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5: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23:12
她,矮矮的个子,黑黑瘦瘦的,常常梳着两只羊角辫,目光深邃而无光,性格孤僻又不合群。她是我们班级里的小沈,她留给我的印象是:和这个年龄极不吻合。 上课的时候,她只会用两只无神的大眼睛看着你,却从不主动举手。几个星期过去了,我甚至连她的声音都想象不出来。午间、课间休息的时候,其他孩子都聚在一起唧唧喳喳地聊个没完,惟独她只会坐在那只属于她的位置上傻傻地远远地听着,从不参与讨论,好象在她周围的一切与她相隔得非常遥远,就连轻松、快乐的唱游课,她也从不言笑。后来我通过和她奶奶的交流接触了解到,小沈还在三岁时,父母之间的感情就亮起了红灯,家庭矛盾与日俱增,父母之间经常争吵不休,大打出手。在她四岁时,父母之间感情破裂而离婚,孩子随父。于是,我抽空找小沈的父亲谈心。由于父亲工作的特殊性,通常我们都是电话进行沟通,我让他对孩子的情况引起重视,,自觉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孩子已经缺少了母爱,作为父亲,要用一颗爱心去抚育自己的孩子。除了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还应在精神上给孩子“粮食”。实在没空回来,可以通过电话和孩子聊聊叙叙,拉进自己和孩子的距离,两者之间既是辈分关系,又是朋友关系。比如:引发孩子主动参与一些简单的家务活,让孩子说说发生在学校里的趣事,都是孩子和自己缩短距离的契机。孩子健康的心理必须在活动中培养,在交往中得意巩固,因此,每当学校有亲子活动的机会,我就建议小沈父亲参加,这种活动不仅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通过这样的活动,小沈的父亲也感慨道:“孩子变了,和我的话多了,我讲的话她也能听了,对奶奶说的话也不怎么排斥了,我以后还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通过与小沈父亲一段时间的交流与沟通,他逐渐明白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已经自愿参加家长学校。趁热打铁,我就建议他订阅《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希望他趁空暇时间仔细研读,领会要点,从中挖出“宝藏”来。如今能看到小沈跟别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了,能看到她上课主动举手发言了,能看到她笑起来有酒窝的天真脸蛋了……同学们相互之间的聊天和交流,已经不再与她无关了,她会乐于其中,时而拍手,时而欢笑,更可喜的是她还主动向同学请教难题,她已经逐渐从父母离异的阴影中走出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伴随他一生唯一的老师。家长的教育,把本来一张白纸的孩子塑造成了不同素质的人。如今她的父亲正在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开始尝试每周回家两次,而每次回家,和孩子交流的不一定只是学习,更多的是和孩子拉拉家常,交流一天孩子在学校的感受。父亲看到她有点滴进步,就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而不再是不闻不问,哪怕是孩子犯了点小错,父亲都能作出评价,并及时引导。父亲如果工作实在太忙,不能回家,就会给孩子打个招呼,说明情况,但还是会风雨无阻地每天一个电话,这一切的一切,使小沈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被遗忘的孩子,而是一个被人宠着爱着的孩子,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会牵动着父亲的心。由于父亲及时的改变教育方法,使孩子正在向健康人格的轨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