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爱情诗好在哪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0:4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5:37
浅说李商隐的爱情诗
唐代李商隐是写爱情诗的能手,古人把他和另一为写艳情诗的温庭蕴并列,称之为“温李”。其实呢,李商隐与温庭蕴很不相同,不但在风格上李氏更加严肃,李氏在情,温氏在艳;李氏在心,温氏在面,这就使他在诗的成就上也大大领先于温氏。所谓“温李”,实质“李温”也!
李商隐的爱情诗深远细致,能把恋爱中的细微复杂的感情精确的表现出来。如他写恋人初会:“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写恋人的离别:“刘郎已隔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等等,那真是刻画精细,如在目前,直到今天,仍然为人们所喜爱、传诵。
李商隐情诗的最大特点是用意象表达情感和愿望,很少直接描写具体动作、情事。
我觉得这些都是舍本逐末的做法,诗歌之所以为诗歌,就在于它蕴含的情感,一味的去追究那些旁枝末节的东西是在亵渎传承千古的文化。诗歌的价值还体现在通用性上,一首好诗必然是在一些或者某个领域内通用的,李商隐的爱情诗就是如此。他将爱情的美妙娓娓道出,让一些和爱情有共性的感情也得到了表达。我们对待李商隐的诗就该以端正的态度细细审视,我可以保证大家的感受都会是一惊,一静,一叹。
李商隐是个真性情的人,所以他喜欢写爱情。唐代对男女之情没有太大约束,但是他不想杜牧那样放浪,来个“楚腰纤细掌中轻”。作为唐皇后裔的他选择更多的是中正的写法,直接来写情感。有人说画鬼容易画虎难,那是因为虎人见过而鬼没有。在写爱情诗方面就不一样了,这种显而易见的情感要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是对诗人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李白喜欢用誓言呼告的方式表达情感,杜甫习惯用昏黄的老眼来洞察情感,白居易喜欢用直白的讲述来传达思想,李商隐则采取了一种独特的手法,海量的典故渲染出深厚的古典韵味,清丽而意蕴深微的文辞将爱情展现给我们。
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2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王维(29首)、李白(27首),居第四位。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晚唐时期,韩偓、吴融和唐彦谦已经开始自觉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到了宋代,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据叶燮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原诗》)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在当时颇有影响。此外,王安石对李商隐也评价很高,认为他的一些诗作“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王安石本人的诗歌风格也明显受到李商隐的影响。更有甚者,应李商隐的诗产生了很多传奇故事,把李商隐的诗以另一种形式往后传承。
有些人可能觉得李商隐的诗典故太多,晦涩难懂。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读李商隐的诗时不看笺注先读一遍,和谐优美的音调会给带人无与伦比的美感,再去看笺注,这样既可以读懂李商隐的诗又可以体会到李诗的独特韵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5:37
浅说李商隐的爱情诗
唐代李商隐是写爱情诗的能手,古人把他和另一为写艳情诗的温庭蕴并列,称之为“温李”。其实呢,李商隐与温庭蕴很不相同,不但在风格上李氏更加严肃,李氏在情,温氏在艳;李氏在心,温氏在面,这就使他在诗的成就上也大大领先于温氏。所谓“温李”,实质“李温”也!
李商隐的爱情诗深远细致,能把恋爱中的细微复杂的感情精确的表现出来。如他写恋人初会:“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写恋人的离别:“刘郎已隔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等等,那真是刻画精细,如在目前,直到今天,仍然为人们所喜爱、传诵。
李商隐情诗的最大特点是用意象表达情感和愿望,很少直接描写具体动作、情事。
我觉得这些都是舍本逐末的做法,诗歌之所以为诗歌,就在于它蕴含的情感,一味的去追究那些旁枝末节的东西是在亵渎传承千古的文化。诗歌的价值还体现在通用性上,一首好诗必然是在一些或者某个领域内通用的,李商隐的爱情诗就是如此。他将爱情的美妙娓娓道出,让一些和爱情有共性的感情也得到了表达。我们对待李商隐的诗就该以端正的态度细细审视,我可以保证大家的感受都会是一惊,一静,一叹。
李商隐是个真性情的人,所以他喜欢写爱情。唐代对男女之情没有太大约束,但是他不想杜牧那样放浪,来个“楚腰纤细掌中轻”。作为唐皇后裔的他选择更多的是中正的写法,直接来写情感。有人说画鬼容易画虎难,那是因为虎人见过而鬼没有。在写爱情诗方面就不一样了,这种显而易见的情感要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是对诗人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李白喜欢用誓言呼告的方式表达情感,杜甫习惯用昏黄的老眼来洞察情感,白居易喜欢用直白的讲述来传达思想,李商隐则采取了一种独特的手法,海量的典故渲染出深厚的古典韵味,清丽而意蕴深微的文辞将爱情展现给我们。
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2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王维(29首)、李白(27首),居第四位。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晚唐时期,韩偓、吴融和唐彦谦已经开始自觉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到了宋代,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据叶燮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原诗》)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在当时颇有影响。此外,王安石对李商隐也评价很高,认为他的一些诗作“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王安石本人的诗歌风格也明显受到李商隐的影响。更有甚者,应李商隐的诗产生了很多传奇故事,把李商隐的诗以另一种形式往后传承。
有些人可能觉得李商隐的诗典故太多,晦涩难懂。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读李商隐的诗时不看笺注先读一遍,和谐优美的音调会给带人无与伦比的美感,再去看笺注,这样既可以读懂李商隐的诗又可以体会到李诗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