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棍棒教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1:0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4:35
作为“棍棒教育”曾经的受害者来强答一波。
提起“棍棒教育”,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句俗语——“棍棒底下出孝子”。多数中国人会相视一笑,儿时挨打的记忆、为人父母后痛下打手的记忆统统涌上心头,五味杂陈。 而中华文化的教育历史中,“棍棒教育”是家长*,更确切的是父权*的产物。民间耳熟能详的明传奇《绣襦记》有郑元和被其父活活打死一节;小说《红楼梦》里贾政打宝玉的情节更是鸡飞狗跳,宝玉虽然没有伤了性命,但也养了一个多月。家长*带来父权的绝对威严,父亲平日高高在上,对儿子冷漠疏离,在他们看来,儿子不按自己设定的轨迹成长,离经叛道,就是忤逆。一旦儿子犯错,不分青红皂白便是一顿打,发泄完毕,又撂开手不管。 “棍棒教育”的野蛮武断,早已为教育家所诟病。孔子素来提倡“因材施教”,后人对此多有继承;封建制度被推翻后,家长*作为其中重要的弊病被予以否定,取而代之的是人人自由平等的观念。但制度容易推翻,观念难以迅速转变,家长*余韵犹存,“棍棒教育”阴魂不散。2011年,“狼爸”萧百佑凭借其“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理念以及四个孩子中三个考进北京大学的事实火了。虽然民间私下的打孩子行为并不少见,但家长多半抱有不得已为之的态度,“狼爸”以此作为教育心得并加以推广,不免一石激起千层浪。 但是“棍棒教育”真的有效吗? 我认为:适当体罚孩子,让他明白做错事情应当承担责任,并学会承受压力,是有好处的,但是一定要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适度原则 第二:及时原则 第三:隐蔽原则 另外,打完以后要爱抚,讲道理,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打他是为他好;孩子受到惩罚改正错误以后,爸爸妈妈要适时地对孩子进行言语和行动上的肯定,不要让孩子感到自己不受重视了、被冷落了。爸爸妈妈要让孩子明白,他之所以受到惩罚,并不是他因为他是个坏孩子,并不是爸爸妈妈不喜欢他,而是他这件事情做的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