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生平及对她的评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1:2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12:15
1.生平简介:
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
水人,唐初工部尚书武士huo的女儿,
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家。性
巧慧,多权术。
637 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武
氏以美貌应召人宫,始为才女,赐号武
媚,时年14岁。649年,太宗死,入感
业寺别发为尼。时王皇后正与萧淑妃争
宠,决计利用武媚的美貌,转移高宗对
萧氏的厚宠。遂令武氏暗中蓄发,献给
高宗,封为宸妃。翌年生是长子李弘,
晋为昭仪。
武氏再次入宫,得力于王皇后,开
始对王皇后卑躬屈节,极力奉承。她知
道王皇后与萧淑妃有矛盾,便联合王皇
后,夺去高宗对萧氏的宠爱。当萧氏失
宠后,她认为自己要当六宫之主,必须
把王皇后打下去。654 年,武昭仪产下
一女儿,深得高宗喜爱。有一天,王皇
后闲得无聊,到昭仅宫中逗小公主玩了
一回,然后离去。武氏在王皇后来时,
她故意避开,及王皇后离去,将小公主
弄死,嫁祸于王皇后。655 年,王氏被
诬以杀死小公主的罪名,废去后位,立
武氏为皇后。此后又生了三子一女:李
贤(章怀太子)、李显中宗)、李旦
(睿宗)和太平公主。足见其专宠之地
位。
武氏自立为皇后之后,开始参预朝
政,与高宗并称“二圣”。683 年,高
宗死,李显继位为中宗,尊武氏为皇太
后,由太后临朝称制。翌年,废李显为
庐陵王,立李旦为睿宗,武太后掌实
权。690 年,废李旦自立为则天皇帝,
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
周”。
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
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
容人纳谏。在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
世”打下基础。但是,武则天*害王后
萧妃,杀害亲子,大封武氏诸王,重用
酷吏,严刑峻法,冤狱丛生,受到历史
的谴斥。
705 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
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
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
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
后。”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
之一。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全唐
诗》等录有其诗58首,多为庙堂祭奠之
作,然也间有记游抒情诗篇,其《如意
娘》诗云: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
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
裙。
作为女皇的武则天,是一个铁腕人
物,给人留下女中须眉的印象,然作为
女人,也有情意缠绵,柔情若水的一
面,于此诗可见。
武则天还有《腊日宣诏幸上苑》诗
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首诗后来流传为一个故事,说武
则天于某年冬游上苑,令花神催开百
花,花神奉旨,百花齐放,唯牡丹傲
骨,独不奉诏。武后大怒,贬之洛阳,
“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为冠首。”
(高承:《事物纪原》卷十《牡
丹》)。案此诗写于691年,是武则天
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诗》于
此诗题解云:“天授二年,腊,卿相欲
诈称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
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
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后
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
也。”此说较为可信,所谓今花神催开
百花,乃出于*宣传的需要,实先有
所布置。
据《新唐书·艺文志》录有武则天
《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务已
佚。令人辑有《武则天集》行于世。
2. 对武则天的评价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皇帝,历史上也只有一个武则天。可是
千百年来,人们对她的评价尽管有赞叹,可总离不开贬责。但以愚之见,那些贬责很多都是无中生有,强加之罪。
人们总说武则天是个热衷与权利的女人,为了权力不择手段,是个野心勃勃的阴谋
家,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武则天14岁入宫,正值青春年华,美丽聪慧,却得不到太宗的宠爱,屈膝当了10多年才人,太宗死后,又被遣送到感业寺当了5年的尼姑,她怎
能不感叹上天的不公?所幸的是,在当才人时她认识了李治,并使这个未来的帝皇对
她死心踏地,在登基后把她从感业寺接了出来,立为昭仪。
武则天这样聪慧的女人在等了李治多年后,怎甘心只当个昭仪?十几年的宫廷生活,让她深知后宫的残酷,为了自保,更为了满足她压抑在心底十几年的*,她必须取得皇后的位置。李治是个多情而又懦弱的男人,他对比他大几岁的武则天几乎是
言听计从。从感业寺出来仅一年,她就挤走了王皇后,并由此开始了她的权力生涯。
李治不但懦弱,而且根本不善于治国。当他发现武则天的才干和魄力后,几乎把
所有的政务都交给了她,武则天也乐在其中---没有几个人会对权力说不!尤其是武则天这种有才能的女人,在那种封建的时代,更会捉住一切机会。
李治死后,武则天的“靠山”倒了,那些之前对她暗怀不满,却畏于李治的默许而不敢公然反抗的臣子必然有所动静。武则天断然不会让权。这个被养大了胃口的的女人勇于挑战封建陋俗,自己称帝。这是武则天的前半生,不断挑战封建,不断巩固自己权力的时期。
称帝后,武则天精图励治,善用人才,把整个国家管理得仅仅有条,不愧为一个
英明的皇帝,。纵观历史,少有人比与其媲美。
然而人们在评价她时,总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些,而把目光放在其他地方,比如说她
*的管治和淫乱的私生活。须知,武则天再怎么厉害,仍是个女人。在女人被极端压抑的年代,她的称帝实属大逆不道,不管她把国家管理得如何,她仍是许多人的眼中钉。于是,她不得不采取高压*,以图国家的安定,这实在是不得已的下下之策。至于她的私生活,其实是小问题,只是许多人不能容忍一个女人居然也有“三妻四妾”而故意污蔑。武则天也是个人,并且是个大胆的女人,她为什么不能拥有对情感对性的*?也许正是她的身分使她觉得心灵空虚,在国事之余,不得不把精力转向,只是调剂罢了,再说,她的男宠也不多吧?只有薛怀义和张易之兄弟等几个而已,比起历代帝皇的三千粉黛根本算不了什么。从另一方面来说,她养男宠也是在昭告世人她的皇威,显示自己的权力和男人一样。
总之,武则天是个英勇有为的帝皇,一个敢做敢当的女人,是那个时代无与伦比的
一道风景线。也许有人会质疑我,因为武则天曾亲手掐死自己的女儿。关于这一点,我实在找不到什么来替她辩护,我只能说也许宫廷里的残酷生存竞争*得她不得不如此,必经没有哪个女人恨自己的女儿。再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谁没有缺点呢?
以上只是我个人对武则天的简单评价,哪位看倌对她有更深刻的看法,可以拿出来交流交流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12:16
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书武士huo的女儿,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家。性巧慧,多权术。
637 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武氏以美貌应召人宫,始为才女,赐号武媚,时年14岁。649年,太宗死,入感业寺别发为尼。时王皇后正与萧淑妃争宠,决计利用武媚的美貌,转移高宗对萧氏的厚宠。遂令武氏暗中蓄发,献给高宗,封为宸妃。翌年生是长子李弘,晋为昭仪。
武氏再次入宫,得力于王皇后,开始对王皇后卑躬屈节,极力奉承。她知道王皇后与萧淑妃有矛盾,便联合王皇后,夺去高宗对萧氏的宠爱。当萧氏失宠后,她认为自己要当六宫之主,必须把王皇后打下去。654 年,武昭仪产下一女儿,深得高宗喜爱。有一天,王皇后闲得无聊,到昭仅宫中逗小公主玩了一回,然后离去。武氏在王皇后来时,她故意避开,及王皇后离去,将小公主弄死,嫁祸于王皇后。655 年,王氏被诬以杀死小公主的罪名,废去后位,立武氏为皇后。此后又生了三子一女:李贤(章怀太子)、李显中宗)、李旦(睿宗)和太平公主。足见其专宠之地位。
武氏自立为皇后之后,开始参预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683 年,高宗死,李显继位为中宗,尊武氏为皇太后,由太后临朝称制。翌年,废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睿宗,武太后掌实权。690 年,废李旦自立为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
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在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打下基础。但是,武则天*害王后萧妃,杀害亲子,大封武氏诸王,重用酷吏,严刑峻法,冤狱丛生,受到历史的谴斥。
705 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全唐诗》等录有其诗58首,多为庙堂祭奠之作,然也间有记游抒情诗篇,其《如意娘》诗云: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作为女皇的武则天,是一个铁腕人物,给人留下女中须眉的印象,然作为女人,也有情意缠绵,柔情若水的一面,于此诗可见。
武则天还有《腊日宣诏幸上苑》诗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首诗后来流传为一个故事,说武则天于某年冬游上苑,令花神催开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齐放,唯牡丹傲骨,独不奉诏。武后大怒,贬之洛阳,“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为冠首。”(高承:《事物纪原》卷十《牡丹》)。案此诗写于691年,是武则天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诗》于此诗题解云:“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后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此说较为可信,所谓今花神催开百花,乃出于*宣传的需要,实先有所布置。
据《新唐书·艺文志》录有武则天《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务已佚。令人辑有《武则天集》行于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12:16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拼音:zhào,音同『照』),取意“日月当空”(有另一种写法,瞾,取其“双目当空”之意)。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不是唐。她是武士彠的第二个女儿,母亲为杨氏。
她是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入感业寺出家为尼姑。但宫中权斗使她成了唐高宗李治的昭仪,655年立为皇后。号“天后”,参与朝政,时与高宗并称“二圣”。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高宗死后,她把持朝政。
6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洛阳为神都,国号为周,史称南周或武周。
武氏执政其间由於宠信酷吏,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於她拥有男嫔妃,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但也是她开创了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
武氏晚年希望儿子李显改武姓可以继位,但李显的软弱使她放心不下。直到后期武氏病重,朝臣推举李显继位,并复辟唐朝,武周亡。
705年去世时发遗诏:
“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1994年,人们为了纪念她,把金星上的一座环形山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12:17
最欣赏她的是,“无字碑”是非功过让后人评说,不象很多皇帝,生前作威作福,死后依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12:17
女人的自强的典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12:15
1.生平简介:
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
水人,唐初工部尚书武士huo的女儿,
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家。性
巧慧,多权术。
637 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武
氏以美貌应召人宫,始为才女,赐号武
媚,时年14岁。649年,太宗死,入感
业寺别发为尼。时王皇后正与萧淑妃争
宠,决计利用武媚的美貌,转移高宗对
萧氏的厚宠。遂令武氏暗中蓄发,献给
高宗,封为宸妃。翌年生是长子李弘,
晋为昭仪。
武氏再次入宫,得力于王皇后,开
始对王皇后卑躬屈节,极力奉承。她知
道王皇后与萧淑妃有矛盾,便联合王皇
后,夺去高宗对萧氏的宠爱。当萧氏失
宠后,她认为自己要当六宫之主,必须
把王皇后打下去。654 年,武昭仪产下
一女儿,深得高宗喜爱。有一天,王皇
后闲得无聊,到昭仅宫中逗小公主玩了
一回,然后离去。武氏在王皇后来时,
她故意避开,及王皇后离去,将小公主
弄死,嫁祸于王皇后。655 年,王氏被
诬以杀死小公主的罪名,废去后位,立
武氏为皇后。此后又生了三子一女:李
贤(章怀太子)、李显中宗)、李旦
(睿宗)和太平公主。足见其专宠之地
位。
武氏自立为皇后之后,开始参预朝
政,与高宗并称“二圣”。683 年,高
宗死,李显继位为中宗,尊武氏为皇太
后,由太后临朝称制。翌年,废李显为
庐陵王,立李旦为睿宗,武太后掌实
权。690 年,废李旦自立为则天皇帝,
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
周”。
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
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
容人纳谏。在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
世”打下基础。但是,武则天*害王后
萧妃,杀害亲子,大封武氏诸王,重用
酷吏,严刑峻法,冤狱丛生,受到历史
的谴斥。
705 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
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
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
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
后。”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
之一。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全唐
诗》等录有其诗58首,多为庙堂祭奠之
作,然也间有记游抒情诗篇,其《如意
娘》诗云: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
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
裙。
作为女皇的武则天,是一个铁腕人
物,给人留下女中须眉的印象,然作为
女人,也有情意缠绵,柔情若水的一
面,于此诗可见。
武则天还有《腊日宣诏幸上苑》诗
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首诗后来流传为一个故事,说武
则天于某年冬游上苑,令花神催开百
花,花神奉旨,百花齐放,唯牡丹傲
骨,独不奉诏。武后大怒,贬之洛阳,
“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为冠首。”
(高承:《事物纪原》卷十《牡
丹》)。案此诗写于691年,是武则天
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诗》于
此诗题解云:“天授二年,腊,卿相欲
诈称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
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
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后
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
也。”此说较为可信,所谓今花神催开
百花,乃出于*宣传的需要,实先有
所布置。
据《新唐书·艺文志》录有武则天
《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务已
佚。令人辑有《武则天集》行于世。
2. 对武则天的评价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皇帝,历史上也只有一个武则天。可是
千百年来,人们对她的评价尽管有赞叹,可总离不开贬责。但以愚之见,那些贬责很多都是无中生有,强加之罪。
人们总说武则天是个热衷与权利的女人,为了权力不择手段,是个野心勃勃的阴谋
家,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武则天14岁入宫,正值青春年华,美丽聪慧,却得不到太宗的宠爱,屈膝当了10多年才人,太宗死后,又被遣送到感业寺当了5年的尼姑,她怎
能不感叹上天的不公?所幸的是,在当才人时她认识了李治,并使这个未来的帝皇对
她死心踏地,在登基后把她从感业寺接了出来,立为昭仪。
武则天这样聪慧的女人在等了李治多年后,怎甘心只当个昭仪?十几年的宫廷生活,让她深知后宫的残酷,为了自保,更为了满足她压抑在心底十几年的*,她必须取得皇后的位置。李治是个多情而又懦弱的男人,他对比他大几岁的武则天几乎是
言听计从。从感业寺出来仅一年,她就挤走了王皇后,并由此开始了她的权力生涯。
李治不但懦弱,而且根本不善于治国。当他发现武则天的才干和魄力后,几乎把
所有的政务都交给了她,武则天也乐在其中---没有几个人会对权力说不!尤其是武则天这种有才能的女人,在那种封建的时代,更会捉住一切机会。
李治死后,武则天的“靠山”倒了,那些之前对她暗怀不满,却畏于李治的默许而不敢公然反抗的臣子必然有所动静。武则天断然不会让权。这个被养大了胃口的的女人勇于挑战封建陋俗,自己称帝。这是武则天的前半生,不断挑战封建,不断巩固自己权力的时期。
称帝后,武则天精图励治,善用人才,把整个国家管理得仅仅有条,不愧为一个
英明的皇帝,。纵观历史,少有人比与其媲美。
然而人们在评价她时,总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些,而把目光放在其他地方,比如说她
*的管治和淫乱的私生活。须知,武则天再怎么厉害,仍是个女人。在女人被极端压抑的年代,她的称帝实属大逆不道,不管她把国家管理得如何,她仍是许多人的眼中钉。于是,她不得不采取高压*,以图国家的安定,这实在是不得已的下下之策。至于她的私生活,其实是小问题,只是许多人不能容忍一个女人居然也有“三妻四妾”而故意污蔑。武则天也是个人,并且是个大胆的女人,她为什么不能拥有对情感对性的*?也许正是她的身分使她觉得心灵空虚,在国事之余,不得不把精力转向,只是调剂罢了,再说,她的男宠也不多吧?只有薛怀义和张易之兄弟等几个而已,比起历代帝皇的三千粉黛根本算不了什么。从另一方面来说,她养男宠也是在昭告世人她的皇威,显示自己的权力和男人一样。
总之,武则天是个英勇有为的帝皇,一个敢做敢当的女人,是那个时代无与伦比的
一道风景线。也许有人会质疑我,因为武则天曾亲手掐死自己的女儿。关于这一点,我实在找不到什么来替她辩护,我只能说也许宫廷里的残酷生存竞争*得她不得不如此,必经没有哪个女人恨自己的女儿。再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谁没有缺点呢?
以上只是我个人对武则天的简单评价,哪位看倌对她有更深刻的看法,可以拿出来交流交流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12:16
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书武士huo的女儿,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家。性巧慧,多权术。
637 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武氏以美貌应召人宫,始为才女,赐号武媚,时年14岁。649年,太宗死,入感业寺别发为尼。时王皇后正与萧淑妃争宠,决计利用武媚的美貌,转移高宗对萧氏的厚宠。遂令武氏暗中蓄发,献给高宗,封为宸妃。翌年生是长子李弘,晋为昭仪。
武氏再次入宫,得力于王皇后,开始对王皇后卑躬屈节,极力奉承。她知道王皇后与萧淑妃有矛盾,便联合王皇后,夺去高宗对萧氏的宠爱。当萧氏失宠后,她认为自己要当六宫之主,必须把王皇后打下去。654 年,武昭仪产下一女儿,深得高宗喜爱。有一天,王皇后闲得无聊,到昭仅宫中逗小公主玩了一回,然后离去。武氏在王皇后来时,她故意避开,及王皇后离去,将小公主弄死,嫁祸于王皇后。655 年,王氏被诬以杀死小公主的罪名,废去后位,立武氏为皇后。此后又生了三子一女:李贤(章怀太子)、李显中宗)、李旦(睿宗)和太平公主。足见其专宠之地位。
武氏自立为皇后之后,开始参预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683 年,高宗死,李显继位为中宗,尊武氏为皇太后,由太后临朝称制。翌年,废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睿宗,武太后掌实权。690 年,废李旦自立为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
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在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打下基础。但是,武则天*害王后萧妃,杀害亲子,大封武氏诸王,重用酷吏,严刑峻法,冤狱丛生,受到历史的谴斥。
705 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全唐诗》等录有其诗58首,多为庙堂祭奠之作,然也间有记游抒情诗篇,其《如意娘》诗云: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作为女皇的武则天,是一个铁腕人物,给人留下女中须眉的印象,然作为女人,也有情意缠绵,柔情若水的一面,于此诗可见。
武则天还有《腊日宣诏幸上苑》诗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首诗后来流传为一个故事,说武则天于某年冬游上苑,令花神催开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齐放,唯牡丹傲骨,独不奉诏。武后大怒,贬之洛阳,“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为冠首。”(高承:《事物纪原》卷十《牡丹》)。案此诗写于691年,是武则天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诗》于此诗题解云:“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后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此说较为可信,所谓今花神催开百花,乃出于*宣传的需要,实先有所布置。
据《新唐书·艺文志》录有武则天《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务已佚。令人辑有《武则天集》行于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12:16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拼音:zhào,音同『照』),取意“日月当空”(有另一种写法,瞾,取其“双目当空”之意)。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不是唐。她是武士彠的第二个女儿,母亲为杨氏。
她是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入感业寺出家为尼姑。但宫中权斗使她成了唐高宗李治的昭仪,655年立为皇后。号“天后”,参与朝政,时与高宗并称“二圣”。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高宗死后,她把持朝政。
6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洛阳为神都,国号为周,史称南周或武周。
武氏执政其间由於宠信酷吏,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於她拥有男嫔妃,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但也是她开创了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
武氏晚年希望儿子李显改武姓可以继位,但李显的软弱使她放心不下。直到后期武氏病重,朝臣推举李显继位,并复辟唐朝,武周亡。
705年去世时发遗诏:
“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1994年,人们为了纪念她,把金星上的一座环形山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12:17
最欣赏她的是,“无字碑”是非功过让后人评说,不象很多皇帝,生前作威作福,死后依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12:18
女人的自强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