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1:0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3:26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而中华文化的传播媒介丰富,尤其在书中到处能看到中华文化的缩影。文体中涵中华文化。从古代到近代的中国文学著作,其文体大多为文言文形式,而这种形式至今仍被人们关注。文言文的文章在教材中增多,而文言文也成为了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方面。书的这一文体,包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无论是《论语》、《史记》还是《红楼梦》、《聊斋志异》都从中渗透出一股源远流长的文化精髓。诗歌也是一个很平常的文体,但中国的古诗另有一番文化的内涵。无论是《诗经》、《楚辞》中的古体诗,还是《唐诗三百首》中的近体诗,都有一股浓浓的中国味道,文化也随之展现于世人眼前。中国的文体多样,在书中,则能尽收眼底,从书中,使人不禁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书中艺术涵中华文化。艺术是一个反映文化的重要方式,而其载体之一,就是书。《天工开物》,让人感叹年味的美妙;《衣装秘语》揭开了中国装饰的奥妙。也许,在这些书中,艺术是主体,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华文化暗藏其中,工艺美术是中华文化,年画是中华文化,服饰也是中华文化。不久前,听到一则新闻:一位上海女士,想将其设计的旗袍以及旗袍表演团队带到欧洲、美洲等地区。但她没有考虑到旗袍早已在世界各地传播,唐人街上到处可以看到穿旗袍的蓝眼睛金发女郎。而这一切不仅在于海外华侨的贡献,更多的在于书的作用。书的传播使中华文化的传播更进一步,而中华文化的艺术魅力也会永藏于书中。文化人传播中华文化。读到文化人,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中国历史上许多有名的诗人作家。从《小说老子》、《说李白》到《鲁迅评传》、《余秋雨人生哲言》都可领略一代代文化人所折射出的中华文化。人是一个国家的代表,璀璨的中华文化也像这些文化人一样不断发展完善。中华文化,一个底蕴深厚的名词,而从书中,我们可以不断吸取文化的养料,懂得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修养自己,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从书中,我们感受中华文化,我们理解中华文化,我们为中华文化而自豪。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3:27
读过很多,我觉得最好玩有趣的是《宋词》。喜欢宋代文人背后的风流轶事,也喜欢宋代文人被流放后的旷达,还有那么一点点狂气。多情似柳永,“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旷达似东坡,走哪儿吃哪儿,还有一点狂气“老夫聊发少年狂”当然,他们的词里有离愁别绪,也有踌躇满志,也有儿女情长,也有风花雪月……很真实,即使隔了漫长的岁月依然真实,也很美,平仄相合的一种美,回味无穷的美。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3:27
《素问》吧,到现在还有读读《素问》的习惯,主要是这个思想,阴阳的思维太微妙了,这本书对我的意思已经不是一本普通的医书,而是一本汇聚阴阳五行辩证思维的经典之作,膜拜,举个例子 第二篇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就告诉我们要顺从四时来养生,顺从万物的规律来照顾自己的身体,动静结合,仔细想想之后也告诉我们自然的道理,万物皆有阴阳,有进退,顺万物发展的趋势,趋利避害,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道德经上善若水有异曲同工之妙。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3:28
看了好几遍的《诗经》,这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自古中国就是一个诗的国度,数千年前的春秋时代就产生了许多民歌,流传下来集成了这部《诗经》,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国最前沿的古文化典籍,更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3:28
《孙子兵法.》,篇幅长了点,要能背诵。 汉人几千年的狡猾不被儒家忽悠的精华就在这本书里了。读完这本,就能理解为什么在海外汉人不遵守他们提出的“夷入夏则夏”,积极融入当地,而要顽固的坚持汉族文化了。 小时候不用理解,到了成年,随时可以想起来,对自己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