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24 23: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10:39
(1)存在的问题
①广种薄收,管理粗放,单位面积产量低。由于我国梨园面积很大,而用于果园正常管理的劳动力投入不足,部分果园种而不管,特别是在交通闭塞或西部偏僻的山区,由于受经济、技术落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许多梨园不能正常结果或结果少。据统计:2003年我国梨果每公顷产量仅8.58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76吨/公顷)。
②品种结构不合理,晚熟品种太多,调整更新缓慢。我国梨的品种结构存在的问题很大。据有关资料报道,在晚熟品种群中,酥梨的比重高达30%,鸭梨为18%,其他晚熟品种占12%左右。由于这些晚熟品种成熟期基本在9月中、下旬,一旦成熟上市,就造成一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果品市场竞争局面。这种品种单一、熟期一致,产量过剩和品质低劣是导致目前价格低、卖果难的主要原因。而与之相对应的7~8月份成熟的早熟梨品种,如中梨1号、黄冠、早美酥、脆冠以及日本的爱甘水等,近几年来售价一直很高,一般是晚熟品种的3~5倍。尤其是优质红皮梨果品,由于栽培比例仅为1%左右,市场售价极高,如红考密斯、满天红、红太阳等,其市场售价常在5~10元/千克。受其影响,在一些果区虽然对品种结构做了一定调整,但进程缓慢,相当多的栽培者仍处于观望等待状态。
③产业化水平低,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落后。随着我国梨果产量的不断提高,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农家栽培面积小,果农的栽培技术水平差别很大,加之受经济条件的*,缺乏正规化的包装和清选分级设备,大多数果实混级贮运,自产自销,果实品质差异较大,只有样品,缺乏商品,难以适应市场果品竞争之需要。而在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100公顷以上的大型果园比比皆是,现代化的果品自动分级、检测、包装等采后商品化处理设备到处可见。产品经过商品化处理后,其商品性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果品的竞争能力和消费者的购买力。
④品质差,价格低。果品质量低下是目前我国梨果效益差、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近十年期间,由于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我国梨果价格直线上升,鸭梨和酥梨的市场售价一般为3~4元/千克,果农的收益十分可观。在利益驱动下,许多栽培者在建园时,缺乏对市场的全面了解,所栽品种杂乱,生产中只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部分梨果栽培者,为了强占市场,往往提早采收,导致劣质果品大量充斥市场。据报道,1999—2002年,我国梨果主产区的华北及黄河流域,当地水果市场鸭梨和酥梨的平均价格每千克1元人民币,北京、南京、上海、西安等大城市其价格每千克1.5~2元人民币。形成极大反差的是,近几年来,日本梨果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在许多大中城市的超市柜台上,都可见到包装精美、售价极高(25~80元/千克)的日本水晶梨。
⑤加工能力低,产品种类太少。随着果品生产的持续快速发展,果品产量的大量增加,果品加工业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我国的梨果品加工业在总体上还远远落后于果品生产的发展。据统计:我国梨果年总产量为931.54万吨,而用于加工的果品只有9万吨左右,仅占总产量的1%;而且加工品种类单一,多数加工企业多集中在梨汁产品上。而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如梨膏糖、止咳润肺糖浆及保健饮料等加工才刚刚起步。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上,均不能满足国内市场和对外出口的需要。而欧美国家用于加工的果品比例占总产量的27%~65%。由此可见,我国梨果加工业与世界第一梨果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2)解决办法
①加大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建立高标准示范园。梨树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作物。为发展高质量的名牌果品以应对入世后的激烈竞争,应围绕内外销和加工的需要,建立一大批高技术示范园,把果树生产者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实用技术组装配套,大力推广。如良种繁育、高接换种、整形修剪、疏花疏果、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果实套袋、采后商品化处理等。通过示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把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到广大果农中去。
②调整品种结构,加快优势区生产布局与商品基地建设。在品种结构的调整上,应根据市场要求,正确评价生产上现有品种的特点和市场地位。不同生态栽培区,应选择或引进2~3个具有特色的优良品种作为主栽品种,实施名牌战略。重点推广品种要尽快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特别是目前我国晚熟梨比例过大,早、中熟梨比例较小的品种结构不合理现象,应尽快改变,做到早、中、晚熟合理配植。笔者认为:在我国,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总面积只要控制在4万公顷之内,其市场价格是可观的,也是平稳的。
在生产布局上,应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量力而行、扬长避短、适当集中的原则,尽量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推进梨果生产向适宜区或最佳适宜区集中。实施梨果业发展行动计划,建立起一批国家级的优质梨商品基地,以应对目前果品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
③积极推进梨果产业化进程。梨果作为一种多年生的农作物,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种植面积已很大,产量上升较快,果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过去分散的小农经营方式显得手足无措。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走产业化道路,规模发展,实现从无序生产到有序经营、从追求数量到追求产品质量、从小农分散生产到规模化集中生产的转变。
④加强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工作。商品竞争的实质是其质量的竞争。如何把产品变成商品,是产品商品化处理的目的。就果实商品化处理技术而言,包括果实采收、分级、包装、商标注册等工作。目前我国在梨果的分级和包装技术上远远落后于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这是今后一段时期必须解决的问题。要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同时,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分级和包装设备。通过5~10年的努力,争取使我国的梨果商品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
⑤大力开展果品加工业。梨果除生食外,它还是食品、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料。要在加强商品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把贮藏、保鲜和深加工作为梨果业新的增长点。通过产业化,拉长产业链,有效地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加工梨果的习惯,除可加工成梨罐头外,还可加工制作梨脯、梨膏、梨汁,并可酿酒制醋等。梨果还具有一定的医用价值。据古书和药典记载,梨具有助消化、润肺清心、止咳祛痰等功效。用梨果制成止咳润肺糖浆或冰糖炖梨等治疗咳嗽效果很好。因此,大力开展梨果的加工,是拉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综合产值的关键。
⑥建立标准化生产制度,生产无公害果品。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梨果生产越来越强调标准化和规范化,同一品牌的果品,其规格、质量应基本一致,这样才能有资格参与国际竞争。近年来,欧洲各国大力推广水果生产一体化(IPE)制度,以便生产出符合国际市场需要的果品。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买方市场渐渐占主导地位,市场决定着生产。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建立、健全梨果标准化生产制度意义重大。而生产无公害果品,是实现果业标准化生产的具体体现。我国已全面推行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为此,我国已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梨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无公害农产品环境条件要求》和《无公害食品梨》等强制性标准,并已发布实施。作为水果的生产者,要严格按有关标准办事,严格生产操作程序,使生产出的果品达到行业标准所规定的要求,以满足广大消费者和应对WTO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