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乙肝。。谁能指导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0:0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5:31
乙肝常见问题精华问答
1、什么是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属于DNA病毒,是一种复合体。HBV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和一般化学消毒剂均耐受。乙肝病毒的传染性和HBsAg的抗原性在对外界抵抗力方面完全一致。二者在37℃活性能维持7天,在-20℃可保存20年,100℃加热10分钟可使HBV失去传染病,但仍可保持表面抗原活性。HBV对0.5%过氧乙酸、5%氯酸钠和3%漂白粉敏感,可用它们来消毒。
2、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系统有哪些?
HBV具有三种抗原抗体系统:
表面抗原抗体系统(HBsAg,抗-HBs);
核心抗原抗体系统(HBcAg,抗-HBc);
e抗原抗体系统(HBeAg,抗-HBe);
详细资料:/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20
3、什么是大三阳?什么是小三阳?
首先要指出的是,大三阳和小三阳只是俗称,并非医学术语,也非病名。它是根据乙肝抗原抗体体系的检查结果来划定的:
“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为阳性。一般认为,“大三阳”传染性相对较强。
“小三阳”是指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为阳性。
特别提醒:无论“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只是反映人体内携带病毒的状况,均不能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因此不能用来判断病情的轻重。
4、乙肝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传播途径有三: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乙肝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传播乙肝。
特别提醒: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消毒不彻底,也可能传播乙肝。
5、如何避免感染乙肝?
避免乙肝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注射乙肝疫苗,产生保护性抗体以后,一般不会再感染乙肝。没有抗体者与乙肝患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粘膜的破损。
6、乙肝发病原理?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目前未能充分阐明,一般认为乙肝病毒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而是通过机体的一系列免疫应答造成,通俗地说,就是免疫机制在清除乙肝病毒的同时破坏了肝细胞,从而引起肝脏炎症。
如果机体免疫机制正常,可以清除感染的病毒而痊愈;
如果免疫反应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可持续存在,成为慢性乙肝;
如果免疫不应答,不造成肝细胞损伤,多形成携带者。
所以,发生乙型肝炎需要两个条件:1、乙肝病毒复制;2、免疫应答;缺一不可。
只有病毒复制没有免疫应答不会造成肝脏炎症;也就是说,病毒复制不能表示病情轻重,很多医生拿乙肝五项或DNA来议论病情,实在是一种误导,或者别有目的。
7、什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没有产生免疫应答,没有出现肝脏炎症的人,不属于疾病状态。
临床判断依据:乙肝五项表面抗原阳性,其他检查如肝功能、肝胆脾B超等一切正常,没有症状体征,时间超过半年以上。
8、乙肝病毒携带者需不需要治疗?
既然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属于疾病状态,自然不必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9、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中国人多数是自小感染乙肝,当时机体免疫功能不完善,处于无应答状态,称为免疫耐受。随着年龄的增加,很多人会逐渐从免疫耐受期进入免疫清除期,此时机体免疫会清除病毒,同时引起肝脏炎症,所以患者在肝功能正常时也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0、哪些项目需要定期复查?定期是多长?
常规检查有乙肝五项、肝功能、肝胆脾B超,其他有DNA、血常规、AFP等,具体项目听从医生的建议。
肝功能长期正常时,可以四到六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异常时遵医嘱。
11、什么是肝掌、蜘蛛痣?/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62
12、什么是PCR?
PCR全称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可以将目的基因或某一DN*段在短时间内倍增至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倍,扩增出足量的DNA供分析研究和检测鉴定。
13、PCR法检测的DNA数值变化的意义?
PCR检测将DNA倍增百万倍左右,故结果也会扩大很多。临床上将两次结果对照,变化在100倍以上才认为有意义。例如:1*107,增高为1*109或降低为1*105才有意义。
很多医生以数值的低幅变化来说明其疗效,是没有依据的。更有甚者,将化验单作假,患者服药时每次逐渐调低该数值,给患者以虚假的希望,长期服用药物,反而耽误了疾病的治疗。
14、如何看待病毒数量检测(DNA)?
很多患者把这个数值看得很重,其实是一个误区,更有很多医生也以此吓唬患者,借机推销药品,应该特别注意。
从乙肝发病原理上可以看出,只有病毒复制没有免疫应答,不会引起肝脏炎症,也就不存在肝炎。所以当肝功能等指标长期正常时,多提示病情稳定,此时即使病毒复制程度再高,也不建议治疗。
15、乙肝根据病情可分为哪几类?
乙肝病毒携带者;
急性乙肝;
慢性乙肝(静止期);
慢性乙肝(活动期)——分轻、中、重度。
16、何为慢性肝炎静止期?如何判断?
慢性肝炎静止期是指发生过肝脏炎症,但目前病情持续稳定的状态;
判断:发生过肝炎,或没有症状体征,但各项检查结果提示有过肝脏炎症,但目前肝功能、B超等检查持续稳定,没有进行性变化,没有症状体征。
17、什么样的乙肝不需要治疗?
(1)乙肝病毒携带者;
(2)慢性乙肝静止期:肝功能等长期正常,没有不适感、没有体征。
18乙肝的常规检查及意义?
乙肝五项:是诊断乙肝感染的基本依据,HBsAg(+)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不能提示病毒复制及传染性;抗HBs(+)表示有保护性抗体,对乙肝有免疫力,注射乙肝疫苗及自然感染痊愈后都可产生抗HBs;HBeAg(+)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提示有传染性;抗HBe(+),一般情况下提示乙肝病毒低复制或不复制,少数情况下结合DNA检测明确是否存在病毒变异;抗HBc提示感染过乙肝。
HBVDNA阳性提示病毒复制、有传染性。目前DNA应该采用PCR定量检测,灵敏度高但假阳性率也高,DNA一定要到大型、正规医院检测以避免误差。
肝功能:转氨酶尤其是ALT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标志;血清总蛋白分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下降提示肝细胞损害,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常出现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加,A/G比例倒置。
B超:肝脏影像学检查,对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腹水、肝癌都有一定的提示和诊断作用。
以上结果应该由专业医生综合分析,不要盲目猜测。
详细资料:/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75
19、饮食、生活注意事项:
饮食方面主要是戒酒、避免辛辣刺激食品以及含防腐剂的食品和饮料;
一些如“不能吃鸡肉、羊肉、海鲜”的说法多无科学依据;
避免过度劳累,远离化学毒素,慎用药物尤其是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肝功异常、病情活动时要注意休息,饮食清淡、营养均衡。
20、慢性乙肝的治疗:
目前慢性乙肝的治疗尚属世界性难题,没有特效药可以根治,所以市场上一切宣传“治愈乙肝”、“大小三阳转阴”的药品和疗法都是彻头彻尾的骗子,要注意鉴别,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你的上当会助长欺骗的社会风气。
到正规的医院寻求专科医生诊治,制定适合你的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起居、乐观的心理状态都是治疗的有利因素。
21、慢性乙肝患者是否可以结婚、生育?
绝大多数乙肝患者在肝功能稳定、病毒不复制的情况下可以结婚、生育,对方应该注射乙肝疫苗并产生保护性抗体,女性乙肝患者尤其要注意预防母婴传播。对于症状严重、肝功能明显异常的慢性患者,暂不宜结婚,应积极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结婚。
关于父母婴相关问题资料:/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69
23、只有抗体阳性说明什么?(2阳性,2、5阳性,2、4、5阳性,2、4阳性,4、5阳性,4阳性或5阳性)
单纯表面抗体阳性:多为注射乙肝疫苗产生抗体或自然痊愈;
2、5阳性,2、4、5阳性,或2、4阳性,多表示感染过乙肝但目前已经痊愈,判断的标志是第二项表面抗体阳性,同时又有其他抗体阳性。
只有4、5阳性,有两种可能:1、4、5阳性或2、4、5阳性,但第一项或第二项因为浓度较低检测不出,可以注射一支乙肝疫苗以激发免疫,过一个月后复查,如果表面抗体转为阳性,提示已经痊愈,否则多表示仍是慢性。只有4或5阳性意义同此。
详细资料:/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75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5:31
乙型肝炎又称为血清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因其可能通过性生活传播,国际上将其列入性传播疾病。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在某些地区感染率达到35%以上。据有关资料,肝炎检测阳性的患者已经达到1.89亿,而应就诊未就诊人数(携带者)将近4亿。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乙肝临床表现多样化,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人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癌。
病理
HBV是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属于DNA病毒,是一种复合体,直径为42毫微米,分核心及外壳(包膜)两部分,核心直径27毫微米,内含环状双股DNA和多聚酶,其外是脂蛋白外壳。HBV抵抗力很强,在60℃经4小时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中均不能使其灭活。煮沸10分钟后,感染性消失,但仍有抗原性。包膜上的蛋白质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在肝细胞内合成并大量释放于血液循环中,其本身并无传染性。核心部分含有环状双股DNA、DNA聚合酶、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是病毒复制的主体。乙肝病毒的抵抗力很强,能耐受60度4小时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煮沸10分钟或高压蒸气消毒可以灭活。
HBV具有三种抗原抗体系统:
表面抗原抗体系统(HBsAg,抗-HBs):HBsAg存在于病毒颗粒的外壳部分。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指标,但不是乙肝诊断的唯一依据。HBsAg能激发人体产生抗体(抗-HBs)
核心抗原抗体系统(HBcAg,抗-HBc):
e抗原抗体系统(HBeAg,抗-HBe):
传播途径
乙肝的传染源是多样化的,有急慢性患者,也有隐*染者与带病毒者,其中以慢性患者与带病毒者最为重要。急性患者的传染期从起病前数周开始,并持续于整个急性期。HBsAg阳性的慢性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的传染性与HBeAg、抗-HBc是否阳性有关。凡血清中HBsAg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以上者,称为迁延性HBsAg携带者。国内的迁延性HBsAg携带者中,绝大多数同时HBeAg阳性,在数量上占人群的10-15%,因而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排出体外,并通过注射或非注射途径进入易感者体内。注射途径包括输血及血制品、集体预防接种、药物注射和针刺等方式。随着献血员的筛选、血制品的净化和一次性注射器和针灸针的推广使用,经注射的传播所占的比重将逐渐下降。而非注射途径包括母婴传播、生活上的密切接触、手术和血液的接触等传播途径将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由于乙肝病毒可通过唾液、*和*分泌物排出,因而性接触也是乙肝的重要传播途径。
什么是「大小三阳」?
所谓“大小三阳”是指进行“乙型肝炎抗原二对半检查”(简称为乙肝二对半)的二种不同结果。“二对半”中的第一对是指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第二对是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另外第三对是核心抗体(抗-HBc) 和核心抗原(HBcAg)。由于在肝细胞中,核心抗原已被全部装配成乙肝病毒,血清中没有游离的核心抗原,故在周围血液中只能检测到第三对中的半对,即核心抗体,故称二对半。
“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一般认为,“大三阳”传染性相对较强,同时演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小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大三阳”和它的区别是前者E抗原阳性。它通常是由“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一般认为“小三阳”的传染性较小。但对于一些E抗原和E抗体均为阴性的人,它所感染的乙肝病毒可能是已经产生突变的病毒株感染,它不能表达E抗原和E抗体,但是如果检查乙型肝炎病毒去氧核糖核酸(HBV-DMA)依然阳性,表示病毒血症存在,仍然具有传染性。
无论“大三阳”抑或是“小三阳”,只是反映人体内携带病毒的状况,均不能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因而不能用来判断病情的轻重。要想了解肝功能的情况,最好是定期(3个月至6个月)到医院作一次肝功能和乙肝两对半检查。
“两对半”,“大三阳”与“小三阳”
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以及“两对半”,原来“大三阳”是指在乙肝检查中 HbsAg阳性, HBeAg阳性,抗HBc阳性。“小三阳” 是指在乙肝检查中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两对半” 是指在乙肝检查中HbsAg、HbeAg, 抗HBs、抗Hbe,抗HBc。
从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检测“两对半”,已为众所周知。近年又出现“大三阳“和“小三阳”的称法,并在谁重谁轻问题上存在误区。其实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在“表抗“和c抗体均为阳性的基础上,如果e抗原也是阳性,即被称为“大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阳性,说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仅有e抗体阳性,即被称为“小三阳”,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若乙肝病毒DNA阴性,则基本不再具有传染性。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认为“大三阳“病情重,“小三阳”病情轻,希望从“大三阳“尽快转为“小三阳”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真正决定患者病情轻重的是乙肝病毒DNA、肝功能和临床症状。大致有下面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一小部分“小三阳”患者,其乙肝病毒DNA仍然阳性,提示病毒复制仍然活跃,且有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变异的结果,患者的病情可能较重和发展更快,应加以注意。第二种情况‘无论患者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正常,又没有明显的症状,都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不能诊断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多数人是在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由于当时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无力清除病毒,容忍乙肝病毒与其长期和平共处,而成为携带者的。第三种情况,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或伴有临床症状,或有肝脾肿大等,则应该判定为乙肝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以尽快控制活动性肝病。因为我国绝大多数肝硬化、肝癌患者,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反复肝病活跃的过程。换句话说,只要没有活动性肝病或能避免慢性肝病的反复活跃,就能有效地阻止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的发生。医学研究还证明,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每年有5%-10%的“大三阳”者自然转为“小三阳”。自然转阴对每个“大三阳”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机会,但具体何时发生,目前还没有办法确定。因此,建议“大三阳”者不必过分担心。即使试图用抗病毒药将“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也必须选择肝功能异常者,治疗才有反应。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适于药物治疗,等待自然转阴才是明智之举。他们可以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不宜从事餐饮服务和保育工作。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有效吗?何有成教授
干扰素是1957年发现的,问世已有30多年。这是人体受到病毒侵袭时,自然产生出来的一种极微量的蛋白质,是人体本身的抗病物质。十多年前生产这种生物制品成本非常昂贵,每克约需5000万美元,约等于当时1.5~2 吨黄金的价值。现在除可以用人血制备干扰素外,还能成功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干扰素,为临床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慢性乙型肝炎迄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而干扰素是国内外公认的较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其中25~50%的患者经3至4 个月治疗后有良好反应,乙型肝炎病毒e 抗原和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从血中消失,随后临床症状缓解,转氨酶恢复正常。不少研究结果表明,欧美国家患者疗效较佳,而东方(如中国、日本)患者疗效较差。但如能仔细挑选治疗对象,干扰素对慢性乙肝的疗效仍可望提高。由于机体对干扰素的反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什么类型的慢性乙肝患者可望对干扰素有较好的疗效,这不仅是临床医生在决定用药前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众多患者所关注的话题。1990年在美国召开的第七届国际病毒性肝炎会议上,专家们提出患者的下列因素将会影响干扰素的治疗效果:
1.凡*期感染乙肝病毒、治疗前肝炎病程短(小于7 年,尤其是在2 年左右)、e抗原阳性伴低水平HBV-DNA 阳性、血清转氨酶增高、女性患者、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抗体阴性和无其它疾病(如爱滋病毒感染、肾病和糖尿病等)伴随者疗效好。
2.e抗原阴性而HBV-DNA 阳性的患者,应用干扰素亦有一定效果,但疗效稍逊。慢性迁延型肝炎的疗效亦较慢性活动型肝炎差。
3.HBsAg阳性的肝硬化患者疗效亦较差,可能与HBV-DNA 已整合到肝细胞的基因组内有关。此时机体对干扰素的敏感性下降,反应就差。病程越长,整合的机会越大,敏感性也越低。
4.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转氨酶正常者,干扰素治疗基本无效。因为这类患者往往在胎内或出生时已感染乙肝病毒,此时患者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以致不能清除病毒,故绝大多数演变为慢性病毒携带状态。这类患者内源性干扰素往往并不缺乏,故给予外源性干扰素治疗常不奏效。
在干扰素治疗有效的病例中,治疗初期常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现象,随后e抗原和HBV-DNA 消失,e抗体出现,继而转氨酶恢复正常。转氨酶升高与干扰素治疗后受病毒感染的肝细胞被体内杀伤性免疫细胞溶解破坏有关,是预测治疗有效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不伴有黄疸和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明显减退)等肝功能损害加重的表现,患者不必为转氨酶升高而过分担忧,更无须停药或加用降酶药物。但大多数患者在干扰素治疗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发热、肌痛、恶心、呕吐等,还应注意骨髓抑制,个别有严重反应者应调整剂量或立即停药,故接受干扰素治疗患者应以住院观察为宜。
干扰素与乙肝 郭秀藏副主任医师
慢性乙型肝炎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最高,自然经过多预后不良,未经治疗5年后约50%的患者发展成肝硬化,一小部分自然地发展成无症状HBsAg携带者(每年约2%-3%)。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症活动性与病毒免疫反应有关。而a干扰素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主要是免疫*机制起作用。1996年11月德国消化和代谢疾病学会专门讨论了慢性肝炎的治疗问题,并对治疗的适应症、治疗方法、临床观察、治疗后的复发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适应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定性检出病毒复制,是干扰素治疗的对象;而急性乙型肝炎约90%病例可自然痊愈,不是干扰素治疗的指征。但需要强调的是,近年发现HBeAg阴性和抗-HBe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伴有病毒复制,HBeAg阴性患者病毒复制是前C-变异株的复制。所以区分慢性乙肝HBeAg阳性(野生株)和HBeAg阴性(前C-变异株)型对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对剂量的临床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应用。干扰素500-600万单位,3次/周,皮下注射6个月。如果6个月治疗后出现HbeAg/抗-HBe血清转换,可以在血清转换后继续用药2个月。治疗后数周转氨酶升高反映a干扰素诱导对HBV感染的肝细胞毒性反应,应视为良好的标志,一般不用降低剂量。
对于抗-HBe阳性复制型乙型肝炎(前C变异株),初治对a干扰素的应答与野生株感染的效果相似。也就是说这类患者a干扰素治疗后HBV-DNA也可阴转。但是复发率较高,因此有人建议治疗疗程为1年。
临床上发现一些患者虽然血清学HBV-DNA阴性和抗-HBe持续阳性,但是转氨酶持续或波动性阳性,往往发展成进行性肝病。这类患者是因为前C变异株复制低于检出水平,目前尚无特殊疗法。这种情况可以做肝脏穿刺、活检、组织学检查,如果*出慢性肝炎可应用。干扰素联合口服第二代核苷酸衍生物综合治疗6-12月。
a干扰素治疗中最常出现副反应是感冒症状。可以出现全身乏力、发热、头疼、四肢酸软等,可在注射a干扰素之前1小时给予扑热息痛O.5-1.O克,以预防控制这些症状。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全身其他反应,如厌食、恶心、呕吐、一些神经反应障碍、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皮疹、瘙痒、注射部位局部红斑等,可以对症治疗,以减轻副反应的发生。
乙型肝炎HepatitisB
何谓乙型肝炎?
本病为致肝脏炎症的病毒感染。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中,但仅血液、唾液、*、*分泌物有传染性。感染危险最高的人包括:乙型病毒携带母亲的婴儿,共用针筒的吸毒者,乙肝带毒者的家庭成员和多性伴侣,其他危险人群有:集体生活的人群,接受透析治疗者,直接接触感染血液的医务人员和实验室人员。乙肝可呈携带状态,一旦感染,有10%的机会成为终生带毒者。
如何感染?
感染的主要途径:1、围产期(由乙肝带毒母亲分娩的婴儿);2、经静脉,因受污染的注射器注射,或刺伤;3、性(因感染性*或*分泌物);4、少见的,粘膜或破损的皮肤接触了感染的血液。
有那些症状?
腹痛、恶心、呕吐、有时关节痛、荨麻疹或皮疹。无发热或仅有低热,尿色变深,皮肤巩膜黄染(黄疸)。某些感染者仅有轻微症状或无症状。
症状何时出现?
通常在感染后3个月左右,幅度为2-6个月。
传染期多长?
症状出现前几周,感染者体液中就有病毒,在其后的几个月仍有传染性。如成为病毒携带者,则有潜在传染性。
如何治疗?
有一种抗病毒药,对某些患者有效。可就医获得信息。
有否预防疫苗?
有。乙肝疫苗安全有效。夏威夷推荐出生的婴儿均注射此疫苗,高危人群亦推荐使用,如乙肝感染者的家庭成员、性伴侣、从乙肝流行国家来的移民。
如何免受感染?
高度危险者注射疫苗。乙肝带毒者不得与人共用:剃刀、牙刷和其他可能被体液污染的物品。
乙肝带毒母亲出生的婴儿可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也可用于其他接触者,如意外被血液污染或针刺后,应在24小时内给予注射疫苗。
对于性接触,在14天内注射也可能有帮助。
完整版请看这里:http://www.zgxl.net/sljk/crb/yxgy.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