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3 03:4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19:34
意思是有学问的人不一定都要去做官,但为官者必须要努力学习。
出处:荀况《荀子·大略》第二十七篇
原文: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能而居之,诬也;无益而厚受之,窃也。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
翻译:君子进取做官的,这样能增加*的声誉而减少民众的忧虑。没有才能而身处官职的,是欺骗;没有才能而享厚俸的,是偷窃。学习的人不一定是在做官,而做官的人一定要去学习。
扩展资料: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是说有学问的人不一定都要去做官,但为官者必须要努力学习。此语令人想到中国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
“学而优则仕”出自荀子的祖师爷孔子的高足子夏之口,原话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但后世尤其是科举制出现之后,大多数中国人从功利主义出发,直接将其省略为“学而优则仕”,进而望文生义地将其曲解为“读书做官论”。
其实这里的“优”,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优秀、好”的意思,而是“有余力”之意。所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应该是:“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这句话是对孔子教育方针和办学目标的高度概括,体现了孔子强烈的入世精神。
这里所谓的“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问,还有道德修养。在孔子看来,个人的学问修养是“出仕”的基础,因而,为官从政者,有精力和时间,就应该潜心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而个人的知识学问及道德修养达到有余力的情况下,则可为官从政。
荀子和孔子一样,强调的都是“学”是“仕”的前提和基础。为官从政不是为学的唯一目标,但是为官者却不能自以为达到了目的就停止“为学”,反而要继续学习、提高修养,方可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如果才学不胜而享厚俸,则无异于行骗盗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19:34
原文: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能而居之,诬也;*而厚受之,窃也。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
释义:读书人不一定都要做官,但为官者必须坚持学习以不负平生所学。
典出:《荀子·大略》
作者:荀子
荀子在这段话里提到了三种人,“君子”、“学者”和“仕者”。古人讲“学而优则仕”,学者是很可能转化为仕者的,但是无论学者还是仕者,要达到君子的境界,并不容易。荀子认为,君子出来做官,应该让君王的声誉更好,同时也减少治下百姓的民生愁苦。如果做不到这点,还占据官位,那就是欺骗;没有做官的能力还享受丰厚的俸禄,无异于盗窃。因此,*应该提高学习能力,为国家、百姓做实事,真正做到“不负所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19:35
做学问的不必都去做官,而为官者必须要学习.作者是荀子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19:36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意思是,做学问的不必都去做官,而为官者必须要学习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19:36
荀子说:“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意思是,做学问的不必都去做官,而为官者必须要学习。《荀子·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