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7: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0:23
摘要一、领导决策(1)单位领导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硬件条件、业务活动的影响程度、内部需求等等)和外部要求(国家的要求、所处地区的要求、上级部门的要求、相关方的要求等等),来决定是否贯彻执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2)通过体系认证可规范当前组织的管理工作,系统化地将日常繁杂的工作简约,减少重复劳动,提高管理效率。(3)领导要决定是否依靠自身力量建立管理体系,还是聘请管理专家来帮助,指导建立管理体系。签订有关培训协议。二、成立工作组为保证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宜在单位管理层的领导下,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可挂靠在安全环保部门),目的是为了推进体系建立,集中研讨策划、文件编制、体系运行指导、检查、内审安排等等。三、人员培训(1)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培训(2)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培训。(3)相关法律法规条款摘要培训。(4)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评价知识培训(5)安全生产知识培训。(6)职业病防控知识培训。(7)EHS文件编写知识培训(8)内审员的培训、考试、发证。四、初始状态评审对本单位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调查,包括:(1) 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排查、识别与评价。(2) 专业机构对本单位所做的环评、安评、卫生评价等等。(3) 现有的管理文件状况(上级文件、本单位红头文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4) 识别相关方要求、沟通渠道。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26列出ISO14001/ISO45001采用高阶结构的10个模块及策划、支持模块的具体内容一、领导决策(1)单位领导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硬件条件、业务活动的影响程度、内部需求等等)和外部要求(国家的要求、所处地区的要求、上级部门的要求、相关方的要求等等),来决定是否贯彻执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2)通过体系认证可规范当前组织的管理工作,系统化地将日常繁杂的工作简约,减少重复劳动,提高管理效率。(3)领导要决定是否依靠自身力量建立管理体系,还是聘请管理专家来帮助,指导建立管理体系。签订有关培训协议。二、成立工作组为保证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宜在单位管理层的领导下,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可挂靠在安全环保部门),目的是为了推进体系建立,集中研讨策划、文件编制、体系运行指导、检查、内审安排等等。三、人员培训(1)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培训(2)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培训。(3)相关法律法规条款摘要培训。(4)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评价知识培训(5)安全生产知识培训。(6)职业病防控知识培训。(7)EHS文件编写知识培训(8)内审员的培训、考试、发证。四、初始状态评审对本单位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调查,包括:(1) 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排查、识别与评价。(2) 专业机构对本单位所做的环评、安评、卫生评价等等。(3) 现有的管理文件状况(上级文件、本单位红头文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4) 识别相关方要求、沟通渠道。五、体系策划与设计:(1)制定适合本单位发展宗旨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2)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组织机构、业务活动、区域场所等)(3)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4)制定改进管理方案。六、体系文件编制:(1)文件体系构架的策划(分体系或多层次等等)。(2)EHS综合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应急预案的编写。(3)明确文件的编写内容、范围、分工、进度、审查、批准发布。(4)编制适用的体系运行过程的记录表单(纸质、电子版等)。七、体系试运行(1)新编体系文件的培训、岗位能力考核。(2)安排适宜的监视和测量(内容、频次、责任人等)。(3)试运行中不符合的纠正/预防措施,整改、验证。(4)应急预案(培训、演练、评价、改进)。(5)与相关方的沟通。(6)数据分析、合规性评价。(7)体系运行记录的保持(实物、纸质、电子版等)。八、内部审核(1)内部审核前的准备(审核组的成立,日程安排、能力和技巧的培训,内审检查表编写等)。(2)内部审核的实施、审核报告、不符合报告、整改、验证。(3)内部审核活动的评价、改进。九、管理评审(1)评审管理体系的方针、目标适宜性。(2)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保持的有效性。(3)后续改进趋势和资源配置充分性。十、外部审核(1)审核前的准备(时间、人员、资料、其它事项)。(2)第一阶段审核(主要是审查管理体系策划、建立的适宜性、充分性)及问题整改。(3)第二阶段审核(主要是收集管理体系运行证据,评价符合性、有效性)及问题整改。(4)获取证书。(5)获证后体系维护和持续改进亲您好,希望我的解答会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比较满意请给我一个赞谢谢,祝您生活愉快~列出8类环境因素及6类风险因素1.*风险的含义:(1)*风险指完全或部分由**行使权力和*组织的行为而产生的不确定性。(2)*的不作为或直接干预也可能产生*风险。不作为指*未能发出企业要求的许可证,或者*未能实施当地法律。直接干预包括:不履行合同、货币不可兑换、不利的税法、关税壁垒、没收资产或*将利润带回母国。(3)*风险也指企业因一国*或人民的举动而遭受损失的风险。2.*风险的分类:(1)宏观*风险:对一国之内的所有企业都有潜在影响。①恐怖活动、内战、军事政变等剧烈变化的事件;②*强占企业资产而不予赔偿;③不利的经济环境产生的潜在威胁。(2)微观*风险:仅对特定企业、产业或投资类型产生影响。3.*风险的源头(5个):(1)外汇管制的规定;(2)进口配额和关税;(3)组织结构及要求最低持股比例;(4)*向东道国的银行借款;(5)没收资产。4.法律风险与合规风险:(1)法律风险包括:①法律环境因素:立法不完备、执法不公正等②市场主体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在经营活动中不考虑法律因素等③交易相对方的失信、违约或欺诈等(2)合规风险侧重于行政责任和道德责任的承担,而法律风险则侧重于民事责任的承担。5.社会文化风险的3个方面:(1)*经营活动引发的文化风险;(2)企业并购活动引发的文化风险;(3)组织内部因素引发的文化风险。6.技术风险的分类(3个):(1)技术设计风险(2)技术研发风险(3)技术应用风险6.技术风险的分类(3个):(1)技术设计风险(2)技术研发风险(3)技术应用风险7.自然环境风险:(1)企业自身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直接影响;(2)企业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联系而对自然环境造成的间接影响。8.市场风险考虑的几个方面(5个):(1)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及供需变化带来的风险;(2)能源、原材料、配件等物资供应的充足性、稳定性和价格的变化带来的风险;(3)主要客户、主要供应商的信用风险;(4)税收*和利率、汇率、股票价格指数的变化带来的风险;(5)潜在进入者、竞争者与替代品的竞争带来的风险。9.在考虑企业面对的产业风险时的关键因素(3个):(1)产业(产品)生命周期阶段:(2)产业波动性:电子业、软件业、房地产业、建筑业(3)产业集中程度:10.信用风险(客户、供应商):(1)主要客户信用风险体现为对方在账款到期时不予支付的风险。(2)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提供,如果供应商不能按照双方合同或协议的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地提供这些生产要素,就产生了供应商的信用风险列出环境风险及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三个层次风险承受能力,从低到高分别A1(谨慎型)、A2(稳健型)、A3(平衡型)、A4(进取型)、A5(激进型)。与风险承受能力对应的产品风险等级是R1(谨慎型)、R2(稳健型)、R3(平衡型)、R4(进取型)、R5(激进型)。用户只能购买与自己风险等级一样或低于自己风险等级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