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7:29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7:15
“南船北马”的意思:南船北马是指南北交汇之地,南人北上改骑马,北人南下改乘船。南方河流多,便于行船;北方平陆,多乘骑马匹。也体现出南方人善于驾船,北方人善于骑马。
南船北马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其原因是南方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因此为适应“水乡”的船舶运输便应运而生。而北方多干旱、半干旱气候,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马匹除了提供乳肉产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驯化为代步工具,成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舍舟登陆”的意思:指南北交汇之地,南方人下了船北上改骑马。
扩展资料:
“南船北马”是明清时期清江浦和王家营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水陆转换交通现象,其直接原因是清口枢纽的运行困难形成的。朝廷要保证漕粮北运,关键时段只让漕船过闸而不让其他船只通行。行旅之人到清江大闸之东就要下船,上岸北行,渡过黄河,来到王家营(淮阴区图书馆内有郑文英墓,郑文英死在清口驿,清口驿就是当时清河县的驿站)。
然后再乘马或马车沿通京大道经渔沟北上,这样的转换实际上比坐船要快得多。清河县治迁来清江浦后,清江浦和王家营就都是清河县的地盘了,“南船北马”是统称,不可分割。因为“南船”必须在清江浦停靠,“北马”必须到王家营换乘。
有人认为,行旅之人到清江浦下船上岸之后,到王家营还有这么远,是可以用马或马车的。这是没有了解当时的实际地貌所产生的误解。这要看《咸丰清河县志》中的“清江浦图”。咸丰五年(1855),黄河自北方的铜瓦厢决口向渤海而去,不再经徐州南下,清口地区失去黄河水,就是一片黄沙了。因此,此图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清江浦受到黄河水威胁的最后一张图。
汰黄堤北边有条小河,上面有座木桥,就是咸丰年间的“安涉桥”,这可是当年从清江大闸向北的唯一通道!过了安涉桥,来到黄河南岸,要靠摆渡船提心吊胆地摆过汹涌的黄淮合流之水,再下黄河北大堤,才能安稳地骑马或乘马车北上。这就是将清口驿设在王家营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北马”起于王家营的根本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南船北马
百度百科-舍舟登岸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7:15
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舍弃船只登上陆地。
石码头,淮安著名的一处历史文化古迹,位于淮安大运河文化广场的东南,“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碑前。清雍正六年(1728年),曾建石级码头,故名石码头。在旧时,清江浦以北的京杭运河,不仅迂缓难行,而且危险很大,断缆沉舟的事经常发生。
因此在明清时期商人行旅凡是由南向北的,一般都是到清江浦石码头舍舟登陆,北渡黄河,到王家营换乘车马;而由北向南者,则到王家营弃车马渡黄河,至石码头登舟扬帆。
扩展资料:
南船北马的出处:
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宾客共同撰著的《淮南子·齐俗训》:“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
译文:胡人骑马方便,越人乘船方便。
原因:
南船北马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其原因是南方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因此为适应“水乡”的船舶运输便应运而生。而北方多干旱、半干旱气候,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马匹除了提供乳肉产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驯化为代步工具,成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码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船北马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7:16
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淮安,曾是南船北马交汇之地,清乾隆年间盛极一时,与运河沿线的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四大都市”,并享有“壮丽东南第一州”之誉。 清江浦,在明、清时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享有盛誉的交通枢纽和商业城市。设有属于户部管理的皇家仓库和属于工部管理的4大漕船厂,驻扎有南河总督等许多重要*。清朝时候,由于北方运河水量不足,过闸艰难,加上黄河行舟之险,清朝规定清江浦以北的运河只允许漕运船只通过,因此大量旅客都必须舍舟登陆,在此进行“南船北马”的交通方式的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