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 李商隐的 昨夜星辰的内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3:3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3:00
无题
作者: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全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又使其主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和广度,确实是远迈前人的,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类无题诗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3:00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一首《无题》诗能使我们进一步领略了追忆的复杂韵味。
这首诗所描述的诗一段不期而遇的爱意,她发生在一个通宵达旦的宴席上,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了的官场交际活动,从“隔座送钩”、“分曹射覆”看来那个女子是其中一个陪酒歌妓。但正是这个女子,却和李商隐在一片嘈杂之*同享有一份温情。我们还不能把它称之为爱情,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只是一个两情相悦的萌动状态,也许它只表现在一个相互怜惜的眼神中。诗人可能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不一定想知道。一切都平淡如常:饮酒,行令,所有的感受都淹没在嘈嘈杂杂的喧嚣之中。没有表白,没有承诺,也没有任何约定,当应衙的鼓声响起来的时候,一切又都消逝在忙忙碌碌的走马一般的日子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那只是一个温馨的情境,就像已经逝去的星辰和风,只留下一种淡淡的欢喜,一种深切的感动,还有挥之不去的忧伤,使诗人不能放弃。这一切都源于一个温馨的情境。
“身无彩凤双飞翼”,所悲叹的首先是现实的困顿和绝望。李商隐少有才名,得到显要赏识,人生像鼓满了风的帆,锦绣前程历历在目;但一次过于轻率的多少有点功力色彩的联姻,使这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不仅如此,李商隐还不得不背着忘恩负义和首鼠两端的罪责,艰难的前行。李商隐以自己的前途为年轻的冲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多年的艰难的游牧生涯,使得李商隐体验了人生的无常和孤独,成为一个漂泊无根的人。为了抗拒着冷漠无望的现实世界,诗人开始演绎,沉湎于一个又一个的温情体验。而“心有灵犀一点通”,既是指相互赏识、两情相悦,也是指对彼此命运的认同。由此而生发的两情相悦,正是诗人所不断寻觅的自我拯救之道。
但一切都会改变。在“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中,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失落感正被诗人酝酿着,使我们隐约闻到一种悲伤的气息。诗人在第一句重复了两个“昨夜”,他提醒我们这只不过是一种追忆。据“走马兰台”一句推测,这一追忆发生在次日的官衙中。追忆是个人的事情,当诗人进入追忆之中的时候,他摒斥了外在的现实世界,将“走马兰台”的无奈弃之一旁,回归到属于自己的绝对真实之中,所以,它首先是对现实世界的逃避。此外,在一个感情波澜之后,诗人选择追忆,而不是谋划和憧憬,他还表明了诗人就这一件情事本身,已经做出了一个了断,那就是自觉放弃。正是这放弃的选择使我们感到震撼和失落,那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决断。
对这一段温情的放弃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当诗人在自己的脑海里像慢镜回放一样,重新体味着昨天晚上的一切,体味那已然消逝的星光和微风,体味永远伫立在那里的画楼和桂堂时,一切是如此的亲切,每一个细节都不会被遗漏,因为每一个细节都有过深深的感动,这其中更有无限的惋惜和依恋。这是真正的追忆,它不包含有任何希望,这里有生命深处的大绝望。春酒已经饮尽,也许永远不会再有;蜡烛已经熄灭,也许永远不会再次点亮,但那种温润和暖意将永远留在诗人的心中。追忆,使一切嘈杂都隐去,只剩下星光闪烁、微风轻拂,只剩下温暖的酒和摇曳的灯。就像无声电影一样,追忆虚化了昨夜的一切,只有温情,没有情节,因此无法谋划,只能回味。我们只能说,李商隐所希望得到的只是一种虚幻的感受,他自觉地放弃了现实的可能性。但昨夜毕竟美好,令人深情留恋,那么,李商隐如何会心甘情愿的做出放弃的选择呢?“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现实仕途的绝望,人生信念的毁灭,可以通过感性世界来拯救。但在情感世界里,人就一定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吗?李商隐在自己的漂泊生涯里,有过多次的爱情体验,对于李商隐来说,每一次体验,都是一次生命*的燃烧。“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每一个难熬的朝朝夕夕,既意味着对时光的珍惜,也意味着对时光的恐惧。所有的爱情都不会有结果,只留下深深的伤害和痛苦,留下一个个忧伤的追忆。那些毫无希望的爱情,还值得去追求吗?但追求中的那些温馨的生命体验又怎能轻易地舍弃呢?一次次身心俱疲的失败,是的李商隐选择了追忆。追忆是一种退缩,是一种绝望是我追求,也是最后的守护。“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因为结局的“枉然”,所以只能追忆;因为不让任何情节发生,所以只留下追忆,但在追忆中,温情却得到最小心翼翼的守护。对于李商隐来说,追忆已经成为一种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因为现实朝夕变幻,即使艳若娇荷,即使*如火,也终将枯萎消逝,艳丽和*是一种虚假,而虚假后的悲哀才真实,所以,李商隐只能把人生虚拟为一个情境,在这个情境中为自己保留下最值得珍惜的东西。“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将当下刻意演绎为一种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