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会无法无天,不给就哭?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1:01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1:43
朋友圈中有这样一位年轻妈妈,天天抱怨自己家儿子调皮不好管教,对9岁的儿子简直就是束手无策,因为她家儿子小小年纪就开始逃学,家里人还没批评他两句就玩起了失踪,一生气就离家出走、彻夜不归,有的时候躲在同学家不回家,搞得她整天都很紧张,干什么事都尽量顺着孩子,生怕孩子一不开心又跑出去很长时间不回家。
其实她家儿子以前也不是这样的,她在一个妈妈交流群里跟大家分享了儿子一步步变成现在这个模样的过程,据她所说,她还有一个3岁大的小女儿,女儿也是闹腾的很,活脱脱的像个假小子,特别调皮,也是很难带。以前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对于大儿子的教育她也是花了很多心思,但是随着小女儿的出生,很多时候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让她心力交瘁,而且她觉得女儿小,应该花更多的时间照顾她,对于大儿子难免有所疏忽。
儿子毕竟也是个年幼的孩子,也会有不懂事的时候,儿子一哭闹她就会心软,毕竟她要把自己的时间分出很多来照顾女儿,对于儿子她也是很愧疚的,所以也希望多给儿子一些爱,对于儿子的要求她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因为她也要腾出时间照顾嗷嗷待哺的女儿,没有太多精力和耐心给儿子讲道理,安抚孩子的情绪,有的时候她也会拒绝孩子的需求,但是儿子一哭她就投降了,久而久之,她一味的妥协和退让也让孩子变得更加的蛮横、任性。
生活中这样的妈妈真的是太多了,很多妈妈都看不得孩子哭,确实有些孩子哭起来会给人一种撕心裂肺的感觉,看着孩子那可怜的小模样,妈妈有时候也不会狠心再坚持所谓的原则,开始做出让步,开始妥协,但是一次两次还好,如果孩子频繁的通过哭闹表达诉求,家长一而再再而三的退让妥协,孩子就会认为只要他哭了,父母一定会满足他的要求,可能会变本加厉。到了这种地步之后,父母再想养出乖巧懂事的孩子就很难了。
大部分孩子在自已的要求没得到满足时都会大哭大闹,这也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可以对孩子进行引导,告诉他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且要告诉他为什么爸妈不能满足他的要求,让他理解家长的苦心,必要的时候可以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让孩子慢慢忘了这件事,如果父母总是轻易妥协,那很容易让孩子摸准家长的软肋,以后类似的事情就会经常发生,父母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严,家长应该摸准孩子的脾气,而不是让孩子摸准家长的脾气,任意妄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1:44
如果他哭闹的时候家长是很生气的看着他,通常只会变本加厉哭。哭只是孩子为了引人注意,让家长妥协的一种手段。
所以说家长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面部表情,不要让孩子觉得他的哭闹成功的引起了你的注意。你可以假装他不存在,心情舒畅的继续做你的事情。
通常这时候孩子会意识到你无视他,然后像膏药一样哭着粘在你身边,甩都甩不掉。 那么就索性让他粘着你。晾个一两分钟,再好像才发现他一样,蹲下来跟孩子目光平视,一脸茫然的问他怎么哭了?接下来考验家长演技的时候到了,面带笑容温和的看着他,拍拍背、抱抱他一脸关切,但切记点到为止。这时候他肯定还在哭,然后就开始假装听力不好,是的,家长开始假装听力不好!
啊?!你说什么?我听不明白啊?可不可以再告诉我一次?啊?!什么?我还是没明白耶!啊?!能不能平静一下,你哭我不明白你要干什么啊?……反复询问,一来孩子小容易分散他的注意力,二来消磨掉他的情绪,慢慢让孩子冷静下来。接着询问他现在愿不愿意说一下怎么了,想要做什么。并且告诉他哭没用的,大人听不懂也不明白,只有你说出来了我们才可以商量。让孩子感受到一丝希望,而不是断然拒绝。
如果孩子可以平静下来表达他的诉求,家长就可以跟他谈判了。不过一定不可以答应他今天提出的要求,也不可以完全拒绝,各退一步。问问看他想不想得到一个很小的奖励(这个奖励一定一定是低于他的期望值和原目标的),并且明确的告诉他这个小奖励是因为成功的停止了哭泣,而不能答应他的要求就是因为一味的哭闹。当然他可以选择小奖励,也可以选择两手空空。
不管最后选择什么都跟他要有一个约定,三天、五天、一星期,视孩子年龄定时限。如果约定的时限内我们可以做到有事商量而不是一个劲儿的哭闹,那么下一次你的奖励就是今天愿望。
循序渐进,慢慢形成认知。1、哭闹解决不了问题,至少在我家。2、不是所有的要求都会被满足,也不是无缘无故就可以得到。也许是今天吃饭吃的好,也许是最近很乖不无理取闹;也许是当家长的小帮手了…………总之想到得到必须得有资格。3、延迟满足,学会等待和期盼。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1:44
我们都喜欢惩罚
天下所有的父母,好像不用教,就自动掌握了惩罚的这项技能,用惩罚来教育孩子。
习惯运用惩罚的父母相信:如果不运用惩罚,孩子会无所顾忌,变得无法无天。
所以,他们觉得惩罚对于教育孩子是必须的。孩子肯定要经历痛苦才会吸取教训,才会做出改变,才会进步。
但是作为父母,有没有发现这样的经历:当孩子被惩罚后,他们还会继续重复同样的错误?
早上起床,该起不来还是起不来。做作业该墨迹还是墨迹。打扫卫生该不干净还是不干净。
我们的惩罚教育好像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惯用。
惩罚可以及时的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惩罚并不能帮助孩子做出长久的改变。
惩罚的不良结果
惩罚能及时的制止不良行为,但是从长远看,惩罚却存在四个严重问题:
1、惩罚剥夺了孩子的责任感,需要父母的监督
惩罚不是引导孩子自己促生责任感和自律,而是依赖*发起的任何改变,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父母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学会自律,主动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然而惩罚依赖于父母的监督和管理。
当父母在孩子身边时,孩子也许能学会控制自己,因为他们害怕父母的惩罚。但是当父母不在时,孩子便会变得无所顾忌,无法无天了。
这跟我们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驰。
你是想培养一个自我负责,不用父母时刻监督的孩子?还是想培养一个只有在父母监督管理下才是一个好孩子的孩子?
2、惩罚让孩子做的更差
你能回忆起当你受到惩罚,感觉不好时,却仍然能高兴地去做一些好事来回应别人的经历吗?
我想没有。
当孩子孩子受到惩罚,感觉不好,情绪消极时,他们不会突然就变的积极的、有建设性的去做父母要求的事。
当孩子因为你的惩罚被*起床时,孩子会连哭带叫,让你给他穿衣服。当孩子因为你的惩罚去写作业时,他会拖拖拉拉,错误连篇。当孩子因为你的惩罚去打扫卫生时,他会随便清扫,打扫的极不干净。
惩罚只会制止不良行为,但并不会让孩子变得更好。
与之相反,只有当人们感觉良好时,才会去做好的事情。
当孩子早上心情愉快时,孩子不用你叫就自己起床了,也许他还有心情帮你做个早饭当孩子心情快乐时,他作业做到又快又好,不用你督促就快速完成。当孩子哼着小曲打扫卫生时,孩子认真负责,打扫每一个角落
3、惩罚转移了孩子对事件本身的反思
惩罚的效果是暂时的,恐惧和强迫只会促使孩子做出短暂的改变来逃避惩罚。一旦一个强加的惩罚结束了,孩子们的“服刑期”就满了,他们会感觉自己从自我责任中释放出来:我已经为我的错误承受了惩罚,我也不用再道歉反思。
比如小明伤害了小李,父母通过惩罚教育了小明。小明会觉得我已经为我的错误行为付出了代价,所以我对小王不会感到愧疚。甚至小明反而会感到憎恨:因为是小李才让我受到的惩罚。小明不会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因为他已经付出了代价。他可能会想下次怎样做到隐蔽点,不会被父母发现。
惩罚让孩子把关注点从行为转移到惩罚本身,他们不在关注自己的行为是否对错,而是考虑如何避免惩罚。
4、惩罚破坏亲子关系
我想没有一个人是喜欢惩罚的把。孩子也一样。
每当孩子被惩罚时,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家庭冲突激烈的时候,孩子哭哭啼啼,父母大吼大叫。
惩罚让父母跟孩子站在了对立面,让亲子关系紧张。而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我们只会听亲人朋友的话,绝对不可能会听敌人的话。而惩罚就是把父母跟孩子往敌人上划分。
可见,惩罚尽管及时制止了不良行为,但是从长远看,却存在着更加严重的问题。我们父母不能仅仅为了当下的片刻安宁而忽视了孩子的长远未来。
避免惩罚的教育方式
那如果没有了惩罚,孩子是不是就会变得无法无天了吗?
不是的,因为我们还有别的更好的教育方式。
记住,不是槽糕让人变得更优秀,而是优秀让人变得更优秀。
具体,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父母要从认识上做出改变。
要想采用避免惩罚的教育,首先父母要从认识上做出转变:失去了惩罚并不会让孩子变得无法无天。
只有当我们从根本意识上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们在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我们才不会产生惩罚的思维本能,跳出惩罚的思维框架,寻找更合适的教育方式。
其次,发现孩子的优秀,用优秀引导孩子
人们天生有追求优秀的内在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当低级需求满足后,人必然要追求更高一级的需求。而对于归属感、尊重和成就感,这些内在需求,是人们自始至终都需要的。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人自然而然的要求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任何人做任何事都做到越来越好,从来没有说想做的越来越差的。
所以,当孩子犯错后,我们要发现孩子的其中的闪光点,用其闪光点来克服其缺点。
比如孩子经常写作业墨迹,今天突然写作业积极了一点,父母就应该及时的表扬肯定,看到孩子的进步。只要父母经常的积极肯定,孩子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最好,不要聚焦于惩罚,而应该聚焦于如何变得更好
当孩子犯错后,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变得更好,避免将来再发生这样的事情,而不是执着于给孩子什么惩罚。只有当我们聚焦于问题时,我们才会解决问题。
因此,当问题出现后,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反思,这问题时怎么产生的?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下次我们应该怎样避免?为了弥补这次错误,你可以采取什么补救措施?
只有当我们跟孩子一起聚焦于问题时,孩子才不会抵触我们,因为我们是跟孩子站一条线上,是在共同的面对问题。
总结
惩罚尽管能及时的制止眼前问题,但是从长远看,惩罚造成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更多,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谨慎运用惩罚。
记住,不是槽糕让我们变得更优秀,而是优秀让我们变得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