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01 01: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09 11:05
我觉得还是不太靠谱的,养老院的服务对象实际上是子女,谁有能力发动违约惩罚,谁才是真正的话事人。搞清楚这一点啊,答案不言而喻,靠养老院养老背后很强的契约精神,逻辑是什么?只要有钱就能办事。
所以,钱可以解决问题。这种思路,显然是出自年轻力壮的头脑。真是拿钱办事这么简单的话,养老也就不再是一个问题了。处于生理高峰期的年轻人,对世界的默认理解是,有协议对方就会遵守,忽略了自身对于合约天然具备的约束。那老人的脆弱就在于他们不具备这个优势,契约在一个老年失能需要去养老院被照顾的老人那里约束力完全是另一个概念。养老院养老问题的实质实际上是一个悖论,它的核心在于需要养老服务的人没有捍卫自身利益的能力,如果他有能力捍卫自身利益呢?
他也就不需要养老服务。所谓契约就是我的义务保障你的利益,而你的义务保证我的利益,如果交易双方都忠实履行义务,那么双方都可以享受到利益,做到双赢,但是从人性角度来说没人是占了便宜还不嫌多的。我要是不履行义务只享受利益呢?双赢就变成了我赢两次,你能把我怎么样?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法律、*、社交压力等等各种手段来捍卫我的利益,还可以让你受到惨重的损失,我可以告你,可以曝光你,可以找你闹,*判定的违约金,群众*的谴责,朋友圈子里的评价,就是你违约要付出的代价,这个才是契约,能够执行下去的根本原因,违约惩罚千万记住了,契约是用来约束所有人的,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君子。要让契约的约束力覆盖到不那么君子的,就必须存在强有力的违约惩罚。你不能只想着契约执行时自己能享受到什么利益,更需要想到的是,当对方违背契约,这个时候,你能有什么办法给对方造成损失。正因为违约的代价极大,会抵消掉甚至远远超过违约带来的利益。契约人才会乖乖的履行义务,如果存在违约,是没有惩罚或者惩罚代价极小的场景,那么这个场景下就一定会出现违约。养老就是这种场景,当一个老年人打算进养老院和养老院达成我给你钱,你照顾我的协议的时候,那就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或者即将失去的照顾自己的能力了,这其中就包括为自己主张权利和惩罚违约者的能力。一个人自己穿衣吃饭需要帮助老年人,他如何上法庭呢?如何去吵、去闹,如何去主张自己的利益呢?如果他真这么能耐,他自己住自给自足,自得其乐,岂不是更好吗?何必非要上养老院呢?
看清楚这个悖论了,养老就是一份当事人无法对对方进行违约打击的契约,哪怕不谈*,故意忽视,就是照顾的不那么到位,不那么贴心,不够尊重,这样也够老人受的了。在这个问题上谈契约其实是没有意义的,违约了你又能怎么样呢?什么人会在你无力反制的情况下,依旧心甘情愿的细心照顾你,对你好呢?这就是为什么一谈到养老,很多人还是会自然的想要子女,还能有什么感情比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亲情更可靠的呀。伴侣情感也是可靠的,少年夫妻老来伴,但问题是伴侣到时候也老了,说不好谁照顾谁呢?所以还是回到了子女。当你不能为自己主张权利的时候啊,你的子女会与你主张,那么违约成本就再次建立了起来。这时候老人去养老院才是真正有契约的保障的,除非你和其他人建立起比子女还要亲的亲戚关系,否则养老院无法取代子女。当然啦,有些人和自己子女感情也不好,子女也不愿意照顾。甚至啊,有些子女自己就*老人,那么很遗憾啊,你陷入了任人宰割的境地,靠山山跑,靠人人跑,从根本上来说啊,当你陷入一种需要依靠别人才能生活的情况,就已经没有最优解了。并不是说子女不靠谱,养老院就靠谱,或者说养老院不靠谱,子女就会靠谱。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承诺,说当你老年失能的时候啊,一定会有靠得住的照顾和保障,社会保障在这方面的进步,但还远远不能到用社会资源妥善照顾好每一个失能老人的地步,事到临头,还是要靠个体家庭的力量去赡养老人。
很多老人走到那一步的时候,就是谁也靠不上,忍病含辱、苦挨日月而已,可能你没有做错什么,只是无法逃避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而已,但这就是人类作为动物的局限,生理的衰老病变,就是这么残酷的一件事儿。所以到最后,人最能依靠的还是自己,最好的是不要老年失能衰老归衰老,但是依然保持相当的健康水平。平时呢,自己照顾自己,自己掌握自己的生活,最后时刻到了,眼一闭就睡过去了,别说痛苦寿归正寝。那次一等,是身体有病痛,需要人照顾,而身边呢,有子女后辈可以提供这种照顾,和子女共同生活在一起,行为受到身体*,平时也要忍受病痛,但总体还可以撑得住,心情也比较平衡,直到最后油尽灯枯,解脱无极,再往下的就不好说了。所以,第一是健康,永远是健康,如果你有个好身体啊,很多问题都不存在,老年生活也可以过得很体面很舒适,这是万金不换。第二,是感情年轻的时候别光顾着浪还是要逐渐建立起可靠的亲密关系的,不管是伴侣、朋友还是子女,珍惜缘分,真情付出,建立并维系长期深厚的感情连接,这都是在积累你老年的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