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1:06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0 11:20
中国茶道思想是融合儒、道、佛诸家精华而成。“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的陆羽接受儒、道、佛诸家影响,并能够融合诸家思想于茶理之中。把诸家精华与唐代文化的特色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首创中国茶道精神。在陆羽的笔下,饮茶决不象烹肉、熬粥一样,为食而食,为生而食,而是把物性与人性融合在一起。”饮茶不只是一个物质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精神享受、精神陶冶、直觉体悟的过程,强调在茶事之中精行俭德,进行自我修养,陶冶情操,养成茶人品格。茶圣陆羽,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全力倡导和推行的茗饮方式,可令饮者能细心领略茶之天然特性;在茗饮中与清谈、赏花、玩月、抚琴、吟诗、联句相结合,旨在创造出一种清逸脱俗、高尚幽雅的品茗意境。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0 12:38
传统文化 茶道
过去中 国文化里讲,给客人端一个水杯上来,水杯里的水不要加得太满,否则对客人不礼貌,就是说,先给你一点点,闻到很香,吃得少的东西就会香,过去有一句话叫“多吃少滋味,少吃多滋味”。福建人喝 茶,就是用一个很小的茶杯,闻一闻,喝下去,这就是茶道。
学佛人要心如止水,心要像水一样地平静,意如明 镜,意念像镜子一样,当你的心中有了一面镜子,不管什么念头出来,镜子都会把它照出来,你能看到自己的念头,你就知道什么叫对、什么叫错了。因为人的眼睛看不见自己的毛病,只能看到别人的毛病,所以菩萨就叫我们在自己的心中装一面镜子,把自己的意念反射 出来,让自己来看,你一看这个是恶的,那个是善的,那么你就知道自己的心是好心、还是坏心。菩萨就是要我们懂得意如明 镜,自己把自己给照出来。
很多人以为自己很聪明,喜欢修悟性法,就是说我都明白了,修悟性法要切记,魔障特别多,这是*今天要讲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人睡觉之前,想着问问菩萨:“菩萨,我能够去做这件事情吗?”看着菩萨的眼睛,然后自己的脑子里在想可以做这件事情,突然之间,感觉菩萨的眼睛眨了一下,其实是自己的眼睛眨了,还以为是菩萨同意了,好了,魔障上去了。你们要记住,修悟性法,魔障特别多,因为到了一定的时候,你的戒 律会减少,经常靠自己悟性的人,戒 律会减少,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人家都来请教你佛法的问题了,然后你对自己的戒 律减少,贡高我慢,接下来很容易堕 落,修心修得不好的话,最怕的就是退转堕 落。
过去*跟很多法 师讲过,修得越高,跌下来越重,修得越好,做错事情惩罚越严格。所以,明明是自己内心的邪思邪见,明明是自己内心的想象力,非要说是菩萨说的。很多人跪在菩萨面前说:“菩萨,你原谅我吧,菩萨,我是很苦的,菩萨,你成全我的这个欲 望吧?”你看,菩萨又眨眼睛了,他认为这是菩萨给他的灵感,这种人是最容易修偏的。神 经病是怎么来的?修到后来把自己心中想的那些邪思、不对的东西,说成是菩萨说的,这就是邪思邪见。
所以,我们修心要把苦修和悟性结合起来修,一个经常苦修的人,是不容易走偏的。有些老妈妈什么都不懂,她就天天念“阿弥陀佛”,天天念“观世音菩萨”,她照样上天,现在你们明白了吧?因为她从来不做坏事。因为他一辈子行善,不做坏事,他苦修、守戒。守什么戒呢?就是我不做坏事,我不贪、不瞋、不愚痴,所以,苦修就是要严守戒 律、念经、放生,去除障碍,靠这些就能够修好。*问你们,很多人晚上睡觉了,可是有人还在观音堂跪在菩萨那里磕头,人家靠的就是精进 修行。能够苦修的人,就会慢慢地修到一心不乱,最后往 生西 方极 乐 世 界。
成佛、成菩萨靠悟性,*讲给你们听,悟性和苦修这两者,开始修心的时候是靠悟性,修到后来是靠真 修,现在明白了吗?很多人一开悟,觉得自己像菩萨了,什么都明白了,自己过去怎么样讲得一套一套的,但是他不好好修,最后就走偏了。还有一些人一有点开悟,就天天磕头,一点智慧都没有,怎么度人啊?大不了修成一个阿罗汉果位。
要懂得,苦修是基础,明白开悟是你的本性。*告诉你们,在人间是苦多乐少,所以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自己在人间是非常的快乐。在人间修就是要学会能够自我控圝制欲圝望,你们可以试试看自己锻炼一下,看见一桌子的菜,非常想吃很多,但是要控 制,吃个七分饱就行了,不能把胃撑得太饱。看到男男女 女的色相,要想到自己不能有这种想法,要控 制好自己的欲 望。有些人看见床就想睡觉,不想起来,这也不行,想一想有多少次就是爬不起来,但是你一旦起来了,就真的起来了,刚才那种想赖在床 上的感觉就没有了,对不对?所以,学佛修心要跟自己的欲 望做斗 争。
接下来,要控 制好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这些东西都是害你的,让你每天都有止不住的欲圝望。眼睛看见好看的东西想买;耳朵听到人家说什么了,又开始生气难过;鼻子闻到香的东西,又想吃,其实很多人已经吃得很饱了,但到了另一个地方,阵阵香味扑鼻,控 制不住又想吃了,这就是控 制不住自己的欲 望;舌 头不停地想吃好吃的东西,嘴要说自己心里憋不住的话,所以要管住自己的舌 头;身就是自己的身 体、身 体的需求,都要控 制好;还要管控好自己的意念,因为我们每天有很多的欲 望。
学佛人要懂得没有欲 望,*以后要你们修得高的时候,你们要没有欲 望。比方人家说:“这个东西很好吃,你吃啊。”“好,谢谢,我随便,无所谓。”“这个东西大家都有的。”“我有了。”好了,没有欲 望了,你就成功了。“大家都在赚 钱,你赶紧买股票吧?”“没钱,我不买,我自己的钱够用了。”你永远没有欲 望,这样的人就叫行住坐卧都在修行。
过去修行人讲,衣服是给你遮住身 体避寒的,所以学佛人在穿衣上不要有太多的追求,只要是普通的衣服,可以把身 体遮起来、保暖就够了。吃东西就是食要随缘,就是有什么就吃什么。很多人心态不好,看见东西不好,就不想吃了,一看是好吃的东西就多吃,这就是贪啊,修心的人连这个贪心都不能有。庙里的食物每天都差不多是一样的,那你每天都要吃,而且心中要有一句话,就是“够了”的原则,就是我今天不管吃什么东西都要觉得够了,你就成功了。
过去中 国文化里讲,给客人端一个水杯上来,水杯里的水不要加得太满,否则对客人不礼貌,就是说,先给你一点点,闻到很香,吃得少的东西就会香,过去有一句话叫“多吃少滋味,少吃多滋味”。福建人喝 茶,就是用一个很小的茶杯,闻一闻,喝下去,这就是茶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0 14:13
茶道,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