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是有用的,但有用的并不一定是真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0: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5 02:41
说一句话:吃饭是可以止饿的,但止饿的并不一定都是饭。
对,这是实用主义真理观的思想。
实用主义真理观在学校教育中的适切性评析
来源: 作者惠寄 作者: 解广夫
[字体:大 中 小 ]
摘 要:实用主义真理观是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石。它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有一定的启发,但是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客观知识、分科课程以及教师主导依然是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实用主义真理观 ;否证方* ;客观知识 ;教师主导
实用主义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由于它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生的经验、活动以及学生的地位,因此对于当前我国中小学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以“实用主义”为指导的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展的进步主义教育的失败也为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下如何借鉴“实用主义”为我所用?特别是在我国学校教育中该如何对待“实用主义”的真理观?笔者试图通过对实用主义真理观的评析为新课程改革提供合理的建议。
一、“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基本特征
以多元文化共存,而以追求价值、利益为其文化衡量标准的美国文化背景为实用主义的产生滋生了土壤。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人们以追求最大利益为最高的追求,“对主体的活动的有效和无效、成功和失败超越了任何文化传统或思想原则,而被当作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准则[1]”。从知识论上来说,知识是不是真理,知识是不是反映了客观世界并不重要,只要这种知识实现了人们的预期目标,使主体获得了满足,那么这种知识就是真理。
从实用主义真理观思想上说,它具有折中调和的性质。实用主义也同其他现代哲学一样,也是在反叛近代哲学“主客二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是与其他的哲学流派有所不同的是它集中调和了近代的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以及现代的各种哲学流派,“实用主义在我们的各种理论中就象旅馆里的一条走廊,许多房间的门都和它相通[2]”。由于实用主义这种折中调和的性质,在真理观上也就具有各个哲学流派知识观的特征,它不但强调经验的重要,而且也重视 “上帝”、“精神”等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总之它依然秉持着有用即真理的真理观,“这个态度不是去看最先的事物、原则、‘范畴’和假定是必需的东西;而是去看最后的事物、收获、效果和事实[3]”。
另外由于实用主义这种兼容并包的特征,它还具有了非理性主义特别是人本主义的特征。实用主义的先驱席勒就曾把实用主义称作人本主义,他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真理也是人为的结果[4]”。因此在真理观上,实用主义强调真理的形成,获得真理的过程,人的创造性以及真理结果的“合理性”。
总之,实用主义真理观着重强调知识对人自身利益的关注,用知识对人的有用性来作为衡量知识是不是真理的唯一标准。用威廉.詹姆士的话说就是“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5]” 。有用与真理是同一的。
二、实用主义真理观在学校教育中的积极影响
与传统的近代哲学相区别,实用主义真理观不再探讨人是如何获得真理的,真理是不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等形而上的问题,而是强调真理的实用性。实用主义真理观把目光集中于人的生活、实践,关注人自身的利益。因此以实用主义为指导的学校教育,学生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突显。具体来说,实用主义真理观在学校教育中有以下基本的特征:
(一)强调知识对学生的价值与作用。有用即真理,因此实用主义在知识教育上强调知识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注重知识的实用价值。在传统的教学中,知识教育位于核心地位,而学生只是接受知识,它只注重知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价值,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生自身利益相脱节。正如,杜威在批判传统教育时所说的,“改革的方法,只是把教育的中心搬一个家:从学科上面搬到儿童上面[6]”。因此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得到施展;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也不再是让学生书斋式的接受学习,而是关注更加广阔的现实生活世界。
(二)强调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创造性。威廉.詹姆士在批判理性主义对待真理观时认为,“符合基本上变成为引导的问题——而且这引导是有用的,因为它引导我们到那些包含有重要事物的地方[7]”。对实用主义来说,真理就意味着证实的过程,凡是能把我们引导到我们预见的目标的知识就是真理。因此实用主义主张让学生回到经验,去形成真理、创造真理,真理也就在学生不断的经验中得到发展,学生在经验中获得了想要的事实,因此真理性的知识得以掌握;同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真理性的知识也让学生能在经验中不断的获得新的事实;这种事实如果达不到学生预期的目标,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掌握的真理性知识也因此遭到否弃,或者是这种事实的获得不断的加深着学生对真理的认识,而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在这种真理过程观的指导下,学生真理性知识的获得也就在经验中,在事实与真理之间不断的互动中达到学生真理性知识的增长。
(三)强调真理性知识的可交流性。在实用主义“有用即真理”指导下,实用主义者也强调间接知识对人发展的作用。但是,这种间接知识的习得不是在对客观世界与书本知识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而是来源于观念的交流。实用主义者认为我们在经验中不断的获得对事实的证实,也便形成了我们的观念,这种观念是可以通过交流供人们享用的,因为证实过程对人们来说是同一的。“我们交换观念,交换证实,通过社交彼此得到这些观念和证实[8]”。因此与传统的教学观不同,实用主义主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融合、对话,强调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分享经验,以此来达到对间接知识的掌握。
上述实用主义真理观在学校教育中的特征有效的反驳了知识教育过程中脱离生活、脱离学生的知识观,而主张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毫无疑问,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而且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和效用,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对于当前受到“应试”困扰的学校教育来说,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乐趣,感受知识给自身带来的巨大便利,而不是让知识游离于学生之外,实用主义真理观无疑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发,这也是当前我国学校教育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实用主义真理观作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石的原由。
三、实用主义真理观在学校教育中的批判与反思
从西方哲学认识论的发展历程来看,实用主义真理观无疑是西方哲学史上客观知识与主观知识在知识论争辩上的延续;从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发展可以看出,实用主义真理观强调个人在知识中的作用以及实用主义自身的人本主义特征也表明实用主义真理观最终也划向了主观主义,这从威廉.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到彻底经验主义的转变也可以看出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发展轨迹;另外,自从上个世纪60、70年代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哲学上围绕对知识的主观主义的批判也从没有间断。可以预见,在哲学上,“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知识论的争论依然是焦点。
哲学是时代的精华。任何一个哲学流派都在某种程度上承载着时代发展的轨迹,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个哲学家所在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是从某个角度透视我们的生活,都给我们以巨大的启发,而不存在一个能够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实用主义也同样如此,它并不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在知识观上,实用主义给于我们一个看待世界与自身的视角;在对待学校教育上,我们也从实用主义得到了不少的启发。然而,这并不是说实用主义对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所有问题都是实用的。
(一)传授客观知识依然是学校教育面临的中心课题。学校教育是学生通过知识的习得来获得自身的发展,以达到适应社会的要求,也就是说学生的发展要通过间接知识的学习。虽然杜威强调在知识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但是他并不是否定间接知识,而是在知识学习的方法上与传统的教学存在分歧。从人的发展来看,人除了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受到人对外在世界的认识的影响,因此掌握人类在发展进程中积累的知识是人获得发展的必然捷径。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要以学习间接知识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这在我国教育界已经达成普遍的共识。但是对于学生是通过主观知识的掌握还是通过客观知识的掌握,依然存在很大的分歧。长期以来我们都普遍认为学生学习客观知识是学校教育基本的事实,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课程与教学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学习是以客观知识为对象和目标的[9]”。但是当前对这一认识却存在很大的分歧,主要焦点是学生在学校中学习间接性的知识,这种知识完全可能是主观知识而不是客观知识;从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学生通过客观知识的学习来获得自身的发展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但是从认识论上来说,这却很难对学生学习客观知识进行辩护。因为从经验主义的观点来看,这就关涉到哲学史上的归纳问题,从以前的经验中我们不能得出学校教育要传授客观知识这一结论。那么我们如何解决在学校教育中关于客观知识与主观知识的争论呢?波谱尔的否证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从否证的方*[10]视角来看,“学校教育要以传授客观知识为主”这一陈述是我们的猜测,传授客观知识或者是学生学习主观知识是两种备选的方案,传授客观知识为什么是我们的优选方案呢?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传授客观知识从学校教育的产生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被否证,因此在这一时间跨度内,传授客观知识依然是我们对学校教育的一种真理性认识;而学生靠习得主观知识为主来获得发展在学校教育的历史中已经遭到了否证,最明显的例子就是19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进步主义教育。
实用主义真理观在知识教育中强调知识对学生的有用性,强调学生掌握方*知识而不是事实性的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学生通过直接经验掌握的知识微乎其微,而且更重要的是“有用即真理”的真理观混淆了知识与价值的关系,也就是说对学生有用的并不一定就是真理性的知识。另外一方面,实用主义强调了方*的知识,但是它又割舍了事实性知识与方*知识的关系。事实上,两者是统一的。从波谱尔的“三个世界”的理论来看,客观知识(世界3)与外在物质世界(世界1)是通过学生的意识(世界2)[11]相互联系的,因此学生只有掌握客观知识才能够达到对外在世界的有效改造。因此事实性的知识与方*的知识事实上是合二为一的。
(二)分科课程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应该占有主体性地位。实用主义真理观强调学生获得真理的经验、过程,能够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生活,这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且从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来说,学生在直接经验中的认识也为间接经验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是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在直接经验中的体验与认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凝结在书本中的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客观知识,这是学生社会化的必由途径。因此,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在课程设置上要以分科课程为主体,而活动课程为辅。
(三)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在学生学习客观知识的过程中依然要加强。实用主义真理观秉持着有用即真理的观念,而认为人类积累的知识只是人们形成的信念,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对话的方式来掌握。对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观念,由于学生之间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经验的相关性和简单性,学生完全可以通过交流、对话的方式来获得。但是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也不能低估,以为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主要是以直接经验为载体的,而这种直接经验很难避免地蕴涵着学生的错误性认识,因此加强教师的指导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另外,以学习客观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对复杂性理论的认识与掌握却很难通过师生、生生对话的方式进行掌握。虽然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学生在学习客观知识的过程中不得不通过教师的引导。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也只能通过改善我们的教学条件来对学生学习客观知识进行完善,而不能够否定这种教师传授客观知识的途径。因此,确立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在学生学习客观知识过程中的重要性是十分重要的。
综上所述,实用主义真理观虽然强调的知识的效用,知识的主体以及获得知识的过程,但是就学校教育来说,学生所赖以发展的知识形态仍然是客观知识。因此实用主义真理观在学校教育中的正确定位关系到学生发展的基础,以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不能有效地改造已经被科学技术充斥的世界。
注释:
[1]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77.
[2] [3] [4] [5] [7] [8] [美]威廉.詹姆士.实用主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7:31,124,104,110,109.
[6]杜威.杜威五大讲演[M].胡适译.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99
[9] 江峰.客观与主观:当代课程哲学的两种知识观评析[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
[10] [11][英]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M].舒炜光,卓如飞,周柏乔,曾聪明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126,140.
责任编辑:孙增余
说一句话:吃饭是可以止饿的,但止饿的并不一定都是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