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9:4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3:32
一、 绿化、净化、美化校园环境 ,创设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
1、良好的环境能够培养人、愉悦人、影响人、教育人。所以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场所 ,校园环境的“三化” ,对于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形成 ,尤为重要。“近墨者黑 、近朱者赤”以及“孟母三迁”的故事 ,讲的都是环境对人的影响。良好的校园环境 ,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义务感等道德情感 ,更将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良好的育人氛围 ,是良好校风校纪的先决条件,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无声语言。艳丽的花、青翠的草、婀娜的杨柳、苍劲的松柏……勾起的不正是人们(特别是每一个受教育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对顽强不屈的人生精神的激励吗?
2,校园文化是具有特定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校园课余文化建设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在活动目标上渗透
要注意活动目标设计的整体性和层次性。传统的文化建设目标以娱乐为主,只注重形式和过程,而不关注学生在文体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即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人格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目标设计,除注重过程目标外,还要考虑情意目标和行为目标,把追求竞技过程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统一,达到竞技、情感、行为目标的有机统一,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2、在活动内容上渗透
无论是文体活动还是学校环境布建,无论是体育竞技还是艺术类课程,虽然它们具有各不相同的认知内容,但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师在组织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挖掘隐藏在文体活动中可利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顺其自然”地加以渗透,应避免为完成某种“任务”而强行渗透。例如,在竞技类比赛中,没有拿到名次垂头丧气,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时机对他们进行“凡事勿求十全十美”思想的教育,因为,一般说来,追求完美是人的一种普遍心态,有了这种心态,人们做事才更认真、细致和执着,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但过分追求完美容易使人遭受挫折和压力,容易导致心理能力的削弱,轻者产生自卑或强迫性格缺陷,重者可能患上强迫症,影响学生自身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在活动方法和手段上渗透
文化建设方法和手段运用得当,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此,教师应努力建构充满张力的活动体系,以开放的、活泼的、创造性的活动模式,使原来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挑战和对好奇心刺激的封闭思维,变为双方生命力在活动开展中得到充分发挥和彰显,促进学生在合作中、自主中、探究中表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凸显,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得到解放。
三、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校园的精神文化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价值。与物质文化相比,校园的精神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无疑更为直接,也更为重要,因为它还是校园物质情境功能得以全面发挥的心理前提。为此,学校应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出发,大力创设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
1、学校应端正办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坚持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理念,追求教育性和人性的结合,树立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提供正确的观念指导。
2、要着力于形成健康向上的校风、班风。校风、班风是集体中长期形成的在价值上、言论上的共同倾向,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学生置身其中自然受其影响。
3、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并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4、完善学校的制度管理,发挥制度层的育人功能。
5、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学校可以开展:感恩、献爱心活动周等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在学生中开展如品德践行、社会实践、献爱心送温暖等活动,让学生在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相互学习中、心心相印、共同进步。心理健康教育小报可以是中学生自办的“手抄报”,班级中可以有一份或多份,也可以在班级墙报、黑板报中开辟出专栏。心理健康教育小报由学生自编自办,旨在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内心世界,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学生心理问题的探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小报可以“走出”班级,与其他班级交流,与学校的广播、小电视台相结合,充实校园媒体、校园文化内容。校园精神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并且涵盖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观念形态层和制度层,同时校园精神文化比物质文化更为动态,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濡染作用也更为直接,许多时候并不需要通过感悟、解读或转化就能直接产生心理意义。因此,校园的精神文化是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重要的构成部分。
从影响受教育者的因素来看,校园中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是综合发生作用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构成了共时态、共空间的校园文化情境,形成了文化形态的校园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此,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物质情境和精神情境的整体文化的综合心理效应,力求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大家也都深深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前进和发展的永恒的主题,校园文化直接影响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容,良好的校园文化将促使学校更健康、稳定的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需人人共同努力,坚持不懈的奋斗,校园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