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个地方的文化特点、风俗习惯是什麼??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3:3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9:44
1、彝族风俗习惯 —— 火把节
文化特点:
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泸西县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妇选一块最肥的肉扔进燃烧的火塘祈祷火神护佑平安。永仁县彝族在同样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称作开"火神会",凉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和跨越。
到了节日,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近代,人们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2、白族风俗习惯 —— 青姑娘节
文化特点:
青姑娘节时间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这天剑川县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妇女都要参加活动,她们纷纷捐钱,聚在一起,专门请人扎一个青姑娘的偶像,给她穿上白族的盛装,把她抬到秋千架上荡秋千,众人围着她边舞边唱,然后到海尾河边举行祭奠仪式。晚上由一人举着“青姑娘”偶像作前导,众妇女随后,绕遍村中的大小街道,边走边唱叙事长歌《青姑娘》。
3、傣族风俗习惯 —— 泼水节
文化特点:
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到了节日这天,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再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4、哈尼族风俗习惯 —— 姑娘节
文化特点:
“姑娘节”是每年春耕结束时,奕车人的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节日。“姑娘节”这天,奕车姑娘要戴上洁白的尖顶巾,身穿“龟式服”,下穿紧身超短裤,腰系精美的银饰,在山间用歌、舞等形式寻找自己的伴侣。绥宁苗族人的姑娘节定在每年的四月初八,民间有歌谣:苗家四月八,姑娘回娘家,奕车人的姑娘节在农历二月二日。
5、苗族风俗习惯 —— 花山节
文化特点:
苗族花山节5月1日前后举行,是川南、兴文、河口、文山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每到这个时候,来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几个苗村寨之间的开阔坡地上。“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定花村的人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这人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
扩展资料: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许扫地,如果进行打扫就会破坏来年的财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民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1:02
彝族 火把节 耍火把、摔交、斗牛、歌舞表演 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节 插花、对歌 二月初八
彝族赛衣节 歌舞、鲜艳服饰 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节 跳虎笙、虎舞 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彝族密枝节 祭神仪式
牟定“三月会” 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 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
白族 大理三月街 物资交流、赛马、歌舞表演 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白族青姑娘节 歌舞 正月十五日
白族绕三灵 祭祀、栽秧 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会 祭祀、栽秧、对歌 芒种节令
白族火把节 树火把、赛龙舟、唱大本曲 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宝山歌会 庙会、对歌 七月底
白族梨花会 梨园里野餐 每年梨花盛开时节
白族本主会 祭祀、歌舞、洞经音乐 各村寨不同
傣族 傣族泼水节 赛龙舟、泼水、歌舞 阳历四月中旬
傣族送龙节 祭祀、歌舞 公历一月
傣族关门节 琰佛塔、歌舞 阳历七月中旬
傣族开门节 串寨、放高升、歌舞 阳历10月中旬
哈尼族 哈尼族阿玛突 祭祀、歌舞、摆街宴 农历二月属龙日
“苦扎扎”(六月年节) 打秋千、摔交、歌舞 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里玛主”节 歌舞、摔交 阳春三月
哈尼族捉蚂蚱节 捉蚂蚱来食用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节 秋千、歌舞 农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龙日/新米节 鋩锣、牛皮鼓,巴乌、四弦琴 农历二月二日
哈尼族米索扎节 秋千、歌舞
哈尼族苗爱拿节 篝火、歌舞 五月上旬
苗族 苗族花山节 爬花杆、芦笙、歌舞 正月
僳僳族 僳僳族澡堂会 温泉沐浴、赛歌 正月初二
僳僳族“盍什”节 吃团圆饭、射弩比赛 正月初一至十五
僳僳族刀杆节 爬刀杆、下火海、丢包、歌舞 二月初八
纳西族 纳西族米拉会/棒棒会 野炊、赛马、歌舞、农具交易 二月初八
纳西族三多节 祭祀、对歌、斗牛 六月二十五日
纳西族骡马大会 物质交流、文体表演 农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
纳西族祭天 祭祀 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
纳西族七月会 物质交流、文体表演 夏历七月中旬
纳西族祭龙节 物资交流、文体表演 正月十五
拉库族 拉祜族库扎节(年节) 象脚鼓舞、对歌 傣历三月底或四月初
拉祜族葫芦节 篝火、歌舞 农历的十月初十
拉祜族祭太阳神 祭祀、歌舞 立夏日
佤族 佤族拉木鼓节 祭祀、歌舞 佤历“格瑞月”/公历12月
布朗族 布朗族冈永节 祭祀、歌舞 四月和九月
独龙族 独龙族卡雀哇(年节) 祭祀、剽牛、歌舞 冬月或正月
景颇族 景颇族目脑纵歌 祭祀、歌舞 农历正月
怒族 怒族年节 敬祖、祭土、歌舞 十二月至次年正月十日
怒族鲜花节 采集鲜花、歌舞 农历三月十五日
阿昌族 阿昌族会街 耍白象、跳象脚鼓舞 农历九月中旬
普米族 普米族“大年”节 荡秋千、赛马、歌舞 腊月初六
普米族转山会 游山、歌舞 五月五日
藏族 藏族草地藏民节/藏历年 赛马、野餐、跳锅庄 农历正月
藏族“花儿”会 对歌 农历六月十四
藏族跳神法会 祭祀、歌舞 藏历除夕
藏族赛马会 赛马 农历五月初五
回族 回族古尔帮节 团拜、宰牲 回历十月
回族开斋节 礼拜、颂经、歌舞 六月
回族肉孜节 减食 五月二十三日
回族宰牲节 宰杀一些牛羊、祭祀 回历的+月十二月
回族圣纪节 *教历的3月12日
基诺族 基诺族特懋克节 歌舞、串寨、打陀螺 基诺历法一月
瑶族 瑶族盘王节 祭祀、歌舞 五月二十九日
瑶族“干巴”节 跳铜鼓舞 十二月下旬
瑶族“夕九节” 歌舞 每年农历的五月二十九日
瑶族“达努”节 歌舞、武术、球赛 农历五月二十九日
瑶族“歌堂”节 男女谈情说爱、唱歌求偶 农历十月十六
瑶族倒稿节 斗牛赛 农历十月十六日
瑶族掌肉待客节 纪念始母密洛院 农历五月二十九日
瑶族“赶鸟”节 对歌 二月初一
瑶族姑娘街 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 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街
壮族 壮族陇端节 戏剧、杂耍、歌舞 六月
壮族六郎节 表达的意思和春节差不多 农历六月初一或七月初一(根据地域不同)
布依族 布依族跳月 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 二月十三日至十五日
布依族三月三 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 每年三月初三
布依族“六月六” 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 六月初六
布依族跳花会 吹嘞友、弹月琴、吹木叶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二十一
水族 水族节日 表达的意思和春节差不多 农历6月初一
德昂族 德昂族泼水节 泼水、歌舞 清明节后7天
德昂族节日
满族 满族颁金节 祭祖、歌舞 十月十三日
蒙古族 蒙古族鲁班节 祭祀、歌舞 四月初二
维吾尔族 萨依勒节 游玩 五月间;六、七月间;八月
白雪节 娱乐活动 每年入冬第一次降雪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2:36
中国民族: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千姿百态,各呈异彩,和睦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为了让海内外读者对中国的少数民族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在国家民委的大力支持下,本版从今天起推出《民族知识百题》专栏,以问答的形式,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知识,敬请垂注。
中国共有56个民族,它们分别是: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相对汉族来说较少,所以习惯上把这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总人口为9056万(1990年中国*人口普查统计数,下同),占全国总人口的8.01%。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也多少不等,其中: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有壮族(1555万);人口在1000万以下100万以上的民族有17个: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人口在100万以下10万以上的民族有15个:僳僳族、佤族、畲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仡佬族、锡伯族;人口在10万以下1万以上的民族有15个: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基诺族;人口在1万以下的民族有7个:高山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在中国县级行政区域都有居住。少数民族除主要聚居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四川、湖南、湖北、吉林、辽宁、黑龙江、海南、重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外,还约有1000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