话,浅显易懂。其辞、乐、演、舞以及文化底蕴的深厚感和表现力跟秦腔差的太多。几千年的发展演绎,岂是他百十来年的拼凑所能比拟的!
秦腔,百戏之祖,说秦腔只靠吼,那是对秦腔以及戏剧的不了解,戏分生旦净丑!秦腔中也有细分。生角高亢,旦角腕转细腻,净角豪迈!丑角诙谐。
生角分老生小生,旦角分正旦小旦花旦刀马旦等,净角分大花脸二花脸(毛净),丑角也有细分。如果爱戏懂戏,你能以各剧种中都可以看到秦腔的影孑。
陕西在30年前很爱看戏,每个镇乡都有戏台,每个县都有秦腔剧院,就和现在的甘肃一样。经过经济的发展陕西现在看秦腔的人很少,但陕西的秦腔名演很多,甘肃,宁夏青海等都是请的陕西秦腔剧团。
秦统一六国之后,秦腔形成,精进于汉,唱腔定型发展在唐朝,随着社会的安定和富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就越来越丰富。长安也是国际化的都市,秦腔的发展也就自然不在话下。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载:“元知音善歌者,三十六人中之首者卢纲,咸阳人,音属宫而杂商,如神虎之啸风,雄而且壮,为当时之杰”。演员吐字以泾阳、三原语言为“标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5:53
关于京剧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京剧源于陕南的汉调二黄。汉调二黄又叫土二黄、山二黄、秦腔,建国后称为陕西汉剧。这里说的秦腔不是现在的秦腔,当时秦腔有两种,一种指的就是这汉调二黄,称之为秦腔或二黄;另一种梆子腔即现在的秦腔。乾隆年间汉调二黄艺人向外流动,一路由山西陕西客商带入北京。其中汉调二黄艺人魏长生的秦腔(实际是汉调二黄)在京轰动一时。汉调二黄传到张二奎,形成京剧奎派即京派。另一路入四川、又入云贵后转湖广,与另一路转入湖北的会和,传入安徽,汉调二黄发展为徽调。徽班进京,正是这个由汉调二黄发展的徽调。当时徽班“三庆班”班主高朗亭正是魏长生弟子,实际上唱的就是汉调二黄孕育出来的徽调。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5:54
秦腔作为戏曲,但艺术性不强,韵味不强,只有一股蛮力,只有西北陕西甘肃人才听,而京剧就不一样,全国人都喜欢,不光乾隆、慈溪喜欢,外国人也喜欢,音乐好听。有可能我是甘肃人,秦腔从小听腻了,我只喜欢京剧、黄梅戏、越剧。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5:54
秦腔艺术走向没落的根本原因在于未能得到近几代领导人的青睐和戏曲艺术界的行政决策者们的重视,而得不到应有的*、资金支持和挖掘推广。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5:55
传统戏曲都称为国粹,不是单独的秦腔,他们都是我国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