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0: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4:46
一
如果真有一个所谓的“文学圈”的话,王小波一定是这个圈子里的另类。
他生前没有加入任何一级作家协会,更没有去一本正经地申请文学创作等级。他极少在文学期刊上发表自己的小说,《收获》《花城》《当代》《十月》“四大名旦”上从来没有刊登过他的文学作品。他的小说多次在国外获奖,却难以在国内出版。他偶尔会去参加文学获活动,但都闷坐在一边,很少说话。 许多人眼里,他只是一个“业余作者”。
王小波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业余作者”,在病逝后暴得大名,成为炙手可热的作家。他生前所有文学作品都被拿出来出版,哪怕是《绿毛水怪》等略显稚嫩的早期作品。无数王小波的读者发表怀念他的文章,组建了“王小波门下走狗”,还出版了几本名为《王小波门下走狗》的书籍。
有人质疑说:“活着的时候,王小波没有得到一点命运的馈赠和奖赏,死后命运就像是为了弥补心中的愧疚,给他戴上了各种桂冠!”的确如此,在王小波生前就能够看出他“很厉害”的专业作家并不多。刘心武可能是其中之一。
二
刘心武是当代著名作家,生于1942年,1977年因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而成名。他的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过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他当了十多年《人民文学》主编。不仅如此,刘心武还以一个职业作家的身份“杀进”红学圈,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并受邀在*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主讲《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系列节目。
刘心武
虽然刘心武和王小波都在北京居住,但他们的圈子不同,在1996年之前从来没有见过面。刘心武只是隐隐约约听说过王小波的名字,知道他是一个“写小说的业余作者”。对于王小波的小说,刘心武也未曾阅读过。
1996年初秋的一天,刘心武在安定门外蒋宅口一家私营小书店里,无意中发现了王小波的小说集《黄金时代》,里面收录了《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5篇小说。刘心武好奇地看了几页《黄金时代》,竟然欲罢不能,站在书店里将《黄金时代》看完了。巧的是,刘心武打算掏钱来买下这本书时,发现没带钱包,只好放下离开了书店。
三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第二部在国内出版的小说集。此前,《黄金时代》书稿多次被出版社拒绝,直到1994年,才经由资深编辑赵洁平女士之手,在华夏出版社出版。书籍出版后,销量却不好。于是王小波和赵洁平推着自行车,把书籍捆在后座上,送到书摊上去叫卖。
王小波为了给书摊老板鼓劲,这样对他们说:“前几本白送,后面再要再给钱。”然而,这部书直到王小波去世都没有卖完。
王小波、李银河
这些情况,刘心武自然一无所知。他看了《黄金时代》后,决定认识一下这位“写小说的业余作者”,便四处打电话,寻找王小波的联系方式。凭着刘心武在文艺圈的人脉和影响力,要找到王小波的联系方式并不难。接下来,刘心武打通了王小波的电话,将他约到自己家里,来见了一面。
四
第一次见面,王小波就把刘心武给“吓了一跳”。刘心武说:“我没想到他那么高,而且丑相中还带有些凶样。”王小波身高有1.83米,放在一众作家群里大有“鹤立鸡群”的感觉。
刘心武
当然,刘心武也知道“人不可貌相”的道理。在喝了两杯茶后,刘心武马上就感觉“他逐步展示出了其优美的灵魂”。
那一年,刘心武54岁,王小波44岁,相差10岁。他们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写作风格更是相差甚远。但是,刘心武毫不掩饰自己对王小波小说的喜欢。王小波给刘心武带去了一本《黄金时代》,刘心武像忠实粉丝一样请他签字,还拍着这本书告诉他:“你写得实在好。不可以这样好!你让我嫉妒!”
这不像是文学前辈对文学后辈的夸奖,更像是恋人之间的撒娇。
王小波、李银河
这次见面的结束,以一顿饭局作为终结。他们在刘心武楼下的一家餐馆里共享了1斤白酒,一直聊到夜深人静,在微醺中告别。
五
在那以后,刘心武与王小波多次见面,相谈甚欢。王小波的小说卖得不好,生活不很如意。为此,他还在1996年考了一张货车驾照。这件事,王小波也对刘心武说过,说“必要的时候可以上路挣钱”。
1997年4月初的一天,刘心武打电话约王小波晚上喝酒。王小波说中午与老同学聚会喝多了,晚上来不了。刘心武没在意,叮嘱他两句就挂了。他没想到,这是自己与王小波最后一次通话。
王小波
王小波的哥们打电话给刘心武,说了王小波去世的消息。刘心武不敢相信地说:“玩笑可不能这样开呀!”刘心武转而判断:“小波的去世是中国文坛的损失,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
在《南方都市报》工作的张晓舟闻讯后,写了一篇《著名作家王小波逝世》的消息见报。在上版面时,编辑一再问他:“他真的著名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4:46
一
如果真有一个所谓的“文学圈”的话,王小波一定是这个圈子里的另类。
他生前没有加入任何一级作家协会,更没有去一本正经地申请文学创作等级。他极少在文学期刊上发表自己的小说,《收获》《花城》《当代》《十月》“四大名旦”上从来没有刊登过他的文学作品。他的小说多次在国外获奖,却难以在国内出版。他偶尔会去参加文学获活动,但都闷坐在一边,很少说话。 许多人眼里,他只是一个“业余作者”。
王小波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业余作者”,在病逝后暴得大名,成为炙手可热的作家。他生前所有文学作品都被拿出来出版,哪怕是《绿毛水怪》等略显稚嫩的早期作品。无数王小波的读者发表怀念他的文章,组建了“王小波门下走狗”,还出版了几本名为《王小波门下走狗》的书籍。
有人质疑说:“活着的时候,王小波没有得到一点命运的馈赠和奖赏,死后命运就像是为了弥补心中的愧疚,给他戴上了各种桂冠!”的确如此,在王小波生前就能够看出他“很厉害”的专业作家并不多。刘心武可能是其中之一。
二
刘心武是当代著名作家,生于1942年,1977年因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而成名。他的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过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他当了十多年《人民文学》主编。不仅如此,刘心武还以一个职业作家的身份“杀进”红学圈,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并受邀在*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主讲《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系列节目。
刘心武
虽然刘心武和王小波都在北京居住,但他们的圈子不同,在1996年之前从来没有见过面。刘心武只是隐隐约约听说过王小波的名字,知道他是一个“写小说的业余作者”。对于王小波的小说,刘心武也未曾阅读过。
1996年初秋的一天,刘心武在安定门外蒋宅口一家私营小书店里,无意中发现了王小波的小说集《黄金时代》,里面收录了《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5篇小说。刘心武好奇地看了几页《黄金时代》,竟然欲罢不能,站在书店里将《黄金时代》看完了。巧的是,刘心武打算掏钱来买下这本书时,发现没带钱包,只好放下离开了书店。
三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第二部在国内出版的小说集。此前,《黄金时代》书稿多次被出版社拒绝,直到1994年,才经由资深编辑赵洁平女士之手,在华夏出版社出版。书籍出版后,销量却不好。于是王小波和赵洁平推着自行车,把书籍捆在后座上,送到书摊上去叫卖。
王小波为了给书摊老板鼓劲,这样对他们说:“前几本白送,后面再要再给钱。”然而,这部书直到王小波去世都没有卖完。
王小波、李银河
这些情况,刘心武自然一无所知。他看了《黄金时代》后,决定认识一下这位“写小说的业余作者”,便四处打电话,寻找王小波的联系方式。凭着刘心武在文艺圈的人脉和影响力,要找到王小波的联系方式并不难。接下来,刘心武打通了王小波的电话,将他约到自己家里,来见了一面。
四
第一次见面,王小波就把刘心武给“吓了一跳”。刘心武说:“我没想到他那么高,而且丑相中还带有些凶样。”王小波身高有1.83米,放在一众作家群里大有“鹤立鸡群”的感觉。
刘心武
当然,刘心武也知道“人不可貌相”的道理。在喝了两杯茶后,刘心武马上就感觉“他逐步展示出了其优美的灵魂”。
那一年,刘心武54岁,王小波44岁,相差10岁。他们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写作风格更是相差甚远。但是,刘心武毫不掩饰自己对王小波小说的喜欢。王小波给刘心武带去了一本《黄金时代》,刘心武像忠实粉丝一样请他签字,还拍着这本书告诉他:“你写得实在好。不可以这样好!你让我嫉妒!”
这不像是文学前辈对文学后辈的夸奖,更像是恋人之间的撒娇。
王小波、李银河
这次见面的结束,以一顿饭局作为终结。他们在刘心武楼下的一家餐馆里共享了1斤白酒,一直聊到夜深人静,在微醺中告别。
五
在那以后,刘心武与王小波多次见面,相谈甚欢。王小波的小说卖得不好,生活不很如意。为此,他还在1996年考了一张货车驾照。这件事,王小波也对刘心武说过,说“必要的时候可以上路挣钱”。
1997年4月初的一天,刘心武打电话约王小波晚上喝酒。王小波说中午与老同学聚会喝多了,晚上来不了。刘心武没在意,叮嘱他两句就挂了。他没想到,这是自己与王小波最后一次通话。
王小波
王小波的哥们打电话给刘心武,说了王小波去世的消息。刘心武不敢相信地说:“玩笑可不能这样开呀!”刘心武转而判断:“小波的去世是中国文坛的损失,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
在《南方都市报》工作的张晓舟闻讯后,写了一篇《著名作家王小波逝世》的消息见报。在上版面时,编辑一再问他:“他真的著名吗?”