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有何积极作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3:02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8:03
昭君个人既是“和亲使者”,对于这种和平局面的出现,自然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的历史作用至少有以下三点:
其一,昭君出塞是汉匈双方由战争*转向和平*的产物,此后五六十年没有发生互相仇杀的战争。因此,无论是汉朝还是匈奴,都非常重视这次和亲。呼韩邪单于号昭君为“宁胡阏氏”(颜师古曰:“言胡得之,国以安宁也。”)就证明了这一点。汉元帝为了纪念这次大事特改元“竟宁”(边境安宁),也证明了这一点。此外,1954年在内蒙古包头附近麻池乡汉墓中发现了印有“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文字的瓦当。据考古工作者鉴定,是西汉末叶制造的。还有传世的单于和亲砖,上面也印有“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文字,和瓦当上的文字几乎完全相同,可能是同一时代制造的。如果这些砖瓦确属西汉末叶的遗物,那一定是为纪念昭君出塞而制作的,因为这个时期只有这么一次和亲。
汉朝和匈奴如此重视这次事件,足见昭君出塞对当时*产生的巨大影响及其历史作用。
其二,从《后汉书》的记载看,昭君是由于“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的。在临辞大会上,她又是那样“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看来,她不是*遣嫁,至少没有哭哭啼啼。当然,现在还没有历史资料可以证明,当时她是抱着为实现汉匈和好的愿望而出塞的,她的动机很纯净,目的也很明确。这是不能妄加臆断的。但是,历史也没有记载她象细君公主那样,到乌孙后愁悲作歌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鹤兮归故乡。”而是和呼韩邪单于生了一个儿子伊屠智牙师。特别在呼韩邪死后,按照匈奴习俗,复株累若鞮单于要求复尚昭君公主,成帝勅令她“从胡俗”时,她忍受了汉族人不能接受的纲常伦理,而做了后单于的阏氏,并且生了两个女儿。我们可以想象,她当时经历了怎样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服从了大局的需要。我们不能不说,为了和平安宁,昭君忍辱作出了某种牺牲,而对巩固历史上的那段和平局面起过一定的作用。我们当然不知道昭君当时具体的思想认识,但她的行动说明她为两个民族的友好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文艺作品的《王昭君》,曹禺根据历史真实的记载加以想象,补足了产生人物行为的思想活动。他对一段简略的历史资料反复咀嚼,啜其英华,按照人物可能有的思想(当然也必须反映当今社会的时代精神),塑造了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我以为这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想象与虚构,是对历史事件和具体人物精神内蕴深入开掘的结果,是艺术的真实,也不违背历史的真实。因而不能轻率地说是拔高了古人。
其三,昭君出塞,不仅巩固了汉与匈奴的友好关系,加强了匈奴与汉的贸易交往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两个民族的互相学习,而且,还以身谱史,播下了两个民族长久友好的种子。
王昭君死后,一直到王莽执政期间,汉与匈奴双方还在利用王昭君的关系来缓和民族之间的矛盾。昭君的女儿、女婿、外孙继续为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而努力奔走。史载汉平帝时(公元1至5年),王莽曾邀请王昭君长女须卜居次云访问长安。王莽执政后,推行一种分化匈奴人的*(大分匈奴为十五单于),又要把大汉习俗强加于匈奴人(如强制匈奴单于改用汉式单名),特别是为了确立他的*对匈奴的*统属关系而更换“匈奴单于玺”为“新匈奴单于章”,以及妄斩匈奴侍子登,使双方的关系非常紧张。发展到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以后,匈奴单于遂发兵进扰,王莽也准备以三十万兵马进行反击。双方剑拔弩张,其势一触即发。这时,昭君的女儿云、女婿须卜当挺身而出,设法弥合。始建国五年(公元13年),乌珠留单于死,云、当欲与汉和亲,又素与咸友好,见王莽曾拜咸为孝单于,故越舆而立咸(舆与咸皆为乌珠留单于之弟)为乌累若鞮单于。乌累既立,云、当劝他与汉和亲。天凤元年(公元14年),云、当派人到西河虎猛制虏塞下求见和亲侯王歙。王莽派王歙和他的弟弟展德侯王飒(歙、飒俱为昭君之兄子)使匈奴,贺单于初立,并赠黄金、衣被、缯帛。在云、当的斡旋及单于的努力下,汉匈关系又出现了一线光明。但因“其后莽复欺诈单于,和亲遂绝”。天凤二年(公元15年),王莽遣王歙与五威将王咸等送还前所斩匈奴侍子登,单于派云、当子男大且渠奢(即须卜奢)等至塞迎接。后来,汉封须卜当为后安公,当子须卜奢为后安侯。天凤五年(公元18年),乌累单于死,弟左贤王舆立,为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匈奴谓“孝”曰“若鞮”。自呼韩邪后,与汉亲密,见汉諡帝为“孝”,慕之,故皆为“若鞮”。这也是昭君和亲的一点影响。)为了再次争取汉匈关系的和好,匈奴单于又派遣须卜居次云及其婿须卜当,儿子须卜奢,还有王昭君次女当于居次的儿子醯椟王(醯椟王中途回匈奴)再度出使长安。王莽并把他的庶女陆逮公主王捷嫁给须卜奢。想出兵辅立须卜奢为匈奴单于。恰在这时,王莽被杀,云、奢亦死。
从这段历史发展来看,汉匈双方都在利用王昭君的亲属,如女儿、女婿、外孙等充当*交往的代表,可见昭君出塞在汉匈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深远的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8:03
加强了并巩固了两个民族的和睦相处。昭君个人既是“和亲使者”,对于这种和平局面的出现,自然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的历史作用至少有以下三点:
其一,昭君出塞是汉匈双方由战争*转向和平*的产物,此后五六十年没有发生互相仇杀的战争。因此,无论是汉朝还是匈奴,都非常重视这次和亲。
其二,从《后汉书》的记载看,昭君是由于“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的。
其三,昭君出塞,不仅巩固了汉与匈奴的友好关系,加强了匈奴与汉的贸易交往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两个民族的互相学习,而且,还以身谱史,播下了两个民族长久友好的种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8:04
日召君出塞为汉匈关系播下和平友好的种子
昭君死后她的女儿、女婿,按照其生平之志,继续为汉匈友好往来而努力奔走。尽管后来王莽时的汉匈关系*有变,双方曾调兵遣将,大有剑拔弩张之势,但是最后还是由昭君的后人又一次促成了和平友好关系的继续发展。如:公元前13年乌珠留单于死,昭君之子及婿云,当
欲与汉和亲,而此二人素与咸友好,故越舆而立咸(舆与咸均为乌珠留之弟)为乌累若鞋单于。而乌累既立后,便按照云、当二人之意派人求见汉和亲侯王吸,而王莽也派就赴匈奴,贺乌累单于立,在云、当的斡旋及单于的努力下,使紧张的汉匈关系复现光明,虽未完全成功,但尽了最大努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8:04
在解决民族问题上开辟的一条新的道路,提供的新的解决方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8:05
是两国和平了近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