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健身区域设置要求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1:26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1:3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12月1日起实施,从完善*和标准的角度推动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
《标准》提出6个强制性条文,主要涉及居住区选址的安全性原则、居住街坊用地与建筑控制指标、公共绿地和集中绿地控制指标、住宅建筑间距日照标准等。随着《标准》实施,原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同时废止。
与《规范》相比,《标准》中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大幅增加,同时强调了绿地更接近家门、方便居民使用的功能要求。《标准》对于居住区体育休闲设施用地与规划上有两大突破性修订:
一是在强制性条款中特别规定“新建各级生活圈居住区应配套规划建设公共绿地,并应集中设置具有一定规模,且能开展休闲、体育活动的居住区公园”,并规定居住区绿地公园中应设置10%至15%的体育活动场地。
二是提出了15分钟、10分钟、5分钟生活圈配置体育设施的方案、占地建议以及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等便民体育设施的种类考量。
对居住街坊内集中绿地的规划建设,《标准》规定新区建设不应低于0.80㎡/人,旧区改建不应低于0.35㎡/人;宽度不应小于8m;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绿地面积不应少于1/3,其中应设置老年人、儿童活动场地。
全民健身潮越来越热,愿意投入到运动健身中的人越来越多。不过,“健身去哪儿”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新需求。而近年来,随着运动健身人群持续增加,体育设施建设也逐渐加速。记者走访发现,除了一些老旧小区,我省各市市区内大部分商住小区都建有配套的健身场地、健身器材。再加上体育部门不断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公园、社区、广场等公共场所的健身器材可谓遍地开花,“走出家门就能健身”已经基本成为现实。而今出台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从完善*和标准的角度,把群众健身场地建设工作更进一步落到实处,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健身去哪”这个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1:31
公园建设的区域设置的要求其实很简单,首先是要在公园的某个角落有一块空地,其实就是周围不能有太多的其他设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1:32
健身区已设置的要求必须在两边中div广场,这样运动起来比较方便,不占空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1:32
公园健身区域设置按着要求次序是这样的:
儿童健身区,里边安装有适合儿童健身的器材和游乐器材。
青少年健身区,里面有适合青少年的健身器材和比较大型的游乐器械材,还应该有旱冰场等场所。
老年健身区,有适合老年安全的健身器材和门球场等健身场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1:33
健康步道:适用于社区、单位、公园等公共场所内具有一定长度,可供公众开展健步走等形式的健身活动,并获取健康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步行道路。
1.基本内容
(1)步道及相关设施有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和禁止吸烟标识。
(2)位置便利,路面整洁安全,无车辆穿行。定期对步道两侧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
(3)与市政、园林、体育、文化、团工等部门共建共享,步道宽度不小于1.2米,总长度不小于1000米或环形步道周长不小于300米。
2.环境建设
(1)步道配有线路地图、使用说明、解说板。标有起始点和终点,及行走方向。
(2)步道两侧或路面不间断设有步行距离、所用时间及消耗能量等标识。
(3)配有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路标宣传,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知识。
(4)设置不少于2块宣传栏或橱窗,并配有便民设施如路灯、休息椅凳等。
(5)在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置提示牌,如:小心路滑、防止溺水、老人不宜等提示。
3.活动开展
(1)每年至少更新1次步道两侧宣传栏或橱窗的健康知识宣传内容。
(2)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公众利用步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促进活动,每年活动不少于1次。
4.扩展内容
(1)步道路面采用柔性防滑材料。与城市慢跑步行道绿道建设紧密结合。
(2)利用步道定期组织开展健步走活动,每年至少2次。
(3)利用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步道使用频率记录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