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什么叫藩镇割据?其特点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3:32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5:31
藩镇割据 [ fān zhèn gē jù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 fān zhèn gē jù ]
唐中叶在边 境和重要地方设置节度使,掌管当地的军事大权。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势力逐渐扩大。有的节度使在其辖区内,扩充军队,委派官吏,征收赋税,不服从唐朝政令,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历史上称这种局面为 藩镇割据。唐后期*与藩镇不断战争,藩镇间也连年攻战,割据局面延续到五代十国,人民惨遭战乱 灾难,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6:49
地方势力不受朝廷管制,各自为王
拥兵自重,与朝廷对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8:24
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这样,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藩镇之间,藩镇和*之间,不断征战,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严重削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力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10:15
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 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政令管辖。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余个,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唐代**屡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此局面延续近两个世纪,至北宋初结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12:23
收藏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
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不料藩镇就是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而藩镇割据基本上是安史之乱的延续;唐亡以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局面,也是藩镇割据的延续。藩镇割据的问题对唐代、五代乃至北宋都产生重大影响。
藩镇割据总是不自觉地把藩镇与割据联系在一起,似乎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已经是四分五裂,气息奄奄,而且也模糊对唐朝中后期一百五十多年的*风潮、经济变革、制度更替以致文学艺术现象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复杂历史笼统地称作藩镇割据。唐代藩镇割据与*的历史,是从安史之乱以后开始,所谓“安史平而藩镇之祸方始”。黄巢起义以后,“天下*而无纪”,接于五代十国,陷于军阀混战的另一番境地。
实际上,从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平定,到唐懿宗在位期间黄巢起义爆发的乾符年间,大约110多年时间里,藩镇的形势是比较稳定的,藩镇数目最多也大体固定在46个左右。

起源
唐代藩镇设立之前,唐朝*在边地上设置有守捉、城、镇、军,总体称为道。711年,贺拔延嗣被任命为凉州(治今甘肃省武威市)都督,为防范吐蕃的入侵,河西藩镇成为唐朝第一个藩镇。
唐玄宗时,开始置有大量的藩镇。例如713年始置幽州藩镇(驻今北京市)节度使与朔方藩镇(驻今宁夏灵武市)节度使。717年置剑南藩镇(驻今四川省成都市)节度使。718年始设置安西四镇节度经略使。至天宝年间,已增至10个节度使(天宝十节度):河西、范阳、陇右、剑南、安西、朔方、河东、北庭、平卢、岭南节度使。伴随着边地藩镇的设立,府兵制逐渐被募兵制所取代,边地置有大量的精兵,共计49万士卒和8万匹战马屯驻边地。
天宝年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与部将史思明起兵反唐,连陷洛阳及长安,唐玄宗奔蜀。而太子李亨得朔方将士的拥立而登基为唐肃宗。期间安氏节节败退,原本降唐的史思明又再次起兵反叛。经过多次的*后,唐朝接受一些安史的部将的投降,任命他们为节度使。这些节度使以河北三镇为最强大,而且更有反抗*之心,后来这些节度使自行世袭,又或由兵变自立,*无法插手,只有追认既成的事实,但这些节度使亦无足够力量叛乱。其余大多节度使也是受唐朝任命。

割据
中唐
泾原兵变
唐德宗时期,河北一带的藩镇叛乱,用来*叛军的一支部队趁势占领京师长安,德宗逃到汉中,用了4年的时间才平定,史称泾原兵变。这虽然是藩镇割据初年的叛乱,但是范围却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