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让初中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1:2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5:48
在提倡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今天,对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已经受到十分重视。许许多多的学校、教师都致力于这项工作的实践与研究,我作为班主任,当然也不例外,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注意观察、学习、实践与研究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问题,尤其是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主要方法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深入调查分析,有针对性确定工作目标
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认识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熟识学生已有的习惯、爱好等,进一步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初中学生实际上就是个“半大孩子”,兼有小孩子、成年人的心理意识、行为特性,但既不是小孩子也非成年人,而是叛逆心理最重的一个阶段。因此,深入研究、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很重要,一方面有利于针对性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确定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执行标准的定位问题,否则难以做到循序渐进。在工作当中,我主要是注重平时对学生群体的观察,了解学生群体特征;通过与学生的谈心取得信任,在与学生沟通中进一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等。
二、细化培养目标,以多种形式提高达标程度
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是很笼统的一个概念,但其过程中所有的细节都体现出学生的个人素养,都体现出一个班级的整体面貌。因此,作为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细化工作目标,从一点一滴做起。
(一)实例教育
利用现实中的正反面实例,让学生懂得“细节决定成败”“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的道理。学校、年级组、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渗透这项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二)反思讨论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与反思,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学习养成上的成功与失败。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往日的学习生活当中自己哪些习惯是良好的,需要保持;哪些习惯是错误的,需要改掉。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习惯培养上的努力目标与习惯养成策略。
(三)创设氛围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习惯养成平台。在初中学生学习生活中,良好的生活环境、浓郁的学习氛围都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样的生活学习环境,正是一个班级的学风、班风的体现,时刻积极地改变着学生。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优良班风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与优秀班集体创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受到正面引导与教育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其过程中可以有以下这些方式。
1.榜样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可以以伟人或大家熟知的优秀同学为榜样,让学生体会到这种做法的优越性并且去模仿。我们班有一批学习特别认真的好孩子,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班干,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所以,在班级中我会利用一切教育契机,充分展示他们的闪光点,以点及面,在全班形成勤奋学习、积极上进的良好氛围。同时积极鼓励后进学生,当学困生有点滴的进步,如作业正确率高,或书写工整,或完成及时,都及时抓住进行表扬。这样学生的目光就经常停留在这些好学生上,渐渐形成榜样。
2.环境熏陶。正如“孟母三迁”故事的道理,环境对可塑性很强的初中生影响特别大。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很重视营造班级文化氛围,以良好的氛围影响学生。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在班内找自己的竞争目标,这样学生可以具体看到竞争对手在做什么。这个竞争对手可以是优于自己的,也可以只有某方面特长的,也可是和自己水平相当的,以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这种良性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刺激着多数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群体意识。
3.反复训练。由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是“积久成性”的,因此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训练才能形成。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为了帮助孩子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我经常在课的开始时,让学生根据昨天学习的内容在黑板上出三四道题目,作为对上一节课内容的复习。这样一来,学生回家肯定要看课外辅导书,对学习的重点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我每节班会课也要求同学讲一个在课外书上看到的感动自己或引起自己思考的文章。时间一长,学生就渐渐形成看课外书的习惯,厚积才能薄发。让习惯的养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经常性的细小工作就能养成学生更多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养成要抓反复,反复抓。班主任要因势利导,发现孩子自觉学习的行为时要及时鼓励,使之巩固,逐渐形成习惯。加强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从低处起点,从小事入手,具体要求,反复强化,相信一定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这样说,习惯在于训练,习惯在于养成。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只要对习惯的养成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就肯定会形成“顽强而巨大,可以主宰人生”(培根)的好习惯。
4.家校配合。班级教育必须争取所有任课教师与家长的配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情,尤其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所有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配合,要让学生的习惯培养过程体现在校内外的时时刻刻、事事处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可以尽可能减少不良习惯的复发。
5.纠正错误。不良的学习习惯必须纠正。教育家叶圣陶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我们既要帮学生养成好习惯,也要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这就需要正确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针对不同的问题具体指导,一点一滴耐心引导,逐步纠正学习中的不良习惯。例如:绝大部分班主任都遇到过学生喜欢抄作业、喜欢核对作业答案的坏习惯。我曾经用班会课的时间用心理学讲座的方法(先收集资料),结合实际讲心理暗示的利弊和对学习的影响,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并让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独立思考的意义和对自己的好处。对于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的方法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也没有固定模式,特别是针对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矫正起来很有难度。这就要求班主任有耐心,有恒心,并且对自己的学生充满希望。
学生的学习习惯,既然称之为“习惯”,那么无论是养成好习惯还是改正坏习惯,那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因此,这个过程当中,作为班主任还必须注意避免以下情况:
(1)急于求成心态。
心理学中对“习惯”的阐述是:习惯是一种习得性反应,因此反应较为简单,在类似情况下,以近于自动的形式出现。又或者习惯是由于长期练习所形成的自动性行为,动作已成习惯。习惯就是在无数次的积累、历练中不自觉而又逐步形成的。它一时不容易改变,往往是不假思索就自动做出的反应。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纠正学生的坏习惯都需要耐心,甚至要有应对学生坏习惯改正过程当中出现反复的心理准备,要有恒心,急躁是大忌。
(2)一阵风教育行动。
习惯养成是有过程的,因此,作为班主任,需要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融各项教育与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要避免寄希望于几次热闹的集中教育中获得*成功的幻想,要实实在在地做好做细工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5:48
在提倡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今天,对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已经受到十分重视。许许多多的学校、教师都致力于这项工作的实践与研究,我作为班主任,当然也不例外,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注意观察、学习、实践与研究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问题,尤其是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主要方法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深入调查分析,有针对性确定工作目标
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认识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熟识学生已有的习惯、爱好等,进一步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初中学生实际上就是个“半大孩子”,兼有小孩子、成年人的心理意识、行为特性,但既不是小孩子也非成年人,而是叛逆心理最重的一个阶段。因此,深入研究、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很重要,一方面有利于针对性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确定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执行标准的定位问题,否则难以做到循序渐进。在工作当中,我主要是注重平时对学生群体的观察,了解学生群体特征;通过与学生的谈心取得信任,在与学生沟通中进一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等。
二、细化培养目标,以多种形式提高达标程度
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是很笼统的一个概念,但其过程中所有的细节都体现出学生的个人素养,都体现出一个班级的整体面貌。因此,作为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细化工作目标,从一点一滴做起。
(一)实例教育
利用现实中的正反面实例,让学生懂得“细节决定成败”“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的道理。学校、年级组、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渗透这项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二)反思讨论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与反思,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学习养成上的成功与失败。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往日的学习生活当中自己哪些习惯是良好的,需要保持;哪些习惯是错误的,需要改掉。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习惯培养上的努力目标与习惯养成策略。
(三)创设氛围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习惯养成平台。在初中学生学习生活中,良好的生活环境、浓郁的学习氛围都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样的生活学习环境,正是一个班级的学风、班风的体现,时刻积极地改变着学生。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优良班风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与优秀班集体创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受到正面引导与教育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其过程中可以有以下这些方式。
1.榜样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可以以伟人或大家熟知的优秀同学为榜样,让学生体会到这种做法的优越性并且去模仿。我们班有一批学习特别认真的好孩子,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班干,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所以,在班级中我会利用一切教育契机,充分展示他们的闪光点,以点及面,在全班形成勤奋学习、积极上进的良好氛围。同时积极鼓励后进学生,当学困生有点滴的进步,如作业正确率高,或书写工整,或完成及时,都及时抓住进行表扬。这样学生的目光就经常停留在这些好学生上,渐渐形成榜样。
2.环境熏陶。正如“孟母三迁”故事的道理,环境对可塑性很强的初中生影响特别大。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很重视营造班级文化氛围,以良好的氛围影响学生。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在班内找自己的竞争目标,这样学生可以具体看到竞争对手在做什么。这个竞争对手可以是优于自己的,也可以只有某方面特长的,也可是和自己水平相当的,以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这种良性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刺激着多数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群体意识。
3.反复训练。由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是“积久成性”的,因此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训练才能形成。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为了帮助孩子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我经常在课的开始时,让学生根据昨天学习的内容在黑板上出三四道题目,作为对上一节课内容的复习。这样一来,学生回家肯定要看课外辅导书,对学习的重点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我每节班会课也要求同学讲一个在课外书上看到的感动自己或引起自己思考的文章。时间一长,学生就渐渐形成看课外书的习惯,厚积才能薄发。让习惯的养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经常性的细小工作就能养成学生更多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养成要抓反复,反复抓。班主任要因势利导,发现孩子自觉学习的行为时要及时鼓励,使之巩固,逐渐形成习惯。加强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从低处起点,从小事入手,具体要求,反复强化,相信一定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这样说,习惯在于训练,习惯在于养成。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只要对习惯的养成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就肯定会形成“顽强而巨大,可以主宰人生”(培根)的好习惯。
4.家校配合。班级教育必须争取所有任课教师与家长的配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情,尤其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所有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配合,要让学生的习惯培养过程体现在校内外的时时刻刻、事事处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可以尽可能减少不良习惯的复发。
5.纠正错误。不良的学习习惯必须纠正。教育家叶圣陶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我们既要帮学生养成好习惯,也要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这就需要正确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针对不同的问题具体指导,一点一滴耐心引导,逐步纠正学习中的不良习惯。例如:绝大部分班主任都遇到过学生喜欢抄作业、喜欢核对作业答案的坏习惯。我曾经用班会课的时间用心理学讲座的方法(先收集资料),结合实际讲心理暗示的利弊和对学习的影响,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并让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独立思考的意义和对自己的好处。对于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的方法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也没有固定模式,特别是针对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矫正起来很有难度。这就要求班主任有耐心,有恒心,并且对自己的学生充满希望。
学生的学习习惯,既然称之为“习惯”,那么无论是养成好习惯还是改正坏习惯,那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因此,这个过程当中,作为班主任还必须注意避免以下情况:
(1)急于求成心态。
心理学中对“习惯”的阐述是:习惯是一种习得性反应,因此反应较为简单,在类似情况下,以近于自动的形式出现。又或者习惯是由于长期练习所形成的自动性行为,动作已成习惯。习惯就是在无数次的积累、历练中不自觉而又逐步形成的。它一时不容易改变,往往是不假思索就自动做出的反应。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纠正学生的坏习惯都需要耐心,甚至要有应对学生坏习惯改正过程当中出现反复的心理准备,要有恒心,急躁是大忌。
(2)一阵风教育行动。
习惯养成是有过程的,因此,作为班主任,需要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融各项教育与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要避免寄希望于几次热闹的集中教育中获得*成功的幻想,要实实在在地做好做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